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继伟
(彰武县哈尔套镇农科农机站,辽宁 阜新 123221)
阜新地区地处半风沙半干旱区,年平均降水量520 mm,主要集中在夏季七八月份。耕地面积50.67万hm2,以壤土、棕壤、草甸土、沙壤土为主,主要作物为玉米和花生。阜新市人均耕地面积居于辽宁首位,到2022 年底,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主要机具类型有深松机、旋耕机、播种机、收获机、打药机等。阜新地区除部分丘陵薄地外,适合机械化深松的土壤面积达12 万hm2。为准确掌握阜新地区土壤犁底层分布情况,为是否适合机械化深松作业提供科学依据,特选择10 个乡镇20 个农户进行实地调研,并总结本地区农机深松作业的实施效果和技术要点,为保障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质量、推进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提供技术参考。
粮食增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土壤质量,如果耕地长期采用拖拉机旋耕或浅翻作业,必然会在土壤耕作层与心土层之间形成一层坚实的犁底层,阻碍耕作层与心土层之间水、肥、气、热的连通。由于犁底层的存在,导致每逢雨季来临或降水集中时节,犁底层都会阻断雨水渗透并形成地表径流,使雨水难以蓄集入渗到心土层,从而导致大量表面肥沃耕层土壤被冲蚀到河流沟壑之中。如遇干旱时节,坚硬密实的犁底层不仅会阻断底层水分向耕层上方移动,导致土壤自我调节水分能力变弱,还会使作物根系难以穿透犁底层而导致根系分布变浅、抗旱抗风能力减弱,进而引起倒伏、早衰等现象,影响农作物产量。尤其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较高的阜新地区,耕地经机械多次进地压实,其板结现象和犁底层的不良作用显得尤为明显。因此,有必要对阜新地区土壤犁底层分布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本地区机械化深松作业提供合理依据。本研究特选择10 个乡镇20 个农户进行实地调研,调查结果见表1。
阜新地区10个乡镇犁底层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阜新地区10个乡镇犁底层分布情况Table 1 Distribution of plough bottom in 10 townships in Fuxin area
由表1可知,经对10个乡镇20个农户进行调查,阜新地区土壤耕作层分布在5.6~8.4 cm 之间,平均厚度6.7 cm。土壤耕作层厚度分布在13.2~21.9 cm,平均厚度17.5 cm。这表明部分地区的犁底层存在于距地面仅13.2 cm的位置,有必要进行深松整地作业,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下扎。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1],开展农机深松作业可以促进土壤蓄水保墒,增强抗旱防涝能力,促进农作物根系下扎,提高抗倒伏能力,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2],具体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深松整地作业能够明显改善耕层土壤构造,利于水分、气体之间交换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利于作物根系由耕作层向心土层下扎或伸展,增强抗风抗倒能力,为作物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创造良好的条件。试验表明,采用机械化深松的作业地块,其作物须根数量和根系下扎深度比未深松地块大幅增加,并形成许多须根;深松整地作业不像深翻或深耕那样打乱了土壤耕层,而是保持了原有的耕层分布层次,使肥沃土层依旧保持在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密集的部位,且播种时保证种子播在熟土上,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一是深松作业后形成粗糙不平的地表,加上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可以有效提升雨水的下渗能力,避免地表径流的发生。深松作业后,地表下0~100 cm土层中可以多蓄水35~52 mm,0~20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比传统耕作模式增加2.3%~7.2%,达到天旱地不旱的抗旱防灾效果。同时,使灌溉水利用率至少提高30%。二是增强供水能力。间隔深松作业后可形成“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改善耕层水分平衡能力。其中,“虚”的部分土壤容重低,大孔隙多,小孔隙少,可容纳较多水分。“实”的部分土壤容重大,大孔隙少,小孔隙多,具备土壤送水管单位功能。这种“虚实并存”的耕层构造,有助于增强土壤蓄水供水能力。三是增强作物抗旱能力。干旱缺水时,地下水库可以及时为作物生长提供水分供应,同时,犁底层被打开后连通了耕作层与心土层,利于作物根系下扎到心土层吸水,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耕作层土壤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光辐射。