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校服守护孩子的身、心、灵

2022-04-13 15:32刘娜孙雪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伊顿校服身体

刘娜 孙雪

社会应该给予儿童最大的关怀,这样才有可能从儿童那里得到回报,收获新的能量与潜力。校服,每日与孩子朝夕相处,陪伴儿童十余年的求学时光。校服守护着孩子的身体,承载着保障儿童生命安全的职能;校服又如同浩繁卷帙,承载着无尽的精神意志和价值追求。校服设计需要回到儿童生命成长的韵律中,回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场景中,思索如何用校服去守护孩子的身、心、灵。

具身认知下的校服安全

古希腊把人的身体当作“思想的庙宇”。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西恩·贝洛克在《具身认知》一书中说:“你的身体会帮助你学习、理解,同时弄明白我们所处的世界。当你的身体跳出常规时,你的思想也会冲出条条框框。”我们通常认为精神控制着身体,但同时身体在塑造精神的过程中也扮演着具有构成性影响的角色。试想,如果身体没有敏感的态度和正确的觉知,最终可能变成自己最难缠的敌人——一个病痛的肉体会阻碍任何追求成就的意志。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得到了发展,但对儿童的保护措施却远远不够。学生健康工程的实行和推广标志着社会关爱儿童的工作迈出了第一步。用“垃圾食物”喂养孩子的危害人人皆知,其实,问题校服带给孩子们的伤害也不容小觑。《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纺织品进行了分类,根据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几个考核指标,纺织品可分为A、B、C三类:A类,婴幼儿用品;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成人服饰符合C类即可,但校服必须达到B类标准。

儿童,特别是小学低年級的儿童对衣服舒适度的感觉最为敏锐。因此,“吸汗、透气和柔软”便成了校服设计的共识。纯棉面料蓬松柔软,适合孩子穿着,优良的吸湿性和导热性也能“管理”孩子的体温。伊顿纪德品牌裤、裙的内衬采用了有机棉,除了舒适柔润,更重要的是让自然的春华秋实在孩子们身上得以延续,构建起生命的联结。

在人类进化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祖先都是作为搜寻者/采集者而生活的。为了生存,他们翻山越岭捕猎、采摘。我们的头脑和身体正是在这种运动生活方式中进化的,身体活动根植到了我们的DNA中。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最早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他把孩子迈向成熟分为4个阶段:身体的知觉、情感的敏锐程度、意志力,最后才是智能。他说,情感必须奠基于对身体结实可靠的意识上,如此才能真正激励并且提升孩子,而不让他们变得多愁善感。意志力的发展如果少掉身体能量或自制或明智导引的情绪照应,可能会使孩子走向残酷无情,抑或是漫无目的地虚耗精力。伊顿公学熟稔身体的这种媒介作用,提出“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体育除了塑造孩子强健的体魄外,还注重培养儿童公平竞争、集体合作的意识以及坚韧顽强的品质。

孩子们从“沸腾”的操场上大汗淋漓地回到教室时,对一件干爽、舒适的运动校服的渴望不亚于对一杯清凉的水的召唤。毕竟任务完成后,抖抖没有折痕的衬衫与西装外套的詹姆斯·邦德只能在电视里出现。

遗憾的是目前中国校园内仍少有专业运动服推广。专业运动类校服,除了耐磨、柔软、有弹性之外,还要求更速干,即迅速地将汗水转移到衣服表面,通过空气流通将水分蒸发。市面上很多速干面料为了节约成本,采用化学加工,这种速干经过5次以上的洗涤就会失去效果,贴身穿着还会对身体有害。伊顿纪德合作伙伴Trutex把专业的运动功能纤维吸湿排汗面料用在运动校服系列,冬季连帽卫衣的腋下等易出汗的部位还配有透气网层。冬季虽天气寒冷,但是户外活动也并非不可进行。

论起轻薄保暖,羽绒服是首选,但是运动出汗后会失掉蓬松度,保暖性也降低。在冬装外套上,伊顿纪德使用了3M新雪丽高效暖绒棉,同传统的填充棉相比,保暖性提高了一倍以上,与动物羽绒相比,不会造成孩子呼吸道感染、过敏,可水洗,且洗涤后保暖性能变化极小。

