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革秦皇岛市委
协商文化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深入挖掘蕴含于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丰富的协商议事思想和实践形式,对于更好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话语体系、拓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适用性和制度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和合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和合思想强调“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强调公民之间利益差异的存在,承认公民之间的利益是多种多样的,要在尊重利益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一种平衡,力图使决策结果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正是与和合思想相契合之处。
民本思想。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民为本”的原则内在地包含了“通民情、达民隐、申民意”的政治诉求,这就必然要求执政者要与社会大众进行一定程度的协商活动,让百姓亲自表达心声、参与交流、科学决策,这也是协商民主的道义支撑和实践动力。
大一统思想。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基本观念,它决定了中国人思考问题总是从全局而不是从局部出发。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没有小我,只有大我。如果说大一统思想在君主时代为天下人谋利益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那么在人民民主的今天,大一统思想更应成为现代政治的基础。
天下为公思想。《礼记》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道出了在纷乱的社会中,儒家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公平的大同社会这一政治目标。协商民主在运作过程中,以整体利益、国家和民族大义为己任,其价值的体现在于能够对百姓所关心的公共事务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就要求参与协商的各方主体要让渡自身利益,从公共事务大局去考虑和解决问题。
“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契合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的逻辑。和合思想强调不同而和,崇尚经由协商达成共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传承了这一思想,既主张尊重各协商主体利益与观念的差异,又致力于在各种分歧中寻找共同利益。
“天下为公”为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文化理据。天下为公思想要求以天下公利约束个人私利,对于今天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重要的价值。只有在“为公”的价值基础上,各种利益、各种观点才具备了相互妥协、达成共识的基础,各界别群众也具备了团结的可能。
“民本思想”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价值底蕴。民本思想把民众视为国家的根基,主张体察民情、遵从民意,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传承了民本思想的价值内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中国传统协商议事实践的多样性,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传统协商议事的实践形式较为丰富,涵盖官方与民间、国家与社会多个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方位延伸、多层次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民主性的超越。中国古代协商文化传统大多是统治阶层精英集团内部的协商,协商议事的主体结构单一,协商议事的政治实践往往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没有形成真正的民主协商格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协商权利和政治参与,是社会各阶层、各界别的多元主体之间的民主协商。
制度化的超越。传统协商文化缺少有效的制度安排,协商实践缺乏延续性和质量保障。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国家民主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重大决策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以各级人民政协为专门协商机构的广泛多层制度化的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了协商民主有序进行。
协商内容的超越。传统协商议事的内容有限,并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全方位的,大到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具体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都被纳入协商的范围,既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又将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商民主体系深深地嵌人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过程,从根本上保障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有效发挥了在国家治理中凝聚更广泛、更稳定的社会共识功能。
群众路线中的协商思想。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凝结而成的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中国长期争取民主和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历史进程中逐渐创造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民意,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就恰好继承和发展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路线理论。由此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路线理论为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统一战线中的协商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协商民主在我国,是在统一战线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互动中逐渐形成和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制胜法宝,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文化渊源。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蕴含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共识精神。所谓共识,“原本指主体间理解的协调、通约和一致。”协商民主主张不同利益群体之间进行对话和协商,以达成一种共识,即共识精神,当然这种共识精神是以承认差别为前提的,它并不要求全体公民在所有问题上全体一致。统一战线也是以承认差别为前提的。统一战线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不是一个只图私利的小宗派、小团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实现了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力量的最为广泛的联盟,使不同的利益群体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立场,最终达成一种共识。因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为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思想奠定了理论根基。
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思想,是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在汲取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才形成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思想。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思想的文化基础,有利于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思想形成更为充分、立体的认识,从而更有利于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