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陆远迅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 杨昔
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平安乡境内的省道504线,是一条偏远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致富路。刘波 图
与平原、丘陵地区相比,山区乡村受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等方面条件限制,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困难与挑战,农村公路对山区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4.7%,山区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难点。农村公路是山区乡村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通方式和重要基础设施,是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基础性、先导性条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先行引领和服务支撑作用。作为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选派到奉节县安坪镇提供规划技术服务的下乡规划师,笔者结合实地调研走访情况,探讨分析了山区乡村振兴规划中农村公路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对山区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维护、运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考。
与平原、丘陵地区相比,山区乡村受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等方面条件限制,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困难与挑战,农村公路对山区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受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等条件影响,山区乡村耕地、园地等可耕作生产用地面积少、布局分散,农村居民点等生活居住用地布局较为分散,与村委会、卫生室、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联系并不紧密,且公交停靠站、停车场、垃圾收集点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合理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和规模可提高耕地、园地等生产用地的运输便捷性和经济效益,削弱农村居民点对耕地、园地等生产用地的依赖性,引导农村居民点向农村公路沿线集中布局,加强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联系,提高配套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因此,农村公路是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基础性、先导性条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先行引领和服务支撑作用。
交通运输成本高、时效差,一直是山区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导致山区乡村产业发展以传统耕种、养殖业、林业等为主,存在经济效益差、产业融合发展不足等问题;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出现“空心化”等现象。完善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可降低山区乡村交通运输成本,破除城乡间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并促进山区乡村农副产品加工业、电商服务业、休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是实现山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提高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的积极性的重要支撑。
过去,山区村民前往城镇就医看病和购置家具建材、生活日用品、家用电器等物资主要以步行为主,城乡间物资流通不畅、交通出行不便捷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村民改善生活质量水平的需求。随着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目标全面实现,山区村民交通出行方式由步行转变为乘坐客车、三轮车和摩托车等交通工具。随着农村物流配送服务的快速发展,山区村民可通过“互联网下单+物流配送”等方式便捷采购所需生活物资。此外,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有助于山区乡村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处理,改善山区乡村的人居生态环境。因此,完善的农村公路路网体系有助于改善山区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变山区村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缩小城乡间的生活水平差距。
近年来,城市迅速发展的背后是农村精壮劳动力的转移、土地资源被侵蚀、资金技术资源的失衡、生态环境被破坏等现象,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差距日趋显著。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网可支撑农村客运公交网络全覆盖,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提升山区乡村物流网络覆盖率,促进城乡物流网络均衡发展;推进城乡间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便于城镇优质的医生、教师、技术人员及资金设备等资源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因此,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路网体系是促进城乡客货运一体化发展、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支撑。
目前,山区农村公路在规划、设计、建设、养护管理等方面均存在相应的问题与挑战。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与山区乡村产业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山区乡村振兴规划中,仍存在农村公路及其公交停靠站、停车场等交通基础配套设施与民宿、农家乐、客栈等相关产业用地,以及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配套加工企业等重点产业项目间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导致山区乡村产业所需生产要素及产品、旅客客流等难以高效便捷流动。此外,农产品生产区内步道狭窄且与农村公路衔接不便,农产品采摘运输仍采用传统肩挑背扛等方式,运输距离长、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导致产业经济效益差。
山区乡村地形地貌坡度大、地质条件复杂、耕地资源稀少,并且农村公路建设成本较高,因此以硬化、改扩建既有机耕道、生产道路为主,新建农村公路为辅。山区农村公路存在道路纵坡大、坡度长,急弯多、超高加宽设置不合理,平纵线形组合不合理、安全行车视距不足,道路宽度狭窄、未设置错车道等问题,导致客货运车辆通行较困难、安全舒适性较差,也是造成山区农村交通事故频发、农产品运输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山区农村公路沿线通常存在路侧有悬崖、深沟、河流等路段,视距不良、车道宽度变化、连续急弯陡坡等路段,以及路堑边坡存在落石、滑坡等路段。由于建设成本高、建设资金短缺,山区农村公路的路侧高差较大,陡坡急弯等路段存在安全护栏、标志标线、视线诱导设施、减速带、凸面镜等交通安全设施配套不足、设置不合理、缺乏养护管理等问题,导致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频发。