生命、健康和舒适,应该是压倒一切的,不舒适的服装也不利于帮助孩子唤醒身体内部的能量。

校服设计中的人本主义

18世纪,康德“人即目的”的主张深具穿透力,他指出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并承认他本身的绝对目的。如果把一个人当成工具来使用,便是侵犯了人类天赋的神圣权利。但长期以来,社会对大自然委以人类建设者角色的小小劳动者漠不关心,儿童一直处于被放逐和被遗忘的状态之中。卢梭就曾说过“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但直至1959年《儿童权利宣言》中才肯定了儿童应当享有和成人同等的的尊严、生存和学习的权利,成年人和社会应当保障儿童的这些权利。

儿童服装的发展历史也从侧面反映了成人对儿童态度的演变。18世纪末前的欧洲,儿童一直穿着缩小版的成人服装,极少有人关注他们身心的需要和发展。但是,小孩就是小孩,他们独立而丰富,活泼且敏感。他们要与同伴玩耍、随时随地研究好奇的事物、天马行空地想象……校服设计师眼中孩子有怎样的姿态,他设计的服装就有多大生命力。

每个孩子都渴望了解自己,每天早上醒来,他们都会看到一个全新的身体。因此,校服版型尺寸要采取最大公约数,承受服装穿着期内学生的发育变化。如140cm以下的裤类腰头一定为全松紧设计,而150cm以上则为可调节设计;裙子、衬裙的长度及材质都需要最大限度地考虑成长因素。

“如果人本主义只是崇尚个人,却让每个人都变成温室里安详微笑的花朵,那么花朵的笑靥顷刻间便会冻僵,人顷刻就要消失。”校服设计中的人本主义不是单纯地爱护、尊重个体,而且要了解个体勇于体验的本性,帮助个体去发展。

皮鞋搭配制服属于国际着装礼仪。但我们发现,很多孩子总会不合时宜地配双运动鞋。孩童在玩乐探索中,脚部易出汗;而且儿童在4—14岁,脚底足弓位置开始慢慢成形,皮鞋不当,容易出现足部发育不良。伊顿纪德与Clarks联名推出的学生皮鞋是作为“人体的第二层皮肤”来设计的,被誉为“可以奔跑的皮鞋”。面向未来的学习,只能经由亲身经历来学习,如果走路都不能让孩子感到舒适,如何让他们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自在拼凑世界的图像呢?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说:未来的世界将更温情、更人性化。它将是一个重视个人——我们最大资源的世界。而眼前的儿童就是我们的未来。我们怎样对待儿童,就会有怎样的未来。

据公安部交通安全研究专家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0~15岁未成年人因交通事故死亡及受伤的人数达17.4万,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在造成0~14岁儿童死亡的原因中排名第四,而很多事故发生在清晨及夜晚等昏暗环境下。是否可以通过设计来提高学生群体在夜间的可视性呢?

2018年9月,伊頓纪德与3M中国联合发起了“儿童交通安全防护倡议”,呼吁生产企业在校服及学生配饰中规范化应用优质的反光材料。目前,伊顿纪德外套类产品上多处采用了3M反光设计,让孩子在夜间或阴雨天气也能安全出行。

更辽阔世界中的校服守护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天天向前走去,他第一眼看见什么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就在那一天或岁月流转中,那东西又成了他的一部分。早春的紫丁香成了这孩子的一部分,还有青草,红的白的牵牛花,还有菲比鸟的歌声,还有那三月的羊羔和母猪浅粉色的猪崽,母马的幼驹和母牛的初生小犊……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的这首诗写的大概就是童年最美的样子。

繁星密布熠熠闪耀的穹顶、翻卷的浪花、气息浮动的小树林……带给人类无限可能,但是随着我们的孩子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人生经历也越来越单薄。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中说过,自然这个广阔辽远的世界,既不同于父母给予的亲情世界,也不像电视那样会“偷走”孩子们的时光,相反,她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罗伯特·迈克·派尔也说:自然带我脱离自我,脱离人类活动的视野,但这不是愤世嫉俗。体验自然是把人类和他的所有邻伴融为一体的方式,是进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的通道。

