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颖
(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采血中心 重庆 404000)
发生晕针的原因较为复杂,发病突然,伴随症状是精神疲倦、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出汗等,甚至导致患者发生休克。因此,将心理护理措施应用到门诊静脉采血患者中,尤其是心理护理可预防患者发生晕针,促进患者就诊效率明显提高。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容易发生晕针,因此临床应做好患者这方面护理干预。此次将门诊静脉采血的120 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 年4 月—2021 年6 月我院120 例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包括儿童、孕妇、产妇、妇科疾病患者、少量普通患者。纳入标准:①做好采血准备工作;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采血期间晕厥;②动脉以及神经损伤;③无法正常采集血液标本。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0 例,男、女分别为20 例、40 例,年龄10 ~58 岁,平均年龄(35.12±10.04)岁;对照组60 例,男、女分别为19 例、41 例,年龄11 ~57 岁,平均年龄(35.11±10.0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抽血前1 d,告知患者禁止吃药以及喝酒,告知患者不要吃刺激性食物,需要注意休息,抽血前,护理人员需要备好氧气、葡萄糖以及温开水等物品。检查仪器,保证正常使用,抽血时,常规消毒,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采血过程中,指导患者将拳头握起,消毒处理后,迅速采血,无菌操作。
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1)抽血前,护理人员需要积极沟通患者并使用通俗易懂语言,对注意事项充分了解,掌握采血流程,耐心解答疑惑,语气保证温柔以及和缓,安抚以及鼓励患者,构建一个和谐以及温馨诊疗环境,引导患者连续开展3 次慢吸气、慢呼气,对患者消极心理进行有效缓解,疏导患者紧张情绪,促进患者依从性以及配合度增加。入院后,为患者实施静脉采血知识教育,态度和蔼,将患者疑问相应解决,告知采血注意事项,采血前1 d,叮嘱患者保持身体良好,禁止吃刺激性食物,禁止喝酒,预防患者发生感冒等疾病,简单介绍医院情况,对患者因为静脉采血导致的恐惧感以及紧张感相应减轻。(2)抽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密关注患者生理改变以及情绪改变,若有晕针前征兆,应将针头迅速拔出,引导患者保持头低脚高位休息。若患者有严重晕针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拔出针头,搀扶患者,患者平躺休息,加强患者心理方面疏导,积极鼓励患者,将抽血工作顺利完成。采血期间,对患者心理以及生理状况进行严密观察,保持微笑,对患者紧张情绪进行有效减缓,利用聊天办法,将患者注意力相应分散,聊一些患者感兴趣、有趣事情,避免患者过于关注采血本身,若患者有晕针征兆,应及时拔出针头,指导患者抬高腿、埋低头,待患者恢复身体状况后,交流确认患者情况后,为患者采血,若患者有严重症状,应帮助患者平躺,立即反馈给医生相关情况,将治疗工作做好。(3)因为患者恐惧以及紧张静脉采血,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严密关注患者情绪,保持耐心,最大程度包容患者,鼓励患者,及时将反馈处理,尽量对患者合理护理需求进行有效满足,指导患者深呼吸,利用鼻子缓慢吸气,促进患者胸腹部膨胀,屏住呼吸3 s,然后慢慢用嘴进行呼气,利用观看手机视频、听音乐等办法,将注意力转移,对患者紧张情绪相应缓解。(4)结束采血后,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止血正确,另一个手中指以稍重力度将棉球按压处理,利用食指对患者血管近心端进行按压处理,两指头平行,按压时间5 min 以上,在此期间,对患者心理以及生理状况进行细致观察,待患者精神以及身体完全放松后,在休息10 min 以后,可以离开医院。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抽血依从性、晕针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抽血依从性:使用自拟问卷统计数据。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3.33%,抽血依从性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3.33%,晕针发生率为1.66%低于对照组的11.