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0)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健全,城市规划和魅力空间打造的内涵得到延伸和拓展,为我国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逐步推进我国空间治理现代化体系的完善。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魅力景观空间构建的相关内容,进而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总目标。
从我国国土空间区域格局看,当前仍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尤其在人口数量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地区之间的差异也较大。研究发现,国家国土空间存在明显的二元特征,且呈现经济地理不平衡的发展格局。在此种格局状态下,国家在魅力景观打造上,更加倾向于欠发达区域,旨在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实力,缩小城市之间的差异,最大程度上维持国土空间较为平衡的局面。在空间区域不平衡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性,部分研究认为可利用增长极理论等理论改善此种不平衡局面;部分研究认为可基于人口红利和制度红利层面改善不平衡格局。基于我国本身的地域广泛,因此,在国土分区上,也存在不同的观点,部分研究认为我国国土超过一半以上不适宜居住使用,宜居住区域在20%左右,认为环境的容量是有限的,从我国自然地理视角看,有研究认为围绕国土空间不平衡问题展开研究,可更好保证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1]。基于空间规划视角看,主要任务和目标从“以发展为主导”理念转变为“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理念,在空间规模上从“增量为主”转向“存量为主”理念;同时,高度重视空间规划的操作性,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优化开发保护建设制度,实现空间治理目标。另外,要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持续提升城市规划和设计水平,打造魅力城市景观。
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可提高政府科学管理,能够健全市场机制,有利于健全法治体系,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空间治理水平得到提升,并在治理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就国外城市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看,国外的空间治理以“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为主,治理主体从政府演变为政府、市场、公民多主体格局。我国相关研究学者则认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要集中在城市当前主要问题上,保证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鼓励和引导政府、公民、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强调治理对象的复杂性,确保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均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之间的关系,空间治理现代化基本逻辑架构如图1 所示。
图1 空间治理现代化基本逻辑架构
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型发展,规划主体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更好兼顾了政府、市场及公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有利于实现国土空间共建、共治及共享目标。就发展方式看,从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向精细化防治,进一步实现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就规划保障视角看,从空间蓝图向公共政策转变,实现全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调配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满足各方的利益诉求,更好将国家的意志落实到实处[2]。从规划管理方式上看,逐渐从传统监管模式转向智慧营城模式,充分运用各项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数据,发挥技术在国土空间治理中的作用,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提高了空间治理数字化水平,为魅力城市空间打造夯实基础。城市规划更新主要对象如表1 所示。
表1 城市规划更新的主要对象
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城市魅力景观空间构建,在市党委书记、市长等领导者的带动下,逐步建立起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机制,重点强调城市空间规划战略,并与政府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协同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并协调社会、公众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做好全面且充分的调研工作,了解人民内心的真实需求,并引起社会对国土空间保护和利用的认知程度,进而将各方思想统一到同一战线上。
基于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消费者比例也持续攀升,调研发现,旅游群体认为休闲活动可满足精神需求,缓解精神压力;同时,在旅游经济持续发展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加快,并在国家相关政策倾斜和支持下,持续刺激了旅游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国民的经济收入,并有效维持了我国空间区域平衡,意义重大。因此,结合地区发展优势,充分打造旅游+农业+生态一体化的魅力景观区域,进而更好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魅力景观重点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以盘活区域活力,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实力。
魅力景观构建是国家基于城镇化发展层面提出的,旨在打造自然与文化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但在具体规划和执行层面开展难度较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现。基于国土资源规划语境下,利用空间区域内现有的河流、水系,构建美丽滨水景观带,建设生态绿地网络体系,并在明确用地性质基础上,优化交通路网分布,根据人群来向情况,优化魅力景观构建,并科学规划处慢行交通通道,实现在“城市公园”概念基础上的延伸,实现产城融合,更好实现魅力景观规划和构建的预期目标。
为实现对山、水、林、田的整体保护和管理,充分维护自然要素资源的稳定性,对国土空间规划和开发活动进行保护,保护和保留农林用地数量,逐步扩大森林覆盖率,维持自然资源要素数量与资源布局的稳定性。同时,在保护自然要素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景观规划原则,明确划分自然资源类别和级别,进而优化资源结构,实现对自然要素的保护,并彰显城市空间区域中自然要素的特色,逐步强化国土空间生态的环境功能。在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树立了“城市更新”概念,逐步丰富了城市更新的内涵,提升了城市景观构建的层次感;充分利用城市区域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并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在城市魅力景观构建中,基于“人”的需求,打造魅力空间景观[3]。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构建魅力景观区,提高空间区域治理水平同时,扩大国家魅力景观区的范围,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充分彰显城市自然与文化的融合,实现自然资源保护目标同时,打造宜人宜居宜业的魅力景观区,进而促使城市区域平衡发展。因此,在构建魅力景观区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可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进行规划和部署,充分利用自然山、水、林、田等资源要素打造区域景观特色,以康养、休闲娱乐为魅力景观区构建主题,彰显地域特色同时,实现区域空间格局再平衡目标。例如,某郊野公园(图2)打造过程中,以郊区的农田、湿地、自然村落、历史风貌及现有的生态人文资源进行整合,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打造魅力景观,实现全域内土地的综合整治,并在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下,打造出生态游憩功能健全的郊野开放景观空间。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对国家魅力景观构建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对国土空间自然资源要素的利用及生态保护和修复,促使国土空间格局得到优化,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从根本上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实现国土空间有效规划。
图2 城市郊野公园规划格局
例如,部分城市因地制宜建设了山水林田湖修复试点,加强河道整治(河道现状如图3 所示),统筹考虑了山水林田湖要素的管理问题、技术问题及产业发展问题,拟打造出环河流域、湿地草地及重要交通沿线景观地带,从而发挥出“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同时,加强资金投入,加大小流域的治理能力,实现对城市水源林及乡村环境的整体政治,进而改善重点态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治理力度,并加强坡改梯、河岸治理等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实现魅力景观构建总体目标[4]。
图3 河道现状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构建魅力景观空间,必须遵循魅力空间景观的构建要素和原则,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构建和营造,加强对自然、人文景观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部分地区在魅力景观构建过程中,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建筑、保留了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对村庄原有空间的保护,充分发挥出乡村文化的软实力,并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积极引进外来文化,实现对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就一线城市整体发展情况看,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的发展迅猛,为打造魅力城市景观,有必要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提高空间治理水平,构建和谐家园,积极肩负起新时代重任,建立“公园城市”示范区,并在联动效应下,带动城市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并加强网络现代化建设,突出城市特色。因此,在魅力景观打造过程中,要加强路网建设,发挥道路交通枢纽功能作用,并在互联互通技术支持下实现同城同网。同时,依托公共服务优势,加强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医疗建设,进一步打造城市商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