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顶板冒顶机理研究与事故现场治理应用

2022-04-14 03:47韩正民
煤炭与化工 2022年2期
关键词:岩层围岩顶板

韩正民

(山西河曲晋神磁窑沟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忻州 036500)

0 引 言

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一次性能源供给的60%以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做出了贡献。但同时,采煤行业是一种高危行业,在煤炭的开采环节当中,会对周围岩体产生破坏,导致采煤工作面和巷道的失稳、冒顶等危险现象。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下巷道围岩性质的不同导致开采难度逐渐增大,高地应力突出,支护难度变大。经过漫长的地质发育,在不同的环境中巷道冒顶的高度、危害程度以及破坏情况也不尽相同。若能清楚岩体失稳破坏以及变形机理,对于灾害的预防、控制有很大好处,所以对巷道顶板破坏机理以及围岩的控制研究很有必要。

在目前的研究当中,理论计算方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计算理论依据不统一、计算参数标定与实际场合相差较大等。数值模拟方法利用实际工程的测试与监测获得的数据,带入到相应的数值模拟模型中进行工况模拟,以此来选取合理的方案。工程类比法以大量成功的经验为基础,将要设计的工程与类似的已有的工程进行对比,结合实际条件,来确定合理的支护方案。本文以磁窑沟煤业11102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探究巷道顶板的冒顶机理以及治理方法。

1 巷道顶板冒顶机理

1.1 矿井概况及地质条件

1.1.1 矿井概况

磁窑沟煤业11102回采工作面地处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带,地表为山西西北部黄土高原中—低山区地形,地表冲刷沟较多。本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地表高程为968~1 088 m,工作面煤层底板高程为844~888 m。地表最低点位于11102回风顺槽距11102切眼210 m处,该处为清水岔沟沟底,高程为968 m,对应巷道底板高程为844 m,采深为124 m;地表最高点位于11102胶运顺槽距切眼642 m处,该处为山顶,高程为1 088 m,对应巷道底板高程为883 m,采深为205 m。

1.1.2 矿井地质条件

11102回采工作面煤层倾角5°28′~9°01′,平均倾角7°15′左右,煤层倾角不大。煤层总体走向近南北向、倾向向西,构造形态是单一构造,构造属简单类型。各巷道掘进中揭露的的煤层厚度情况,11号煤层西部区煤层厚度总体西厚东薄,11102回风顺槽揭露的煤层平均厚度在4.7 m左右,11102胶运顺槽揭露的煤层平均厚度在4.3 m左右。

1.2 巷道顶板变形机理分析

1.2.1 巷道顶板变形特性

本节利用有限差分软件进行巷道顶板变形特征的分析。根据磁窑沟煤业11102综采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将巷道断面建立为矩形,尺寸为X×Y×Z=200 m×100 m×120 m,共划分15 320个单元,巷道大小为5 m×3.5 m,本构模型采用摩尔-库伦模型。煤层及围岩采用brick单元,模型上表面为应力边界,施加5 MPa的荷载,其余边界施加侧应力,侧应力系数1.1。此次主要探讨巷道在开挖后围岩的变形、塑性区的变形变化特征,并未考虑工作面的采动影响,建立模型如图1所示。计算模型中煤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图1 数值模拟模型Fig.1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表1 煤岩层物理力学参数Table 1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coal strata

图2为巷道塑性区图,其中shear-p表示在模型运行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处于剪切破坏的单元,shear-n表示当前处于剪切破坏状态的单元,tension-p表示单元曾发生过拉破坏的单元,tension-n表示单元正在发生拉破坏的单元,none表示从未进行塑性状态、仍处于弹性状态的单元。

由图2可以看出,巷道塑性区沿巷道轴线呈现出对称对称分布,巷道顶角和两帮承受拉、剪双重作用。距离开挖空间较近的深部煤顶主要承受拉应力和剪切应力作用,而距离开挖空间较远的深部煤顶主要承受剪切应力作用。随着拉、剪应力的扩大,巷道的变形量呈现整体收敛的趋势。

图2 巷道塑性围岩塑性区Fig.2 Plastic zone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图3为巷道围岩主应力图。由图3可以看出,巷道围岩呈现左右对称的规律,应力主要集中在巷道的顶角处,浅部应力较小,深部较大,且较高应力有向深部转移的趋势。

