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
部编版教材更加重视单元视角下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重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长作业”是以项目为抓手,以真实生活问题为情境,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素养,拓展到课外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与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不谋而合。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以“长作业”的形式落实单元教学目标,下面,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详细介绍。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鲁迅幼年时的生活,塑造了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的形象;《再塑生命的人》写的是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小姐,突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论语>十二章》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弟子上课时的言行,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师生之间交流的场景,这些文章反映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学生能从中感受到不同时代老师的师爱。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通过布置长作业——策划“最美教师”颁奖典礼,来贯穿、落实和巩固整个单元的教学。这个作业属于探究性写作任务,重点聚焦在对老师形象的提炼上,与本单元三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相匹配。通过古今中外各类教师形象的梳理和对比,唤醒自己对于老师的情感,以及对于“最美教师”标准的判断和认定,参照“感动中国”颁奖活动,为自己的老师设计一场颁奖仪式。
单元教学目标在“阅读”方面的要求是:1.了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人的学习智慧,获得人生启示;2.学习默读,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通读全文;3.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单元教学目标在“写作”方面的要求是:1.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能抓住事物的特点;2.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3.学会抓住细节,塑造出人物的个性。
我们的总体设想是,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不同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古今中外好教师的典型特点,并通过抓住典型事件和生活细节,去写出“最美教师”的特点和人物个性,个性化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在结束单元教学阅读任务之后,我们通过布置策划“最美教师”颁奖典礼活动来达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体实施如下:
(一)感知:一事一形象
通读单元三篇课文,以默读的方式了解文章大致内容,整体感知,并通过填写表格,梳理出课文中的典型事件、老师形象特点和对“我”的影响,然后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评价。
具体要求:
1.完成表格时,应抓住文本中典型事件来分析老师的形象。
2.完成表格后,四人一小组开展交流,分享自己填写的内容,并借鉴小组成员的思考,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内容。
3.小组交流后,推选最优者进行全班分享,每位同学在此基础上再来丰富自己的理解和评价。
(二)凝练:一师一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赏析文中的细节之处和关键语句,分析、概括老师形象,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物描写方法,以及深刻感知“最美教师”的特点。
具体要求:
1.在梳理老师形象时,应抓住文本中的细节之处和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人物描写方法。
2.根据三篇课文描写的老师形象,结合生活实际,提炼出你心目中“最美教师”的精神品质和个性特点。
3.四人一小组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三)表达:一词一赞颂
综合三篇文章中老师的形象,由学生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最美教师”,然后为这些老师撰写颁奖词,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与完善。
在学生自主撰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反复修改之后,各学科颁奖词撰写小组的成果新鲜出炉了,他们给各科老师的颁奖词分别如下:
語文:手握一支粉笔,教导唐诗宋词学问;身站三尺讲台,体悟清风明月雅趣。
数学:铺陈人生轨迹,尽在曲线弧度之中;刻画岁月印痕,饱含加减乘除之理。
英语:教授A B C D,培育国际视野学子;区分动宾主谓,振兴中华民族崛起。
音乐:鸣奏哆咪发,唱响美好天籁之音;欣赏艺术之美,动人旋律陪伴人生。