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至黄水镇旅游公路
山洪、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长期威胁着山区农村公路的运营安全。由于山区农村公路排水沟、涵洞等缺乏清理疏通,边坡、路肩等修复养护不足,在春夏多雨季节,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时常冲毁路基路面,造成交通阻断,严重影响山区居民交通出行。此外,山区适宜农村建设用地较少,交通条件较差,农村居住点主要分布在农村公路沿线,由于房屋紧邻农村公路的布局、交通安全设施的缺乏、老人儿童缺乏看护和安全意识、机动车超速超载行驶等复杂因素,导致农村公路交通事故频发。
山区农村的高质量生产、高品质生活与高效、安全、经济的客货运服务密切相关,但目前山区农村公路存在弯多坡陡、道路狭窄、安全设施缺乏、农村客运站建设滞后等问题,不满足农村客货运车辆安全通行条件。此外,山区乡村公路还面临农村客运管理难、企业发展积极性不高、产能难以满足不均匀的峰值需求、发展资金瓶颈等问题,导致山区农村公交线路少、发车间隔长、费用贵、客运车辆载客量与需求时间分布不平衡,如赶集、上下学、节假日高峰时段等客流聚集存在超载等现象,而其余时段客运车辆装载率低,客运企业经济效益差、发展遇到瓶颈。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等背景下,合理功能结构与规模的农村公路网规划是山区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重要保障。在编制相关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镇乡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时,应结合城乡空间结构、人口分布、产业体系、地理地质条件,明确农村公路的功能等级、规模结构,加强农村公路、公交站、停车场等与农业产业园、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公共服务设施、民宿客栈等乡村重点发展项目的联系。
农村公路网规划应注重便捷高效、普惠公平,县道等区域干线公路应注重便捷高效,主要服务乡村对外客货运输及产业经济发展,应尽量提高通行能力和效率,预留车长不小于7米的客车通行条件,在穿越村庄路段建议规划控制人行道;乡道、村道应主要服务村民交通出行、生产生活等,针对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与脆弱生态环境,建议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下合理选用公路平纵线形技术指标,针对单车道公路应合理设置错车道,以实现农村公路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为方便农产品、化肥等运输,建议规划生产道路、步道加强耕地、园地与乡道、村道的联系,路面宽度至少应满足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等通行条件。
此外,在乡村村委会、卫生室、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农产品加工厂、旅游景点等客货运运输集中点合理设置公交站、停车场等配套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及产成品、旅客客流等高效流动。
山区乡村居民聚居点布局较分散,农村公路以直接服务居民出行和农村生产生活为主,交通需求量较小,行驶车辆主要包括中小型客车、轻型载重汽车、中型载重汽车、三轮汽车、摩托车等,并且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农村公路建设成本较高、生态环境较脆弱,在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路线设计时,应因地制宜选用合理的设计速度、路线设计技术指标和路面形式。
因此,建议山区农村公路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小于1000辆小客车时选用双车道四级公路(Ⅰ类),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小于400辆小客车时选用单车道四级公路(Ⅱ类)。设计时速为15公里。四级公路(Ⅰ类)、四级公路(Ⅱ类)车道宽度分别不小于6.5米和4.5米,且单车道公路应在不大于300米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错车道路段宽度不小于6.5米,有效长度应不小于20米。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不小于20米、条件受限时极限值不小于12米。一般路段最大纵坡不应大于12%、回头曲线纵坡不应大于6%。
此外,超高加宽、最小坡长、最大坡长等设计指标也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选取合理技术指标,尽可能减少填挖方以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减少耕地资源占用。
与平原、丘陵等地区农村相比,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数量虽少,但单次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却较大,完善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是保障村民交通出行安全的重要措施。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视线诱导设施、隔离栅、防落网、防眩设施等,除了为道路使用者提供精准有效的道路信息外,还能够对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和车辆安全行驶起到保护作用。
针对山区农村公路普遍存在的路侧高差较大、陡坡急弯、长下坡、安全视距不足等问题,除设置交通标志、施划交通标线外,还应在悬崖、深谷、深沟、江河水域、路堤高度较大等路段设置安全护栏,在连续急弯陡坡、小半径急弯等视距不良路段设置示警桩、示警墩、反光标、凸面镜等视线诱导设施,在村镇路段、学校路段、长下坡前、连续弯道前后等路段及视距不良交叉口,建议设置限速标志、块体路面、减速标线、路面限速标记或减速垄(丘)等速度控制措施。
重庆市大足区雍溪镇慈云村对袁路延伸段
山区春夏多雨季节易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减少地质灾害对山区农村公路的路基路面造成破坏,影响村民交通出行,建议在山区农村公路实施建设的过程中,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设置边坡、排水沟、涵洞和防护挡墙等构筑物。在春夏多雨季节来临前,由村委会组织村民对涵洞、排水沟、边坡等进行巡查、清理、疏通、加固防护,并修剪山区农村公路沿线遮挡标志标牌、影响行车视线、侵入建筑界限的植物。为确保沿线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在山区农村公路途经村小学、村卫生室、村委会、村民聚居点、公交客运站等路段设置限速标志、减速带、人行过街横道、摄像监控、限速抓拍等交通工程及管理设施,并加强农村公路沿线村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安全、经济、舒适、便捷的客货运服务是山区乡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促进城乡探亲旅游客流、生产要素及产成品等高效流动,建议在配套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于村民聚居点、学校、农业产业园等客货运集散点合理设置客运停靠站、停车场,为开行公交客运班线、发展快递物流奠定基础。
政策制度保障方面,建立政府购买农村客运服务或运营补贴制度,鼓励邮政、物流快递、电商等企业在山区农村设置物流配送点及货运班线。
运营组织模式方面,结合山区乡村人口分布情况、客流规律等因素,灵活选择合适车型、运输组织路线、客运发车班次,并通过手机App等实时推送公交班次信息,针对赶集、上下学、节假日等高峰时段,通过整合公交资源提供定线班车、预约定制公交、包车等多种运营组织方式,满足出行需求。
运营安全管理方面,加强整顿农村客运秩序,维护合法经营者权益,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并推广应用农村客运安全信息系统等方式全程监管。
农村公路在引导乡村功能布局、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山区农村公路日渐完善,客货运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山区农村公路将为山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