图3 巷道围岩主应力图Fig.3 Principal stress diagram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图4为巷道围岩变形随时间变化曲线图。由图4可以看出,在300时步之前曲线斜率较大,表明巷道此时变形速率较大,此时两帮和底板的变形逐渐趋于平缓,但顶板的变形仍然在持续增大,且顶板下沉量最大,两帮收敛值最小,底板鼓出值居于中间。

图4 巷道围岩变形随时间变化曲线Fig.4 Curves of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of roadway changing with time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短时间内巷道围岩会出现变形过大、变形速度过快等现象,同时塑性区的影响范围也较大;巷道表面煤体主要因承受拉应力而破坏,深部煤体主要承受剪切而破坏,伴有一些拉应力破坏。巷道的破坏开始为顶板、两帮、底板协同破坏且变形值较大,逐渐发展为以顶板变形为主,变形量增长较大,底板和两帮煤体趋于稳定。

1.2.2 巷道顶板破坏规律

煤矿巷道的开挖过程破坏了地层的原始应力平衡,巷道围岩将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根据大量实践及文献参考,巷道顶板的破坏过程分为以下阶段。

(1)巷道顶板初始变形破坏过程。在巷道刚开始开挖时,开采空间较小导致应力集中,出现原生裂隙、节理等现象;之后,裂隙进一步扩展延伸直至破碎,形成微裂隙区;裂隙经扩展延伸后,形成破碎的桥连区;当劈裂裂隙与周围裂隙贯通后,随围岩平衡稳定,形成节理裂隙组。

(2)巷道顶板离层弯曲破坏过程。随着扰动的增大,受自重以及地压的影响,巷道上覆岩层产生法向弯曲,由于岩层岩性差异弯曲度不一致,导致纵向分离。若老顶有较大的刚度同时直接顶又有充足的移动空间,二者的接触层将产生离层现象,其基本条件为老顶的岩层刚度大于等于直接顶岩层,老顶岩层的挠度小于等于直接顶的挠度。

(3)顶板断裂破坏。此过程主要发生在老顶岩层处,由于离层现象的产生,直接顶岩层的扰度迅速增大,当下方失去支承作用,岩层顶板边界容易产生顶板断裂现象。

只有在作用力系和材料的总势能随裂缝长度增加而不变或减小时,裂缝才会扩展。当作用力的势能维持稳定时,有以下准则:

式中:c为裂缝长度;We为裂缝周围弹性应变能;Wd为裂缝表面能。

(4)顶板垮落。由于下方失去支承作用,在上覆岩层和重力的作用下,垮落运动迅速完成,充填整个巷道。

巷道顶板破坏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力学行为,对于顶板上覆岩层,当产生离层现象时,直接顶和老顶之间需要满足以下关系:

式中:q1为老顶所受荷载,kN;γh1为老顶单位长度的荷载,kN;L1为初次垮落步距,m;h1为老顶厚;E1、E2为老顶及直接顶岩层的弹性模量,MPa;J1、J2为老顶及直接顶的断面惯矩,kg·m2。

同时,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离层到断裂)变化时,需要满足σ老、拉>[σ老、拉],即老顶所受到的拉应力应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极限拉应力。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裂隙不同开裂阶段的示意Fig.5 Schematic of cracks at different cracking stages

2 冒顶处理技术研究

2.1 事故发生经过及原因分析

11102综采工作面于2019年7月25日回采结束,正式进入回撤阶段,7月28日中班21时30分,在铲板车司机下车固定3号支架与铲板车时,11102胶运顺槽124~132 m段顶板下沉发生垮落事故,垮落下来的煤矸石将铲板车尾部掩埋。铲板车于8月2日中班撤出,共计影响5 d搬家倒面时间。如图6所示。

图6 1 1 1 02胶运顺槽漏顶处理示意图Fig.6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top leakage treatment in 11102 rubber conveying channel

2.1.1 直接原因

(1)规程中所附图纸说明是依次降架撤出,即1、2、3号支架依次迈步回撤。现场实际回撤时安排先撤出2号支架,2号支架撤出后再撤出1号支架,最后撤出3号支架,在回撤3号支架前造成机头段悬顶面积过大,是造成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

(2)改变回撤工艺后没有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顶板离层,是造成此次事件的另一直接原因。

2.1.2 间接原因

11102综采工作面贯通后,机头三角区域正处于顶板支撑应力集中区,顶板压力相对较大,此时的支架-巷道支护体-顶板处于应力相对平衡状态。待回撤完2号、1号支架,这一区域的顶板支撑应力重新分布后,加之层间距较薄、顶板岩性强度较弱,形不成有利的矿山压力拱,构成压力大于综合支护力,是造成此次事件的间接原因。

