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研究

2022-04-14 06:09云芸
大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传统

云芸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 530222)

高校思政课程是哲学教育的一部分,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方向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的内容与范围不断扩大,课程内容变得十分复杂,高校在开展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忽略了思政课程,思政课程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性较低。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程相结合,不仅是大学生的思想需求与精神需求,还是弘扬和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之一。如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任务。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学课程的重要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具有相同之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去粗取精,积淀下来的优秀精神力量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经济的发展引进的指导思想,具有时代性,这两种思想文化的结合,唤醒了国人的思想意识,增强了国人的精神力量。

(二)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政课程提供了大量的文化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集合了我国各地的思想结晶,包含着我国每一代人的思想价值与精神需求,是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来源。传统文化中包括思政教育的思想内容,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了思政课程的教育性与继承性。例如: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思想主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指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修养品行;“齐家”指提高自己管理家庭的能力;“治国”指在治理好家族的基础上,管理好各个诸侯国;“平天下”指用正确的方法使百姓安居乐业,拒绝武力管理。道德思想有孔子的“仁”,宽容他人,关爱他人是“人”的基本内涵。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程结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具有奠基作用与广泛性。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还需要拥有道德素养与责任意识,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质,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与人民。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全面性并且成体系,是由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纲常理论、文学思想、民间风俗以及古代的教育思想等组成,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程相结合,满足了时代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让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刻理解古代治国安邦的思想,增强了文化自豪感与归属感,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程结合的具体方法

(一)在思政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课程线下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堂结合的过程中,应该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功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功能。为了加快二者的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与教育功能。在传授传统文化与思政内容前,教师应该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在教授思政教育内容时,以传统文化作为导入内容,与学生共同探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涵,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收集关于中华文化的网络资源,丰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如高校思政课程教材中涉及的儒家思想、爱国主义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关系的建立等传统与现代的思想理论,都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关。在国际关系中,习近平总书记表明我们不仅要注重利益,更要注重仁义;对于中国梦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中国梦是指和平梦、幸福的梦、奉献世界的梦,体现出我国以和为贵,友爱互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引入不同的传统文化思想,针对性地讲述专业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具体内涵,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其次要以学生为主体。高校设置思政课堂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学分、顺利毕业,而是让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修养与思想水平。教师在根据思政教育书籍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经典故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助推优秀文化快速融入思政教育教学课堂。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实践课程相结合

在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内涵与思想能够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将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程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本身的内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以及行为规范,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效果。毛泽东同志曾说过,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字有讲义的书籍,另一种是无字的天书,而这里“无字的天书”是指社会上的一切活动。思政课程的书籍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能指导实践活动。高校思政课堂教师应该坚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意识。教育部门颁布的相关文件指出,要坚持内外结合,整理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建立健全思政实践课程的教育平台。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实践水平:首先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去,参加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精神力量,激发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其次是“请”进来,高校可以邀请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研究人员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者在学校开展讲座,通过这一方式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仅可以让学生继承中华优秀文化,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精神支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将传统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考核标准相结合

为了提高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课程结合的效率,高校可以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考核过程中,在教育环节与评价环节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的融入力度,全方面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具体性。但是由于部分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优秀文化的融入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健全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标准与体系,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评价考核标准。教学评价分为课程评价与行为评价,其中课程评价分为专业知识评价与综合素养评价。在专业知识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利用教学平台设置考核题目,考查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掌握的具体情况。在综合素质评价中,高校可通过寒暑假社会调研以及实践专业采访活动来考查学生践行传统文化的真正实力。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方式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理念。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开展思想教育实践活动,需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第三是行为评价。评价主体主要有教师与学生。对教师行为进行评价,主要从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入手,查看教育内容中是否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是否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传播了传统优秀文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主要是在传统优秀文化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能力并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德,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道德水平,从而实现传统优秀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程相结合的目的。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

(一)优化教学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应跟随学校变革的脚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来源,蕴含大量的育人知识,包含各个时代不同的思想。这些思想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发展的过程中被继承下来,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内涵,可以帮助高校确定学生思想教育的培养方向。在思政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使中华优秀文化可以在时代变革中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课堂内容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投入课程理论探讨的兴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出来的,因此在思政课堂中融入传统优秀文化,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思政课程的教育水平。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教育方法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要结合时代特征,探索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高校教师可以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教育方式,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学的具体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挖掘网络各方面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便利。如央视在春节期间播放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体现出我国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观看,并对其进行探讨,分析背后的历史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通、慕课等多种教学平台开展远程教学,解决因距离远而无法教学这一问题。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观念。基于此,高校可以不断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力度,结合家庭、社会、企业、教育部门来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学教学活动,真实做到教书育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道德水平,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将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扩展教育内容

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现今,高校思政课堂是教育学生的主要平台,在新时代的发展阶段,国家对高校育人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应该培养未来优秀的建设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将课上教学与课下实践相结合,在高校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全面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融入力度。例如:高校可以与其他高校联合举办文化宣传活动,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的平台;还可以举办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团、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宿舍文化评选评优活动等,利用传统优秀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传统优秀文化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气息,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水平,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格特性。

四、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结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传统优秀文化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的过程中,高校需要重视这几种关系。首先是传统文化与糟粕文化的关系。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如三纲五常、天人合一等思想。因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保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去除无用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部分。在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甄别,而不是照搬照抄,要在继承的过程中实现创新。

其次,处理好专业教学与传统文化、思政课程教育的关系。高校其他专业的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专业理论,没有融合传统优秀文化,也没有意识到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高效结合是目前高校亟须解决的重要任务。

再次,高校要重视才与德之间的关系。目前,大部分学生重视自己的才能,忽视了自己的品德,有的学校甚至认为思政课程只对以后从事政治工作的人有用,对从事其他专业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要想发展自身事业,必须德才兼备,否则自身的发展路途就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思政课程的开展就是让学生明白,只注重自身的才能而不注重自己的品德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是行不通的。招聘者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所以,高校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才与德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最后,高校要正确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目前学生知行合一的效果不明显。高校要确保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观察自己的行为。

五、结语

为了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社会发展,高校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结合在一起。通过新媒体挖掘教育资源,建立线上线下教育课程,与企业、教育部门联合开展各种活动,提供各种实践平台,真正落实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与自身文化水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传统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