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兽葡萄镜的形成与发展对唐代艺术的影响

2022-04-14 02:39秦晶茹
艺术品鉴 2022年6期
关键词:瑞兽铜镜纹样

秦晶茹

(陕西师范大学)

丝绸之路繁荣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唐代全面开放的政策和充满自信的思想和文化,瑞兽葡萄镜在出现之后,整体数量不断增多,从实际发展的情况看,瑞兽葡萄镜真正实现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友好交流与融合,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推进效果。瑞兽葡萄镜大体呈圆形,主题装饰顾名思义,即由瑞兽和葡萄纹饰组成图案,此外,还有鸟、雀、蜂、蝶作为辅助装饰。这种形式的铜镜,由于大小形状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会选择高浮雕的方式,对其进行制作。而以“过梁”葡萄最为珍贵,这是由于纹饰空间布局不同导致的。

《中国古代铜镜》等都实现了铜镜制作和实际使用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从系统化描述和研究的角度来看,研究了铜镜文化所起到的促进性作用。在查阅的文献中,从不同的方向、角度对唐代铜镜进行了研究,如阐述唐代瑞兽葡萄镜的纹饰演变,从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化包容并蓄、从唐代中西文化融合的缘起出发,谈瑞兽葡萄镜、从独特的装饰纹样出发,分析唐代瑞兽葡萄镜在造型与审美取向上的特点。本研究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当中,引用了较多前人提出的各类研究理论,从装饰的元素和文化寓意等角度,分析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在深入探讨的过程当中,也凸显了唐代艺术发展,在交流和沟通时,所具备的实际地位。

一、瑞兽葡萄纹饰元素分析

瑞兽葡萄镜最早的发展年代是唐朝,在这一时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铜镜背部是以瑞兽形象、葡萄藤蔓作为主要的装饰,完成整个元素的融合。张骞出使西域后,把葡萄引入中国,人们开始种植葡萄,并在各种物品上装饰葡萄纹,最独特的就属于瑞兽结合出现的瑞兽葡萄镜。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在进行统计与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各种形式的研究叫法,更多的是以“瑞兽葡萄镜”“海兽葡萄镜”称之。本文的叫法是以《中国古代铜镜》为基础,以其中所提到的叫法“瑞兽葡萄镜”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一)瑞兽形象在铜镜中的应用与发展

唐代铜镜装饰的瑞兽形象,既与中国传统的瑞兽形象不同,也和中国所提出的十二生肖方面的各类动物形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铜镜装饰的瑞兽形象是从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所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形象,由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存在一定不同之处,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这种形象是外来的。它们或匍匐或跳跃或穿梭在葡萄枝蔓之间,丰富多样令人喜爱。瑞兽葡萄镜在武则天时期更受关注,当时的时代发展,也使镜面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形式的铜镜,整体的描绘内容更加自然。瑞兽在葡萄架上匍匐,有种奔跑之感。瑞兽葡萄镜整体布局是满的,互相缠绕的葡萄枝蔓之间,自由填充各种姿态的瑞兽,形成一种相互依靠相互依存的整体效果。在圆形的镜背上,葡萄藤蔓缠绕着形态各异的瑞兽以及我国传统的禽、鸟、蜂、蝶,这种风格符合当时唐代流行华丽丰满的装饰审美。在此之后,葡萄镜的数量有所降低,然而,从纹理和图案组织的方式来看,很多内容依旧要成为后续人们借鉴和分析的方式。进入到唐玄宗时期,鸾鸟瑞兽镜,所表现出来的形态更加的自然跳跃,由于这种生动形象的内容,更给人带来栩栩如生的感觉,所以,这种运转的方式。在瑞兽和鸾鸟之间的独特葡萄纹样,一直影响至今,这是唐人从外域已有的葡萄与动物的图案组织得到启发的充分证明,这种方式是将中西方文化不断融合和发展,在传统的中国图案改进的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中国式审美的文化现象。由此可见,唐代由动物纹饰向植物纹饰过渡时期,瑞兽葡萄镜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瑞兽葡萄镜所使用的瑞兽,大多都是以狮子为主,但是,这种物种并不是来源于中国,所以,从西方等一些国家历史对狮子崇拜的情况来看,这种物种对西方人们的影响较深。而东汉时期丝绸之路之后,作为最重要的西域贡品,狮子的形象开始从西域传入到中国。《后汉中》中在进行狮子进贡记录分析时,可以看到这一数量已经超过4 次。在历史方面的相关记载记录当中,可以看到共计21次之多。其狮子形象经过历代工匠的加工演变,在各种物品中一直装饰至今。狮子最初虽然不是我国传统瑞兽,但中国却一直将狮子视为吉祥如意的寓意,在重大节日里都有“舞狮”之一重大环节,所以,丝绸之路的开通,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种方式让更多的文化和思想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代铜镜繁荣时期,运用夸张手法,重点突出了狮子的体态和造型,头部的放大夸张,既有装饰效果,又生动活泼,具有代表中国吉祥图案的文化特点。