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比护理满意度、抽血依从性、晕针发生率[n(%)]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以及影响,会导致抽血晕针情况发生[2],对原因进行临床探讨,影响最为严重因素是心理因素,抽血时,患者紧张以及恐惧,会亢进以及兴奋患者迷走神经,有效扩张患者内脏器官血管[3],发生短暂心肌收缩无力、心率变缓情况,因为大脑供血不足,患者会发生血管性晕厥,另外,因为体位、体质等因素干扰,因为患者疼痛刺激,可能导致患者晕针[4]。晕针时,患者会发生精神疲倦、心悸乏力、头晕眼花等临床症状,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发生抽搐、休克,影响患者正常静脉采血。抽血时,应给予患者实施较强针对性护理,效果理想。护理过程中,护理内容涉及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环境护理等,将有效护理配合应用,可以积极促进患者抽血顺利完成,可以将患者护理效果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也会明显提高,患者容易发生晕针,护理人员应注意减少以及预防,对患者精神状态、意识进行严密观察,若患者发生并发症,应及时检查以及治疗,可以确保患者顺利完成静脉采血。
晕血症是因为患者见到血液而导致晕厥,是一种心理疾病,是一种特殊恐惧症,多种因素可导致此种情况发生,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导致症候群综合征发生。在门诊工作中,门诊静脉采血十分重要,是一项重要的、关键的环节,门诊就诊患者实施门诊静脉采血成功与否以及顺利与否,会直接影响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以及效果。静脉采血期间,患者经常发生晕血情况。相关性文献报道,静脉采血患者不良症状是晕针,发病原因很多,因为护理人员因素、身体因素、心理因素等影响,静脉采血患者容易发生晕针,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在采血时,因为精神高度紧绷,发生紧张以及焦虑等情绪,针头插入时,患者会产生痛觉,导致肌肉骤然收缩,影响患者脑部供血,导致患者发生缺氧,症状是眩晕。部分患者因为存在恐血症,看到针刺后,流血时,会将疾病诱发,导致眩晕。分析心理因素,患者发生紧张、恐惧情绪之后,导致迷走神经兴奋以及亢进,扩张内脏器官血管,减慢患者心率,导致患者心肌收缩无力,患者大脑供血不足,直接导致患者发生血管性晕厥,以上情况一般出现在有过晕血史的患者中或者第一次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中。患者本身有不良心理,针刺会加重这一情况,疼痛刺激会导致患者发生晕厥。分析身体因素,静脉采血时,患者处于空腹状态,医院经历排队挂号、候诊缴费等流程后,身体能量消耗殆尽,处于应急状态,精神稳定性差,加之针刺刺激,会导致患者发生头晕眼花、心跳加快等情况。对于中青年人群来说,年龄在21 ~50 岁,普遍敏感疼痛,抽血时,患者过于集中注意力,导致疼痛格外敏感,加上患者存在熬夜情况,休息差,空腹采血,早上抽血时,容易低血糖,加上部分患者处于经期、更年期等,或者因为多次反复穿刺,痛觉更加明显,较大程度刺激患者皮肤神经末梢。另外,因为空腹、饥饿、疲劳、劳累等因素存在,患者处于应激状态,下降外周阻力,下降血压,减少患者脑血流量,导致患者晕针、晕血。尤其是空腹,会增加胃部蛋白酶分泌以及胃酸分泌,患者胃蠕动增加,导致患者虚脱。部分患者体质差,过度劳累情况下,长时间禁食,均会导致患者发生晕血。部分患者在过去可能因为重大疾病而开展过手术,静脉采血时,医护人员在穿戴帽子、口罩、手套等服饰之后,加上一贯服务态度,容易联想之前治疗经历,在此期间若采血反复失败,会进一步加深患者心理阴影,出现晕针。由于人们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医院服务质量要求增加,静脉采血期间,若患者有晕针,应采用良好护理,可以将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有助于静脉采血正常开展,促进医患和谐。在门诊静脉采血过程中,一般采取坐位,此时患者下肢肌肉、静脉张力很低,血液在下肢蓄积,明显下降患者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血压,容易发生晕针、晕血。医院门诊采血室人数很多,加上患者家属的人流量也大,病情差异大,环境拥挤嘈杂,会加重患者心理压力,发生采血晕血症的概率增加。
采血室可以抽取静脉血,将采血室中护理服务质量明显增强,可将采血时晕针发生概率明显下降。分析获知,静脉采血过程中,多种刺激会影响患者[5],因为迷走神经反射,会扩张患者血管,下降患者四周血管阻力,下降患者回血量、心排血量以及血压,患者脑部供血量少,晕厥情况容易发生。晕针情况发生后,患者会发生头晕、脸色苍白等情况,不良结局容易发生。对晕针原因进行临床探讨,具体如下:(1)心理方面因素。因为心理素质不过关、紧张等情况,可导致患者晕针,在进入抽血室后,多数患者惊恐、紧张,首次抽血时心理方面不能有效适应,对抽血常识不了解,部分患者认为抽血对身体有害,容易发生晕针。(2)疼痛方面刺激。中青年容易发生采血晕厥,年龄段在18 ~35 岁,此类患者心理反应敏感,有剧烈疼痛反应,抽血期间注意力聚集,更为灵敏疼痛,导致患者疼痛加倍。另外,因为患儿过度哭闹,也会导致晕针发生。(3)机体方面原因。空腹、饥饿、体质不强,空腹致低血糖[6],机体应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短时间内,患者因为血管扩张而发生晕针情况。(4)护理人员服务方面态度。对比一般科室,抽血室中有更为严重杂音,包括患者哭闹声、人员进出噪音、电话响声、患者以及家属询问声等,导致患者头疼耳鸣以及头晕目眩等,也会产生惊恐情绪,因此护理人员不要讲话语气过重、表情冷淡,采血前为患者讲解,保证态度温和以及耐心,避免患者发生晕针。
