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新 王有凯 杨增科 石世英 缑文娟
《工程经济学》是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利用经济理论与方法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工程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顺应市场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结合多年从教经验,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特色和效果评价五个方面分析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课时紧张。学生难以在有限的课堂学时内学透学精;教师教学推进困难。二是理论与实际存在脱节。学生不知道理论如何落脚实际,缺少成就感;教师难以实现能力、素质等高阶目标。三是教学参与度低。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四是评价反馈方式单一。学生的压力小,学习目的不明确,师生沟通互评途径较少;教师的教学管理效率不高,信息反馈渠道偏少,难以持续精准改进。
鉴于以上问题,亟需挖掘工程经济学中蕴含的思政资源,以实践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为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体系。基于专业认证学科建设的整体框架下开展工程经济学课程建设,构建工程经济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多元高效全过程参与的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把理论知识、实践应用和价值提升有机统一,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课程改革路径分析
1.1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探索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把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组建小组,共同学习和讨论,提高教学效率。
1.2切实改变教学观念
为学生和老师创造实践机会,邀请优秀毕业生和校外专家走进课堂,分享心得和体会,总结经验和教训。借助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专业实践,提高学生对工程经济学课程的理解和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认知,明确未来就业目标;帮助教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养。
1.3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随着互联网和手機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课堂“低头族”现象非常普遍。丰富多彩的智能设备娱乐活动渗入课堂,教师上课难度增加,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迫切需要丰富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回归课堂。
2.课程改革设计
2.1课程目标定位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结合学情分析,从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明确课程定位。
(1)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能够开展有效的自主和合作学习,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素质。
(3)初步具备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工程经济领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
2.2教学模块构建
在目标导向的指引下,构建工程经济学3大课程模块,分别是理论知识模块,实践应用模块和价值提升模块。其中,理论知识模块,包括认知工程经济学、资金的时间价值、经济评价要素、经济评价方法、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和价值工程6个专题,通过整合和创新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实践应用模块,融合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价值提升模块,通过讲述重大工程决策案例,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介绍工程经济学知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解释费用和效益,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讲解方案比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介绍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先进性意识。借助以上5条路径,解决学生为什么学,为谁而学的问题,实现育人目标。
2.3教学方法融合
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经济学的课程特点,重塑教学内容,引进优质资源,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教学管理三个方面实现信息化、模块化、情景化与研讨化教学四个融合。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覆盖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构建实际工程情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整合专业知识,强调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小组研讨,师生互动,实现师生共享、共情,双教双学同频共振。
3.课程改革思路
3.1构建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工程经济学》课程团队前期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在线教学特点,建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现多元高效全过程参与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
3.2课程思政融入工程管理专业教学
凝练工程经济学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例如以突发新冠疫情为背景,选择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为对象收集整理相关建设资料,引导学生结合项目管理目标了解工程经济问题,理解时间观念,融入价值观、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制度自信,开展生命观教育。以宋朝“皇宫修复”作为引例,详细剖析都江堰工程、京张铁路和三峡工程等经典案例,根据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融入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历史,激发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通过王健林“小目标一个亿”故事引入现金流的概念,融入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勤俭节约的美德,分析现金流转对企业、家庭、个人的重要性。以“校园贷”为例,让学生练习复利计算,对学生进行反诈防骗安全教育;让学生倒推复利率,了解个人成长的复利效应,计算网贷分期还款利息;融入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消费观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理解网贷分期还款的利息陷阱。从银行的发展历程入手,讲述利息的产生,引出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解释时间价值的实质,分析其现实表现形式;以淘宝和京东为例阐释生活中的资金时间价值;以建设期分期贷款为例解释工程实践中的资金时间价值,融入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价值观。通过视频展示疫情期间我国应对新冠疫情的巨大投入(医院的修建、医药费用的兜底等),提出问题:国家投入的这笔钱从何而来?使学生明白税收的定义: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融入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四个自信。以汽车等实物折旧拓展到职场折旧和人生折旧,帮助学生认识人生不能折旧,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价值,融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升自我。通过大兴国际机场的设计方案比较和讨论,融入国情教育,帮助学生认知国情,培养爱国情怀。通过“车队运输成本”案例分析,融入创新精神、劳模精神,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放弃、开拓进取的挑战精神、职业精神和优良品格。以中铁建沙特巨亏项目为例,使学生深刻认识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等风险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风险、环境风险、文化风险的理解,融入国情教育,培养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爱国情怀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分析某房地产项目设计方案比选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价值工程的内涵。以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和汽车为例融入国情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课程思政融入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建设混合式课程全过程多元化评价反馈体系
基于数据采用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和反馈体系,精准持续改进课程。针对“课程思政”调整课程评价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突破课堂盲点改进课堂,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不断改进与优化课程评价方式,效果评价多元并举,由单一的知识维度评价转化为“德才并举”的二维评价标准。以“课程思政”为指引进行综合评价。
4.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4.1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瞄准工程管理学科前沿,以通过工程管理专业认证和建设国家一流专业为契机,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梳理整合工程经济学新思想、新方法、新应用;引用实例,模拟工程情景,加深学生对实际应用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所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价值,实现教学育人的统一。
4.2教学理念创新
坚持以“学”为中心,将“教”与“学”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同步思考,引导学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提升的“三位一体”育人思想,塑造多元高效参与的全过程混合式教学理念,做到教有道,学有效。
4.3教学资源创新
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完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學习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形成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相辅相成的健康发展机制,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依托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整合雨课堂、腾讯课堂授课回放和课堂派课后测试等自建资源,将线上金课与自建资源有机结合。
4.4教学手段创新
创新授课方式,多种手段互相融合。在“互联网+”大背景之下,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构建工程经济思维,开阔视野。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融合互联网+手机+智慧教室+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还可以随时嵌入思政内容,保证思政教育和专业内容同向同行。
4.5教学模式创新
坚持专业教育、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组建教学团队,加强交流和融合,探索建立教师工作坊,为教师提供学术讨论,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建立课前、课中、课后混合式全过程教学模式,实现师生实时交互,全过程实时分析教学数据,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工程经济学知识轮廓,突破重难点,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5.结语
通过重塑教学内容,工程经济学课程容量得到扩展,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多元参与式学习,要求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课堂活跃度显著提升;通过构建实际工程情景,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不断完善全过程多元化评价反馈机制,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大幅提高。
未来将从六个方面持续改进课程教学。注重知识体系,细化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明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理论教学内容及时引入学科最新发展成果,重塑工程经济学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团队成员的工程经验,将教师多年参与的相关科研项目整理并编制成适应学生设计的工程背景资料,建立课程设计选题资料库,通过模拟使学生进入一个开放式的实际工程情景中,学会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掌握具体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注重引导探究,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和高阶深度学习,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注重智慧教学,引入新媒体、互动式、提问性等先进教学理念,建立和完善课程网站,线上线下混合,多元参与学习;注重评价反馈,进一步明确工程经济学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的目标达成度,完善工程经济学课程评价反馈体系,做到教学相长;注重思政教育,教书育人,培养具备宽阔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管理人才。
(基金项目:1.基金来源:2019年河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名称:基于专业认证的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以工程经济学为例;项目编号:2019JG045;
2.基金来源: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项目名称:基于新工科的土建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JKGHYB-0065;3.基金来源:2021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研究);项目名称: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使用意愿研究——以“无废城市”建设为背景;项目编号:21240041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