(二)葡萄纹的传入与发展

早在古埃及地区就已经开始了葡萄的种植,这一水果在世界上的发展记录时间较长,属于最古老的水果之一。早在公元前2500 年,这一水果就已经被描绘在壁画当中,充分证明埃及人民的聪明才智。丝绸之路的开通,葡萄从埃及传入波斯、拜占庭等之后传入中国。葡萄纹在汉代就成为一种图案进行装饰,到唐代时期更为流行,当作装饰图案的母体出现在各种物品上。葡萄纹是将葡萄的形象样式化成一种装饰纹样,再赋予其象征寓意。这些纹样和中国的传统纹样之间实现了有效融合,使其更具备东方特色,因此,从装饰性等多个角度来看,更为独特,同时,也更受中国民众关注。葡萄纹在中国的种类逐渐的衍生和发展,在后续的运转使用过程当中,给人的感觉是吉祥如意的。所以,铜镜本身代表当时的时代特色,作为最重要的身份象征,必然会将葡萄纹作为主要的载体,融入寓意的表达和文化的展现上。

二、瑞兽葡萄纹在唐镜中的装饰应用

唐镜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瑞兽葡萄镜。无论是葡萄纹,还是瑞兽纹,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但是,两者的组合纹样,学者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葡萄纹与瑞兽纹都不是我国原创,而是由西方传入中国,在古代波斯、罗马、希腊等国家,瑞兽、葡萄经常出现在各类器物和建筑装饰上,在古罗马装饰中,葡萄藤蔓周围就有蜂、蝶相互嬉戏。另一种说法认为是由我国自创,这一说法得到考古学家的认证,在新疆1959 年发现,东汉时期的走兽葡萄纹绮等物件,说明在汉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葡萄藤与瑞兽形象的组合纹饰。这时期镜背的瑞兽形象,也因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在演变,从年代较早的高宗麟二年的铜镜纹样来看,铜镜背部的瑞兽比较于传统的生肖纹来说,从排列组合和实际形态情况来看,给人感觉有更多的相似之感。然而,这种形象并没有给人更加生动的感觉,选用葡萄纹的方式进行装饰时,同样给人的感觉非常生硬,装饰的手法相对来说,也并不合理。所以,在本研究中认为这种瑞兽形象比较于中国的传统形象来说,属于一种外来形象。但是,本研究的关键是这种形式的内容属于一种外来的葡萄与鸟兽图纹共同融合的方式,人们能够接受这种形式的内容,而且加入传统瑞兽纹,在多种纹路叠加的过程中,可以给人更加新鲜的感觉,但依旧能够展现中国的韵味。葡萄果实在叠加的过程中,本身从藤蔓绕转的情况来看,具备一定的生命力,所以在盛唐时期,精神与物质方面的有效融合,是人们进行铜镜制作时最直接的表现特点。从装饰形式情况来看,这些内容大多都是以高浮雕的方法为主。而葡萄纹在高线圈分区的过程中,通常会从内外两个分区的角度入手,选择连珠纹作为主要的外部内容,而在内区则是以瑞兽的形式展现出来。区外缠绕着葡萄枝蔓。而外区的葡萄纹与内区的瑞兽形象是否相连,又可分为“不过梁”和“过梁”两种类型。前者是指铜镜内、外均有葡萄纹。这种类型虽然显得有些许呆板,但内区的瑞兽生气活泼与外区葡萄枝蔓柔美流线形成鲜明对比,相互缠绕,刚柔并济,一方面体现早期唐代严谨朴素的审美倾向;另一方面受汉代铜镜风格的影响。后者尽管也存在一定分区,但是,内区大多都是以葡萄和连珠纹的方式,逐步将这种纹路跨越到外区。这类铜镜数量较少,因此更为珍贵。海兽以不同形态盘旋匍匐在葡萄藤上,通过藤蔓与外区蜂、蝶进行互动,将视觉焦点由内向外扩展,形成动态之美。这类图案纹饰铺满整个镜背,是唐代中期奢华享受的社会风气的反映。瑞兽葡萄镜是唐代时期文化和交流沟通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一种更符合时代特点的内容。这种内容和唐朝的装饰纹来说,实现了文化之间的兼容并蓄。