临床实践证实,针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出现晕针原因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意义重大,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应用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积极沟通交流患者,对患者心理动态进行全面掌握,为患者实施差异化以及针对性疏导。护理过程中,将采血目的以及方法深入阐述,将患者关于采血的正确认知有效提高,有效提高患者采血方面依从性。沟通期间,护理人员应保证和蔼可亲态度,使用通俗易懂语言,医患之间距离有效缩短,医患之间信任感明显增加,顺利将患者护理工作完成,将抽血工作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抽血前1 d,患者禁酒禁药,多休息,不吃刺激性食物。抽血前将葡萄糖备好,准备相关物品,检查仪器保证完整。抽血时使用止血带并紧绷患者皮肤,对患者肘静脉进行穿刺,攥拳,迅速消毒穿刺点,为患者抽血。(2)护理人员应主动沟通患者,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采血过程,使用易懂语言解答患者内心疑问,耐心交流,将危险群体心理护理全面落实,为患者实施积极安慰,将患者不良情绪有效减轻。患者用鼻子先缓慢吸气,然后顺序膨胀腹部、胸部,憋气3 ~5 s,用嘴缓慢呼气,连续3 ~5 次,疏导患者紧张情绪。抽血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各方面改变紧密观测。患者有晕针情况,应立即拔出针头,搀扶患者平卧休息,必要时可口服或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至患者恢复为止。随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疏导力度进行强化,激励患者并关心患者,圆满完成抽血操作。(3)对工作流程进行创新,对患者服务质量进行全面优化。护理过程中设定特定护理,参考患者要求,将优质护理服务运用。护理过程中温柔沟通,对待患者时态度柔和,将良好护患关系构建。回复患者提出疑问,评估患者状况,询问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期间体现“以人为本”,从基础护理开始,为患者提供面面俱到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真正关怀。护理人员应详细为患者讲解采血办法以及采血目的等,帮助患者对抽血进行正确认知。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所有抽血流程均属于无菌操作,将正规抽血器材展示,患者不必要担心有效减少,患者抽血依从性有效提升。利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更加满意护理工作。抽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体征以及情绪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异常情况。若患者存在明显紧张不良状态,护理人员应通过交谈来转移患者心中注意力,若患者敏感疼痛刺激,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叮嘱患者深呼吸来缓解不良情绪,有效下降患者晕针发生率。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促进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若患者发生重度晕针,及时拔出针头,患者需要平躺,若患者症状严重,没有改善,及时向医师汇报,为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护理人员应强化疏导患者心理,鼓励患者,保证患者顺利将采血操作完成。
此次实验: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8.33%明显更高,研究组抽血依从性98.33%明显更高,研究组晕血发生率1.66%明显更低。结果提示,针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将心理护理措施应用,护理效果良好,患者晕针情况相应减少,采血依从性明显增加,护理满意度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针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出现晕针原因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理想,患者护理满意度、抽血依从性均明显提高,患者晕针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