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晓娟
仙桃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仙桃 433000
妊娠分娩是大多女性必须经历的一种生理过程,可分为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身体的伤害也不同,且剖宫产分娩后恢复时间更长[1]。以往数据显示,产妇的心理情绪往往是决定分娩方式的重要因素,而多数初产妇更倾向于自然分娩[2]。但是,初产妇分娩的经验不足,分娩相关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能力相对较低,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负面心理情绪,造成心理应激反应,影响宫缩,延长产程,增加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3]。因此,在围产期关注产妇的心理情绪具有重要意义。激励式心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改善心理情绪为基础,实施一系列护理措施,提升产妇的配合度。基于此背景,本院对80例初产妇进行了研究,分析激励式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选择2020年1~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初产妇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1~34岁,平均(27.5±3.1)岁。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28.5±3.3)岁。两组产妇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如产前检查、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实施激励式心理干预,具体如下:
(1)分娩前,对产妇心理进行评估,对于存在不良心理情绪产妇及时给予相对应的心理指导,找出问题源并解决,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并增加与产妇的沟通次数,与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方面后期分娩工作的开展。
(2)分娩时,要以亲切、柔和的语气鼓励产妇,用以降低产妇分娩时的精神压力,并在产程间隙给予产妇一定的心理安慰。同时指导产妇正确的发力技巧,在宫缩间隙协助产妇进行Lamaze呼吸,用以缓解产妇疼痛。
(3)分娩后,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根据产程相关指标的理想值给予产妇暗示,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1)心理情绪评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自制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量表对产妇待产期间心理情绪进行评分,满分均为6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产妇负面情绪越严重。
(2)自我护理能力:干预前后,使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4]评估,包括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4个方面,共43个项目,每个项目用5级评分法计为0~4分,总分0~172分,评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高。
(3)产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产程持续时间。
(4)分娩结局:分娩后出血量、卧床时间、新生儿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产褥期感染、产后大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采用%表示,计量采用()表示,使用χ2/t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产妇心理情绪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心理情绪均得到明显改善,但相对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更低,组间、组内两两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心理情绪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产妇心理情绪评分对比(±s)
干预前,两组产妇ESCA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ESCA均得到明显改善,但相对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ESCA中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评分更高,组间、组内两两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ESCA 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ESCA 评分对比(±s)
干预后,两组产妇不同产程持续时间均有所不同,且观察组产妇在不同产程中持续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对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不同产程持续时间对比(±s)
表3 两组产妇不同产程持续时间对比(±s)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分娩后卧床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新生儿评分更高,虽然两组患者均发生了并发症,但观察组产妇仅发生1例产褥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至2.5%,而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5%,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对比(±s)
表4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对比(±s)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医疗技术以及设施不断的完善与更新,越来越多的产科手术得到普遍应用,如引产、会阴切开、产钳术、胎头真空吸引术和剖宫产术。在临床分娩中,大多数产妇希望尽可能自然分娩,医生也会尽一切努力尊重产妇的意愿,但并非所有的分娩自始至终都像预期那么顺利,如果遇到意外情况,为帮助宝宝的出生,医生往往会对产妇进行手术。对于初产妇而言,由于缺乏分娩经验使其在待产期伴有不良心理情绪,而不良心理情绪与分娩方式、产程以及分娩结局息息相关,如严重紧张情绪会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促使血管收缩,从而降低了胎盘血供[5],引起新生儿窘迫,同时也会影响催产素的释放,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等[6]。因此,良好的心理情绪是保证分娩顺利进行的基础。
经过研究后发现,干预前,两组产妇心理情绪评分、ESCA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心理情绪、自我护理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但相对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更低,ESCA各维度和总分更高,组间、组内两两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不同产程持续时间均有所不同,且观察组产妇产程短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对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后卧床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新生儿评分更高,虽然两组患者均发生了并发症,但观察组产妇仅发生1例产褥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至2.5%,而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5%,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相对于常规干预措施,激励式心理干预在初产妇围产期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初产妇在围产期因多种因素,极易发生不良情绪,如焦虑不安、抑郁等。而不良心理情绪并不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出现难产、新生儿窒息、子宫收缩等现象[7],从而严重影响产妇及新生儿生命质量。而心理干预其实也属于心理治疗的一种。通过分析围产期初产妇情绪波动原因,及时给予心理辅导,从而有效改善产妇心理情绪,继而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8]。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改善初产妇心理情绪的同时,提升了产妇的配合度,促使产妇学习自我护理知识及技能,提升自我护理能力。而且,激励式心理干预通过指导产妇训练呼吸,分娩技巧等,提升了产妇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产程,改善分娩结局。综上所述,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激励式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和自我护理能力,为后期分娩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缩短了产程时间,降低分娩风险,继而改善分娩结局,更好保证了产妇的生命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