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斯
顺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构建智慧就业信息化体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当下,江门市几所主要高校(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南方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门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在智慧就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瓶颈与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构建江门市高校智慧就业信息化体系,分别从高校、用人单位、学生的各级需求出发,做到以人职匹配为主线服务学生就业工作、以生涯发展为目标实现供需平衡、以智慧信息为基础支撑智慧就业的决策。
研究项目通过调研江门市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南方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门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就业信息服务现状,分析体系构建的策略,一方面,加强了江门市就业服务的指导性和导向性,了解江门社会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提高了就业指导的前瞻性和精准度,为准确定位江门市高校学生兴趣、技能、价值观、性格等特点,匹配社会用工需求,更好服务江门市区人才输出以及江门市地方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江门高校就业服务与指导近年来水平已有大幅度提高,但在信息优化、信息分类、信息筛选、信息处理等方面需要升级改造,江门市高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系统需要智慧化与信息化建设。
就业信息的利用率较低是江门市高校智慧就业信息系统运用成效的检验。江门高校耗费巨大精力与人力收集统计就业信息,但不对就业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没有发挥就业数据的价值,应付式的就业信息分析结果呈现一般化、不准确,导致其对江门市高校学生的职业指导价值、就业教学的反馈参考价值不高,对江门市政府以及经济的发展未能提供促进的价值作用。
当前江门市大部分高校的就业信息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个性化精准服务不强,江门高校应该发挥用好校园招聘服务、五大就业市场、辅导员工作平台、就业意愿登记、职位精准推荐、岗位精选计划、网上签约与登记、实习平台、风险信息公示平台等九大功能,实现三大特色就业服务:上下联动,全面立体;资源协同,共建共享;个性匹配,精准触达,实现个性化、精准化、信息化就业服务。
江门市人社局和江门市高校就业中心的数据信息库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现阶段江门市高校就业服务系统正处于逐步优化阶段,需要完善升级的空间比较大。各高校开发就业数据库很多依靠第三方平台公司,存在信息交流封闭、数据无法共享,增加了数据交互调度和统一管理的难度。
现阶段,江门高校就业服务信息的推送发布主要依托新媒体互联网平台,如微信、QQ、公众号等方式,用户群体没有精准对接,浏览量也不高,就业信息对接精准度不深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学生难以在大量的招聘信息中精准选出适合自己的就业招聘数据;二是从江门市用人单位看,难以从简历信息中精准筛选出应聘者,企业在众多求职简历中难以找到适合本企业的用人需求,人职匹配度不够高。
江门市高校智慧就业信息化体系的构建首要任务是顶层规划设计,我们根据高校育人目标,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就业信息化系统也紧紧围绕育人本质,就业信息提供给谁?如何途径提供就业信息?输送怎样的就业人才?通过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就业信息精准分配,满足社会岗位的人才需求。
学生是高校育人的根本,因此,我们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时候要围绕学生服务对象的需求,真正实现学生“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愿望,“人职匹配”是最重要的。
智慧就业实现了人才供需的精细化、智能化对接,以社会企业用工需要为目标,对接江门地区经济需求,高校创新实行“订单式”“订单班”校企合作模式,畅通信息化途径,搭建企业与学生之间双沟通桥梁,提供就业信息对接精准匹配的智能匹配系统,实现就业信息对接多样化。
从工具平台到智慧决策的过程正是智慧就业信息化体系的构建过程,大数据信息分析技术为智慧就业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为高校提升就业质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等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生涯成长档案信息的持续更新从而建立职业生涯发展动态追踪和反馈机制,加大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从大学入校开始进行职业生涯的引导,根据自己专业、兴趣、能力、特长以及社会人才需求做出未来的职业规划,制定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加强自身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从而形成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对就业定性做出精确的引导。
根据江门市经济发展需求做调研分析,根据调研数据预测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进行薪酬规划、岗位设计、行业分析等。江门经济发展同时根据国家和省的未来发展规划而制订,高校同时也根据发展规划每年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因时而进、因时而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才能适合可持续发展。每年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和数据收集分析,不断完善培育方案。
优化并且联合江门市教育局、江门市人社局和江门市高校三级联通的就业服务信息化体系,并融合江门各级人社服务网络系统,达到“最小数据单元的监测,直到最大量级信息分析”系统应用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