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理论运用研究
——基于2010-2019年341篇博士论文分析

2022-04-14 00:37钟舒娴
高教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篇数理论体系学位

钟舒娴,梁 艳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4)

一、研究背景

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尚未建构属于本学科的理论体系,在关于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上依旧存在着众多的争议。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是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的丰富与发展是学科从研究领域转化为学科的重要基石。潘懋元先生认为:“一门学科的建设,既要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完整的理论体系,还要逐渐形成独特的研究方法。”[1]理论体系的成熟是学科独立性的重要表现之一。然而,目前学术界关于高等教育学专业理论体系建构等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博士学位论文给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看待问题和解释问题的视角,让研究者们更好地了解该学科当前的发展状况。为了解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中理论运用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本研究选取近十年(2010-2019年) 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论文作为分析对象,试图对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中理论运用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希冀能对高等教育学专业理论的发展和建构提出相应的指引。

二、案例选取与来源

本研究样本选自中国知网硕博论文数据库,检索条件限定学科专业名称为高等教育学,学位年度限定为2010年至2019年(数据统计时间2020年8月15日),剔除不符合该研究的文献,共选取341篇博士学位论文作为本研究的样本。通过统计笔者发现,论文篇数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有所波动,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本人选择延迟公开学位论文公布时间、数据库文献上传的滞后性、培养单位对某些学位论文进行撤销。

在对这341篇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前,本研究首先对理论运用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本研究中的理论运用是指作者在其文献中明确指出运用了什么理论,并在文献研究中对该理论进行梳理与解读,理论名称在论文目录、论文内容中有所提及,且在学位论文中有相应的篇幅进行阐述。如存在以下两种情况,则不在案例选取范围之内:一是仅在研究思路、摘要或论文的其他部分提及,没有对该理论进行相应的阐述以及运用;二是将理念或是思想当成理论来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各学科理论运用的整体情况

笔者对2010年至2019年高等教育学专业的341篇博士学位论文理论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博士学位论文的理论运用次数、理论运用来源学科、运用理论的论文篇数、没有运用理论的论文篇数、运用理念或学者思想的论文篇数进行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2010-2019年各学科理论运用的整体情况

(二)学位论文理论运用的情况分析

由表1所知,没有运用理论的学位论文篇数共有182篇,约占论文总篇数的53.37%;有理论运用的学位论文数有152篇,约占论文总篇数的44.57%;运用教育理念或是学者的思想的有7篇,约占论文总篇数的2.05%。从整体上看,2010年至2019年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没有运用理论的学位论文数量要高于有运用理论的学位论文篇数,运用理念或学者思想的学位论文篇数占极少数。

表1 2010-2019年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理论运用情况

由表2可知,在2010年至2019年运用理论的152篇文献中,有56篇学位论文运用了1个理论,且数量排名第一;有42篇学位论文运用了3个理论,排在第二;有35篇学位论文运用了2个理论,排名第三;有15篇学位论文运用了4个理论,排名第四;运用理论数量达到5个的学位论文有7篇;运用理论数量达到6个及以上的学位论文较少。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单篇学位论文中运用理论数量最多的有10个。从整体上看,在现有的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多数学位论文都采用1个至3个理论,目前尚未发现有学者运用10个以上的理论作为其研究的理论基础。

表2 学位论文中运用理论的数量情况

(三)运用频次最多的理论情况

由表3可知,在2010年至2019年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次数最多的理论是利益相关理论、人力资源理论、结构功能主义、资源依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六个理论,其中运用次数最多的是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次数达到21次;人力资源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并排第二,次数均为9次;建构主义理论排在第三,次数为8次,资源依赖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排在第四,次数为7次。

表3 2010至2019年博士学位论文中出现频次最多的理论及次数

(四)论文篇数与没有运用理论的论文篇数年度情况分析

根据前面已有的数据分析显示,在2010-2019年期间没有运用理论的论文篇数达到182篇,53.37%的研究者没有运用理论支撑自己的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运用理论的论文篇数的年度分布情况,其数量分布与每年的论文总篇数存在什么的关系?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对没有运用理论的论文篇数和总的论文篇数的年度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中没有运用理论的年度论文篇数和年度论文发表量主要呈现以下变化:论文的发表篇数越多,没有运用理论的论文篇数就越多。

图2 没有引用理论的论文篇数与总论文篇数年度趋势(2010-2019年)

从具体上看,2016年论文发表篇数和没有运用理论的论文篇数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尽管在2017年论文发表数量和运用理论的论文篇数有所上升,但整体上还是呈现下降的趋势。2011年论文发表篇数和没有运用理论的论文篇数最多,论文发表篇数有45篇,没有运用理论的论文篇数有34篇。2019年论文发表篇数和没有运用理论的论文篇数最少,论文发表篇数有9篇,没有运用理论的论文篇数有3篇。这一变化趋势表明,每年的论文发表量与没有运用理论的论文篇数总体上呈现正相关。

四、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学位论文理论运用开始出现多元化,理论运用规范方面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尽管如此,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在理论运用方面依旧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提出应对策略。