体育:初看颜值过人,帅气英俊集于一身;原来才华横溢,上篮单杠样样精通。
美术:手握五彩画笔,描摹幸福美丽人生;点染岁月如画,绘就赤橙黄绿青蓝。
地理:上通参商新秀,斗转星移尽在掌握;下晓山川河流,江山如画皆在课堂。
劳技:小小动手课堂,玻璃黏土皆成作品;大大社会世界,动植器具万物有情。
道法:探索人与社会,学习唯物辩证之理;聚焦政治经济,解说社会热点之趣。
历史:看遍世界大局,横览英法德日美俄;感叹朝代兴衰,纵观秦汉唐宋明清。
科学:站上三尺讲台,物理化学初次启蒙;移步实验室中,广大世界别有洞天。
每个小组都能根据老师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阅读和写作要求,抓住学科和老师的特点进行颁奖词的撰写,也写出了老师的个性。
(四)策划:一奖一弘扬
核心任务:回顾本单元学习过程,梳理课文的重点内容,提炼“最美教师”的精神品质,在撰写颁奖词的基础上,借鉴“感动中国”颁奖仪式,结合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故事,策划“最美教师”颁奖典礼,表达自己对恩师的感谢之情,以及对于优秀师德师风的赞颂和弘扬。
经过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我们确定颁奖典礼的议程如下:
1.全体合唱活动定制版开场曲。
2.节目展演:诗歌朗诵。
3.“最美教师”颁奖:由课代表宣读老师的事迹,主持人读颁奖词,并给老师颁奖。
4.《名师语录》首发仪式。
5.现场采访获奖教师代表。
为此,我们将核心任务细化为六个子任务,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1.结合熟悉的曲调,为本次活动创作一首歌,作为颁奖仪式的开场曲。
2.撰写“最美教师”事迹,将颁奖词写具体。
3.为颁奖典礼创作一首诗歌,并组织相关学生进行排演。
4.撰写“邀请函”,邀请学科教师来班级参加活动。
5.根据平时对老师的细致观察,为每位学科教师定制专属版“××老师”语录,并结集成册,编写《名师语录》。
6.撰写主持串稿、现场采访稿等。
完成“最美教师”颁奖典礼的策划、组织和实施这个长作业需要通过“感知:一事一形象”“凝练:一师一特点”“表达:一词一赞颂”“策划:一奖一弘扬”这四个课段来完成,而这四个课段的学习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关系,在交叉中层层推进,螺旋上升,第一课段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积累创作素材,第二课段明确创作的方法,第三课段评选“最美教师”,提炼精神品质,并撰写颁奖词,第四课段策划“最美教师”颁奖仪式,最终完成长作业的核心任务。
(一)成效
1.从领会课本到融通探究。在认知层面,传统的单篇学习只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归纳概括出每篇课文中不同老师的特点,以及作者要表达的师生情感即可,而基于单元视角下的长作业设计则要求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经历,在规定的范式内,概括出自己老师的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创造性地对老师进行评价。
2.从标准答案到解决方案。在思维层面,本次长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突破了传统的局限于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应对语文考试式的标准答案,更多地体现在扩展学习时空、打破思维围墙、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融合式学习上,学生在应对真实挑战中,习得了有效的思维工具,构建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提炼归纳思维、求同存异能力和着眼大局的意识。
3.从知识第一到素养为本。在情意层面,传统的单篇教学视野下,学生能在不同篇目的阅读中感悟不同年代、不同国家师爱的内涵,但在本次长作业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比较、设计、策划和创作等学习形式,面对面精准表达自己和老师之间的真实情感,不仅能增进与老师之间的情感沟通,还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提升了学生默读、朗诵、对话、倾听、创作等基本技能,并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更是让学生在富有仪式感的活动中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反思
1.长作业设计需要更多的支持系统。本次长作业的设计需要备课组、大队部、德育处和七年级提高班学生集体的设计和创意,也是历经一个暑假对本单元进行反复研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的综合设计,在颁奖典礼当天也需要音乐老师、美术老师、信息老师、班主任等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配合。因此,长作业的设计需要学校行政层面的系统设计、整体谋划,学校要营造长作业实施的良好生态,也需要跨学科之间的相互切磋、支撑和互补,同时,长作业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变革,需要理论研究下的正确实践,需要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研究与实践的双向促进和转化。
2.长作业实施需要方方面面的协同。本次长作业的实施需要家长,甚至是社区的协同和配合,尤其是在创作歌词部分,不仅需要家长和学生一起寻找适合本次颁奖典礼的曲目,也需要通過一些技术手段,将学生改编、创作的歌曲进行合成、录制音频。学习在窗外,他人是老师,世界即课本,长作业拓展了学习时空的同时,也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能量、信息和信心,这时候,协同就是生产力,关系润滑教育,合力产生加速度,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协同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