2.2 事故处理

2.2.1 前期准备工作

(1)在11102胶运顺槽110~124 m段巷道进行二次支护。首先检查原有单体工字钢梁架棚的可靠性,保证单体支护有效,钢梁上方采用道木、木板背实,接顶严密,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工字钢单体架棚加密支护,棚间距0.5 m,每架设一组棚架,要确保其安全可靠,保证安全后方可施工下一组棚架。顶梁为11号矿用工字钢,支护形式为一梁四柱(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加密),要求中间两根单体间距不得小于4 m,保证行车宽度。

(2)风机安设。在11102胶运顺槽90 m处安设2台风机(一用一备),保证11102胶运顺槽冒落区域风量不小于70 m3/min,气体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3)注马丽散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风管安装、对接,安装打眼钻机,施工注马丽散孔及马丽散运输、倒料工作。

(4)11102胶运顺槽110~124 m处及辅回撤通道口三角区顶板锚索安装锚索防弹器,避免处理冒顶期间锚索弹出伤人。

2.2.2 处理流程

(1)由生产服务中心负责用1.2 m、1.8 m短单体及π型梁对11102主回撤通道机头段进行支护,保证机头段顶板不再下沉。

(2)由综采队负责对11102胶运顺槽漏顶区域至11102辅回撤通道口段进行单体棚支护。

(3)由探水队负责在11102胶运顺槽漏顶区域辅回撤通道方向侧向主回撤通道方向施工钻孔,钻杆留在钻孔内当做前探梁,钻杆长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每200 mm施工1个。

(4)由生产技术科联系玛丽散厂家,待探水队施工完成后,在11102胶运顺槽辅回撤通道方向侧对漏顶区域注玛丽散,采用多孔少注,注玛丽散时,及时观察漏顶区域两侧情况,杜绝出现浮煤与多功能车粘连现象。

(5)注玛丽散形成假顶后,清理漏顶区域下的浮煤,并用车运至10205胶运顺槽破碎机,每清理0.5 m施工一架单体棚,顶梁为11号矿用工字钢,一梁四柱,并在顶梁上铺设木板及钢筋网,再次形成假顶,避免出现漏矸现象,中间两根单体间距4 m以上,保证行车宽度,架设至11102主回撤通道侧为止。架设单体棚时,单体三用阀一律朝向顺槽方向。

(6)由生产服务中心负责安设绞车进行拖拽多功能车,拖拽多功能车时必须由专人指挥,司机要在安全地点操作绞车,严禁蛮干,防止断绳伤人。在保证架棚区域安全的情况下方可拖拽多功能车。起底时必须用风镐起底,严禁使用炸药起底。

(7)由生产服务中心负责在11102主辅回撤通道间3个联巷架设单体棚,支护范围为主回撤通道侧向联巷5 m范围内,顶梁为11号矿用工字钢,顶梁长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经过以上措施,冒顶事故的治理效果良好,如图7所示。

图7 顶板控制后效果示意图Fig.7 Diagram of effect after roof control

3 结 论

为探究巷道顶板冒顶机理并对冒顶事故进行治理,以磁窑沟煤业11102回采工作面为背景,利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漏顶事故治理等手段进行研究。

(1)围岩发生变形时,巷道顶角和两帮承受拉、剪双重作用,随着拉、剪应力的扩大,巷道的变形量呈现整体收敛的趋势;顶板下沉量最大,两帮收敛值最小,底板鼓出值居于中间;巷道的破坏开始为顶板、两帮、底板协同破坏,逐渐发展为以顶板变形为主。

(2)巷道顶板破坏共经历初次扩展、二次扩展延伸、三次延伸劈裂和裂隙贯通4个步骤。

(3)磁窑沟煤业11102回采工作面现场冒顶事故治理措施效果良好,可为相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参考作用。在日后的工作当中,必须高度重视近距离煤层开采时的矿山压力分布规律,从设计到施工要超前预控巷道围岩,采取多种形式的支护方式控制顶板。

猜你喜欢
岩层围岩顶板
采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中风化岩层垂直边坡开挖支护稳定性分析
地下室顶板施工通道结构加固模式探究
复杂隧道围岩安全性及其评价方法
基于松动圈理论的隧道初期支护时机分析
煤矿顶板事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串层锚杆”加固的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岩层洞桩法车站站内爆破技术
泥水盾构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的施工技术探讨
七煤顶板离层界限值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