深松整地作业可使耕作层土壤孔隙加大、空气增加,因而吸收的光能较多,土壤增温加快,且导热系数小、散热速度慢、保温效果好。实践表明,深松作业地块具有水分深蓄、表润底湿的特点,可在长时期内维持耕作层土壤的热量平衡,深松地块平均地温比未深松地块高0.5~1.0 ℃,为种子发芽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机械深松作业后形成的“虚实并存”的耕作层结构,有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和保存。其中,“虚”的部位便于吸纳雨水,通气性好,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物质分解加快,进而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实”的部分通气透水较差,可提高腐殖化强度,保存土壤养分。“虚”与“实”结合,可使土壤矿质化和腐殖化矛盾得到统一,实现释放养分与保存养分、用地与养地的有机结合。此外,深松作业后土壤团聚体增加,利于保土保肥保水保墒。与翻耕或旋耕作业相比,机械化深松作业更利于保护土壤的团聚体结构,与地表秸秆残茬覆盖相结合,可有效防止地表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扬尘扬沙和生态环境污染。
农机深松作为一场农业耕种领域内的技术革命,它正在变为一种使粮食增产最有效而先进的技术耕作制度[3]。深松整地作业疏松土壤,有助于中低产田增产。深松与未深松对照田产量情况相对比,玉米平均增产5%左右,大豆平均增产4%左右,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阜新地区花生收获后,一般花生秸秆被运走,用于制作优质饲料。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淋日晒和机具碾压,原有的垄台和垄沟界限已不明显,且地表几乎没有秸秆覆盖。阜新地区春季多风少雨,没有垄台、秸秆覆盖及根茬的阻挡,风速得不到减缓,地表土壤颗粒极易被风蚀刮走。对此,建议选择秋季深松作业。秋季深松后会在地表形成高低(沟台)相间微地形差异和“虚实并存”耕层构造,加上地表粗糙能降低风速,会使土壤颗粒刮到垄沟沉积而不被风刮走,进而有效减少地表风蚀。同时,入秋后的秋雨及冬雪能在田间很好入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利于保水保墒。也就是说,阜新地区花生地深松整地作业的时间宜选择在秋季,其技术路线为:
机械分段收获→晾晒→机械摘果秸秆运出→秋季机械旋耕深松→播种→花生生育期管理。
1)在秸秆覆盖留茬地块,深松作业时间宜选择在秋季。阜新地区“十年九春旱”,干旱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失墒。如果深松作业选择在春季进行,则会使干旱地块丧失水分,一旦春播前后没有及时降雨,直接影响播种和出苗。秋季深松利于接纳秋冬雨雪,达到春墒秋保的效果。
2)在机收秸秆还田地块,深松作业时间既可选择秋季,也可春季进行。阜新地区多数农民采用旋耕灭茬深松复式整地机作业,如果秸秆覆盖率过高,会导致机械通过性能变差,秸秆残茬缠绕旋耕刀、灭茬刀、深松刀,影响作业效率。而且,秋季秸秆和根茬的含水率较高,增加旋耕灭茬阻力,影响作业效果。秋冬休闲期后,秸秆含水率降低,秸秆覆盖率减少,根茬阻力减小,此时利于机械化作业,因此,个别地区秸秆还田地块深松作业也可选择在春季进行。
玉米作业技术路线为:
1)玉米机械联合收获→秸秆残茬覆盖过冬→春季机械灭茬旋耕深松→精量播种→化学除草→玉米生育期管理及中耕施肥。
2)玉米人工收获(秸秆运出、留高茬)→切割秸秆→晾晒→打捆运出→秋季机械灭茬旋耕深松→精量播种→化学除草→玉米生育期管理。
3)玉米人工(机械)收获→立秆越冬→秸秆还田机粉碎还田→机械灭茬旋耕深松→播种施肥→化学或人工控制杂草。
通过农机深松作业可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保墒能力,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4]。以旋耕、灭茬、深松复式作业为例,作业机组为迪尔904 拖拉机配套1GSL-260灭茬旋耕复式深松机,每季作业量取平均数120 hm2,重点分析其经济效益。
1)油料消耗:平均每公顷消耗柴油24 L,0 号柴油6 元/L,24 L/hm2×6 元/L=144 元/hm2,机油及液压油等6元/hm2,则油料成本合计150元/hm2。
2)维修费用:复式深松作业旋耕刀消耗最多,灭茬刀次之。每季作业深松铲尖更换1 次,更换刀片15 个/hm2,每个售价60元左右。电焊、螺丝等工具成本15元/hm2,合计维修换件成本75元/hm2。
3)机具折旧费:迪尔拖拉机农机补贴后销售价格12 万元,拖拉机使用寿命10 a,平均每年折旧费1.2 万元。每年春秋两季作业期,拖拉机折旧费用为0.6 万元。联合整地机补贴后价格为1 万元,使用寿命3 a,每个作业季折旧0.17 万元。以上合计机具折旧费64元/hm2。
4)人员工资:该机组平均每天作业7 hm2,需要1名机手,机手工资每天150 元,则人员成本合计21.5元/hm2。
5)其他不可见费用4.5元/hm2。
综上,农机深松作业成本合计315元/hm2,按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平均价格495 元/hm2计算,农机户复式作业平均收入为180元/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