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2022-04-14 06:09李志昂
大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党史思政中国共产党

李志昂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传承好红色基因,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历史经验,才能凝聚力量,推动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高校要用好党的红色资源,同时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实现铸魂育人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既是对党史教育的深化,又能促进思政课内涵发展。高校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丰富鲜活的党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以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以党的辉煌成就鼓舞人,在努力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感召力及实效性。

一、党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

(一)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具有目标一致性

党史教育对青年大学生来讲,就是要学史明理,使其通过史实明白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就是要学史增信,过去人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就是要学史崇德,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格;就是要学史力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使学生明白坐而论道容易,难的是身体力行、知行合一。

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对大学生的茁壮成长具有巨大意义,系统地让学生接受党史教育尤为重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校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具有一致性。

(二)党在不同时期产生了丰富的党史资源

中国共产党的前进历程蕴藏着丰富的党史资源。党革命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改革的春风吹遍山河神州,一个个英雄人物的故事仿佛就在身边,一个个伟大成就的取得至今历历在目,新时期全面脱贫战场上的身影、与新冠肺炎疫情较量的抗疫一线工作者,这些不同时期的英雄故事都是党史教育的资源,是生动的活教材。譬如在徐州爆发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罢工斗争——“陇海铁路大罢工”,被陈独秀高度评价为“这是我党初显身手的重大事件”。徐州有革命历史类遗址遗迹140 余处,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 家、省级7 家、市级22 家。这些历史纪念场所素材丰富,可观可触,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高校在教学中直观地展现出党在不同时期带领人民筚路蓝缕、艰辛奋斗的情景,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心灵共鸣,更容易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教育。

(三)深化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必然要求

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利于深化党史教育。一是将党史教育作为思政课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有利于有序开展、有效推进党史教育。二是通过思政课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思政课必修课程会不同程度地涉及党史教育的内容,只有结合党史教育相关内容,才能讲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历史的选择与人民的选择,讲明国际国内形势。三是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范畴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既有利于增强党史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学习和受众的大众性,也有利于提升思政课堂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党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融合党史资源,充实思政课课堂教学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要切实帮助学生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认识,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嵌入党史资源时,要厘清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特征,即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和科学性、人民性,进而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坚定信念和充满希望。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要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法律观念,在这门课程中融入党史教育或者增加我国法律的发展史,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素养、民族和时代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介绍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不断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可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势与政策”课程与党史资源联系较为密切,让学生能够结合党史分析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对应实行的各种政策,比如在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时,可以讲清每种精神背后的具体史实,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依托党史资源,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

课堂前十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党史故事或者红色故事,形式不限,可用短视频、实物展示、PPT展示等进行丰富多样的故事讲述和课堂展示,一方面可以增加思政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学习思政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收集和整理党史或者红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增强责任感和认同感。

教师应打破传统课堂,结合当地党史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思政教育,所到之处即为课堂,让学生切实看得到、听得到进而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枯燥的理论变成丰富的养分,深植于学生脑海之中,深化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怀。

高校应创新考试形式,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是学期末的书面考试,实践作业也应纳入考试评价体系,思政课堂结合党史资源可以布置多种多样的实践作业,例如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走访家乡所在地的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拍照或者写感悟的方式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三)学习党史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

看似枯燥沉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讲得有温度、讲到学生心坎上,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思政教师,亟须寻求突破口。如果思政教师照本宣科就理论讲理论,很难保证学生听讲的“抬头率”。把党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可以让枯燥乏味的理论充实丰满,有理、有力、有节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认同度,这需要思政课教师能够掌握大量史实,旁征博引。“比起带学生去上实景教学课,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更容易引发学生共鸣”,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印少云教授一直坚持结合党史资源开展体验式教学,坚持围绕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启迪学生,切实增强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三、党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思政课承担政治使命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对思政课作用的发挥高度重视,寄予厚望。思政课教师要深刻认识自身责任和使命,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以史鉴今,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讲透彻。

(二)有助于帮助青年大学生知党史识使命

思政课有很多“是什么”,在历史学习中,学生更容易弄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是增强青年学生“四个自信”最充足的营养。只有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才能理解中国人民为何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才会明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民性是其区别于其他“主义”的根本,才会懂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一脉相承的关系。思政课要增强历史厚重感,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矢志奋斗的故事,激励学生担当时代责任和使命。将思想理论和历史中鲜活的实践案例相结合,把思政课堂设计成理论与现实的“对话”,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更容易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其参与热情。

(三)有助于高校思政课形式与内涵的优化

思政课一定要不断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如何更加贴近青年大学生的需求,如何让大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如何让理论课不枯燥乏味,这些是思政课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党史教育的有机融入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目标提供了新的契机。相比枯燥的理论,党史故事比较容易打动人,譬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时,最新发生的动人党史案例更容易让人受到感染和震撼,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思政课教学要因势而为,以党史教育为切入点,史论结合,百年党史中丰富的素材能够丰富思政课内涵与形式,有利于以此为契机深化思政课教学内涵式创新发展。

(四)有助于对大学生群体党史教育取得实效

百年党史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相比学生自学,课堂教学更能加深大学生党史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在讲雨花英烈精神时,通过恽代英、邓中夏、施滉、丁香等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30 岁的1500 多名优秀共产党人和革命烈士的故事,能将在革命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的胜利舍小家顾大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讲透。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加深了党史学习,坚定了信仰,有利于党史教育在大学生群体的走深走心。

四、党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原则方法

将党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思政课作为铸魂育人的课程,应帮助学生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架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党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党史故事宣讲、知识竞答、筑梦之旅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中有所感悟,加深对思政课的理解和把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少大学生深受冲锋战斗在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们的影响,积极自觉主动投身于当地社区疫情防控中,成为志愿者,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奉献,做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统一,在知行合一中实现了理论入脑入心。

(二)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彰显,离不开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空洞的理论说教不利于发挥教育的实效。教师应将党史资源融入思政课,通过显性教育给学生讲清楚“是什么”问题,通过党史故事、纪念馆、社会实践等隐性教育让学生清楚“为什么”问题,使其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譬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相关爱国信仰等理论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馆等周边的党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通过一件件历史上的实物,触动学生心灵,引起共鸣。

(三)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青年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多元化,单纯依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应当将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教师应通过融入党史资源,开展启发性教学,给学生呈现理论背后的真实史实,利用真实的史料进行思想感染和环境熏陶,让学生在史料中追根溯源,理清事件历程,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讲好党史故事,甚至让学生来讲与课程相关的党史故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还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将教学内容入脑入心、融会贯通。

(四)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思政课宣扬传播的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理论,具有很强的学理性。在将党史资源嵌入思政课的过程中,教师仍然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绝不能为了追求趣味性而将课程娱乐化,绝不能片面追求课程满意率而忽视思政课所肩负的政治使命。党史融入不是简单地讲述党史故事,而要建立在逻辑严谨的学理性基础上,思想理论要讲彻底,理论分析要通透。教师的融入过程如果只重视政治性而学理性不够,难免深度不够;如果只重视学理性而忽视政治性,则违背了思政课的初衷。

思政课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主渠道,高校需利用好这个主渠道,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原则,依托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充分发挥党史的育人功能。

五、结语

总之,党的历史明确地论证了高校要讲授的科学理论,而且百年党史中有着丰厚的党史资源。以党史学习教育推进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高,通过党史资源进行沉浸式的教育教学举措,既能让党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又能帮助引导青年大学生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好”,进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党史思政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