三、瑞兽葡萄镜的艺术特色

瑞兽葡萄镜作为中国古代铜镜的一大特色,是前人智慧与审美的结晶,不仅在当时作为珍贵物品进行馈赠,也为我们今天了解这一时期的艺术特色提供了重要依据。首先,瑞兽葡萄镜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典范,西域和本土的纹样在镜背上显得十分协调,这对现代艺术有着巨大的意义,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借鉴,使我们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东西方艺术元素不能简单地“拼凑”,只有有机结合相互取舍,才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其次,这类铜镜中的瑞兽和葡萄,并不是对外来文化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经过加工处理改造之后,运用在我国独有的铜镜之上,对现代艺术有着重大意义。最后,瑞兽葡萄镜受人喜爱和高度关注的原因,除了其很高的艺术价值以外,还在于其表达的深层寓意。葡萄、瑞兽等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追求美好是古今人们永恒不变的愿望,当我们艺术作品能够使欣赏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艺术品的存在才真正具备其价值,而且能够进一步的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四、文化交融涵化引发唐代艺术的兴盛

铜镜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品,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了人民祈求圆满、吉祥的愿望,为历代人们所珍视。黄诚是这样描述的:“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温雅,一器而三善备焉。”而且铜镜中的装饰纹本身具备的时代特征更加明显,所以,在历史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从铜镜所具备的复杂多样的功能来看,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也开始更加的丰富起来。在起初,铜镜只是照容之物,并没有其他寓意,直到唐代不仅更加精致华贵,也赋予了更多功能和意义。正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种形式的铜镜本是非常稀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代表人们身份的象征,也成为人们之间礼尚往来的主要馈赠佳品。

唐朝时期的工匠在对外交流沟通时接受了更多的外来文化艺术元素,因为他们更加的自信奔放,在进行这些元素分析的过程当中,他们开始将这些内容与中国的审美元素相结合,融合了中西方文化所具备的共有特点,同时,也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形成了更具备特色的文化内容。所以,在唐朝时期,艺术更加的兴盛,时代的发展也造就了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古代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友好交流,也推进了中国的繁荣昌盛。在目前的现代家具中,依旧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传统纹样。虽然比较于古代的纹饰来说,已经有所不同,具备的现代特征更加明显,但是,纹样和表现出来的吉祥寓意,或一些美好的手法,依旧存在于人们的文化理念当中,并且这种装饰手法在表现方面是各种各样的。通常对某个民族来说,更能接受或拒绝其他文化,才更具备自主意识,所以,在文化的传播和创新的过程中,这种民族的文化涵化,能够达到民族之间相关内容的融合,在这种情况下,涵化会逐步地演化为某种行为。当本土文化与异族文化发生碰撞时,这种异族文化往往会改变本国的文化性质,这种现象就叫作文化的涵化。但是,相对于弱小的国家可能会导致同化甚至文化消失。唐代文化的涵化是由于人们的文化自信形成的强大的包容性,是当时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频繁交流的结果。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推进发展过程中,瑞兽葡萄镜的出现,展现了当时较高的文化艺术水平,也让人们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更加向往。

五、结语

唐代的相关政策非常开放,而且在当时的时代发展过程中,唐朝作为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综合国力非常强盛,引来了各国朝贺。人们对当时的唐朝较为向往,所以,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后,更多的中西方文化和产品相互交流,这些都为瑞兽葡萄镜的出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此类形式的铜镜在出现之后,从工艺的制作以及纹样的处理等角度来看,更多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装饰的文案和图纹,见证了唐朝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任何的文化推进都能展现时代的发展变化,因此,也从侧面呈现出整个盛世的缩影,这种方式也是唐代在兼容并蓄的文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种有效的涵化过程的结果,成为世界艺术史以及中国艺术史一颗璀璨的明珠。

猜你喜欢
瑞兽铜镜纹样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拯救“濒危”花纹
瑞兽
鎏金瑞兽钟
玩转古铜镜收藏
铜镜
古代的铜镜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辟邪瑞兽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