(一)存在问题

1.无理论支撑的论文占据半壁江山

通过统计分析可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没有运用理论的论文占据多数,运用理论的学位论文占比较少。关于一些院校历史发展研究、国内外高等教育史实研究、高等教育本质问题探讨、理论建构等没有运用理论这无可厚非,但关于高等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引往往会使得研究流于表象。对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无理论支撑基础下进行纯实践性或问题式的研究,这样既不利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其研究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学者李鹏虎曾指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大时代,高等教育大时代呼唤高等教育理论的创新,要自觉于理论的反思、批判与创新,不仅有利于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长远来看,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2]虽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理论的建构者与创新者,但需要我们自觉加强对理论的反思与引用,这样才有利于高等教育学学科的成长与发展。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员工提供明确的思想政治导向。现在是一个开放性的时代,员工获取信息的渠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就使得员工的思想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可能受到影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多元化思想的时代下为员工提供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能够让员工按照正确的方向去不断提升自己,树立理想,培养坚韧的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员工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这种方向的把握不仅对员工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能够通过员工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2.混淆理论、理念、思想之间的概念

通过分析和梳理文献笔者发现,有些学者将理论、理念、思想混为一谈。卡勒认为:“理论是跨学科的,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3]由此可知,理论是一种跨越学科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一种观念体系,是人们了解和解释世界的工具。那何谓理念?柏拉图还认为,理念是万事万物如此这般存在的根据或原因,是隐藏在万事万物背后的值得万事万物追求的存在。理念具有真实性、完满性与理想性的特征。关于思想的含义,《辞海·哲学分册》中将思想解释为“亦称‘观念’即理性认识”[4]。在其同一页中,又将观念解释为“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4]。可见思想是一种观念,是一种理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由此可知,理念、思想、理论三者并不能混为一谈,理论更多来说是一种被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3.研究者缺乏建构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意识

在分析过程中,发现运用次数最多的理论是利益相关理论、人力资源理论、结构功能主义、资源依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关于建构本土化的高等教育理论的相关研究却鲜有人涉及。研究者们似乎更青睐于运用当前现有的理论,且运用的理论大都是舶来货,运用本土理论或是构建本土理论的论文篇数屈指可数。学者们无法摆脱对现有理论的依附,运用现有的理论成为一种惯性,没有树立跨学科构建本学科理论体系的意识,只是一味的拿来主义。拿来主义的惯性思维不利于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与繁荣,高等教育学最终只能成为其他学科理论的试验田。我们要知道理论是具有时空性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理论都有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理论不是永恒的超乎时空的正确命题。为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与成熟,我们必须树立跨学科构建高等教育学的意识。

(二)应对策略

1.增强学者们对其他学科理论理解、运用能力

刘小强认为:“跨学科研究则是将不同学科的视角进行融合,通过交流、沟通、协调提出一套新的与各学科单一研究不同的理论和概念,其特征是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理论的整合。”[5]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的开放系统,其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视域,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高等教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要求高等教育研究者除了系统了解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外,还要加强对其他学科的了解。高等教育的跨学科性质需要该领域的研究者们打破学科垄断的壁垒,诉诸发散性思维,增强各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学者们对各学科的理论认识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还需要对不同学科的理论进行整合。立足高等教育问题,通过了解、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加深对高等教育规律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其理论体系。

2.坚定走跨学科发展道路

正如王洪才等人所说:“高等教育问题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学科能够解决的,必须依靠集体的或学科集群的力量。”[6]高等教育内在结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开放性、研究领域的多维性等原因,决定了高等教育研究必须走跨学科发展的道路,依靠单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无法解决高等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学科研究开拓研究者的视野,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创造了新的解决方案,让许多重要实践问题得以解决。从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上看,虽然它只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但高等教育学也是“一种联系价值科学与存在科学的独立科学”[7],其研究是多学科与跨学科的研究。坚持跨学科发展道路,摒弃非此即彼的单科式研究思维,通过学科与学科间的对话,解决高等教育中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在实践中反哺理论建构,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进而焕发并彰显高等教育研究的强大生命力。

3.明晰理论、理念、思想之间的概念

通过统计分析笔者发现,将一些著名学者的思想或理念当成理论去支撑自己的研究问题的现象并非个例。运用教育理念或是教育思想作为研究支撑并非不可,但在运用过程中应明确指出,而不应直接将理念或思想直接当成理论运用。使用者将理论、理念、思想混为一谈,对三者之间进行穿凿附会式的解读。合理有效地运用理论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事物,为其解决问题提供支架,也能得到其他学者的认可,但是理论的借鉴与移植并非易事,对理论、理念、思想的一知半解,使得研究者很容易掉进理论陷阱。为更好避免学者掉进理论陷阱,学者在进行研究过程中需加强对自身的理论素养,而非盲目运用。

4.树立建构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意识

高等教育学学科至今还没有独立的规范化的理论体系,借鉴和移植其他学科的理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高等教育学要获得理论建构上的突破,首先就要改变研究者固有的意识形态,高等教育研究不同其他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对象具有开放性特征,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复杂性,也决定了高等教育学研究必须是跨学科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研究者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去解决问题时,存在思维固化现象,研究者没有树立建构本学科理论体系的意识,只是一味的拿来主义、借鉴、移植其他学科的理论。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有其独立的理论体系,如果只是一味的借鉴,而没有建构属于其学科的理论体系,高等教育学将无法屹立在学科之林。

猜你喜欢
篇数理论体系学位
健康促进视角下社区花园支持性环境营造研究
——以澳大利亚莫斯维尔社区花园为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国际航空空间摘要》(International Aerospace Abstracts,简称 IAA)2015年上半年按 IAA 类别收录的内容介绍在40行以上的篇数情况
2013年《资源导刊》发表各省辖市文章排行榜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