但是,自然是带有缺憾的完美,它充满了“活动零件”和可能性,充满了泥土和灰尘,捕捉四面八方的风、蒙住双眼的细雨和擦破皮的膝盖。

我们期待窗外那悠远的天空最终能招呼孩子们走出有电源插座的房间。至于那些给玩耍和冒险的快乐打了折扣的烦恼——或者称为“自然的特殊馈赠”,校服可以稍稍施展一些“小戏法”。比如说无氟防水剂,当水性污渍遇到经过防水剂处理过的布料时,污渍会即刻凝结成水珠滚落。还有功能性涂层既能抵御雨水和寒风,又能让汗气、汗液及时排出。

成人要珍惜孩子们偎依在大地的怀抱,裸露在阳光之下、在草地上寻找星星的碎片的时光,无论他们把双手伸向正在落下的雨,还是听风吹过的声音,看云飘过是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变成未来力量的源泉。

玛利娅·蒙台梭利曾说:社会应该去认识儿童,应怀有满腔热忱努力地去引导他们,让他们从所处的巨大而危险的深渊中走出来。《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到“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料和协助”,社会应该去认识儿童,应怀有满腔热忱努力地去引导他们,让他们从所处的巨大而危险的深渊中走出来。孩子被邀请成长,而非被迫去成长。阴霾惶惑之后,我们要告诉孩子们面对这么一个大的未知,不是他们一个人在黑暗里摸索。

生活美育观下,校服何为

审美,康德认为是无功利的、反思性的情感判断。从个别事物的感性形象出发,以情感为桥梁,以自由想象力和知解力为基础,同时又具有理性判断所到达的那种普遍意义和道德共通性。席勒将美学继续带入现实生活,他在《美育书简》中提出,趣味和美的教育在尽可能的和谐之中培养着我们的感性和精神的整体。“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津为桥梁”。美育可以引领人们进入一种“自美感以外,一无杂念的意境”,蔡元培也这样说。

生活美育观指引下的美育时空不只存在于人的艺术审美活动中,更存在于人们广阔的日常社会生活之中。

人们对服装的第一感觉是从色彩开始的,不同的色彩传递着不同的审美意象。英伦校服中,最经典的色搭莫过于藏青、枣红。藏青色源于海洋文明,象征专业、经典、坚毅;枣红色比红色更浓郁、厚重,多了一份从容优雅。材料美的内涵是质感美和肌理美。校服使用的材料由于其纤维原料、整理工艺的不同,形成了软硬、厚薄、刚柔、皱挺等多种不同的质地。这些质地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发挥其某些独特的美感体验。

西方人崇尚理性思维,他们的校服在设计上没有花哨的装饰,以暗条纹、素格型为主,品类有西装套装、制式连衣裙和短裙。中国人注重感性思维,讲究儒家的含蓄、内敛,意味悠久的“中和之美”。

内敛、优雅、洗练正是伊顿纪德品牌的设计理念。内敛是一种精神,是情感的收缩。优雅是得体而精致的外表,丰富而强大的内心;优雅是柔而不娇、坚而不厉的品性气质;优雅是积极乐观、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洗练是蚕茧处理的一道工序,经过洗练之后会变得非常纯净洁白;也是一种繁华落尽、洗尽铅华之后的内敛,是一种自然纯净、返归本体的状态。

校服不仅是穿着其身的衣服,更是一颗环保、公益的种子。2016年,伊顿纪德品牌与公益组织泥土日记联合发起的Upcycle项目,以伊顿纪德裁损衬衫为原料,经黔东南少数民族妇女之手升级改造成蓝靛染非遗手工艺品。伊顿纪德持续以市场价回购非遗手工艺品,依照国际公平贸易协议,采购利润的50%将回到当地,用以支持少数民族妇女工作坊。这不再仅是一次捐赠,更是一次文化价值的觉醒,一次激活村庄生命力的尝试。

“一个身着洁净、优雅、洗练服饰的青少年,怎能不在乎自己的言行举止呢?又怎么能容忍心灵上的尘埃?”一套优雅、得体的校服,需要清洁的环境来匹配,而清洁的环境需要美好的心灵来照料,这正是美的塑造、浸润、熏陶。

一条校训,一枚校标,一支校歌,一套校服,甚至一草一木都彰显着校园之美,教育之美。而校服作为校园的标识,作为学生生命安全的守护,作为美的寄托,既蕴含着教育的意蕴,又承载着家庭的想往,同时还扮演着儿童美学启蒙的角色。

猜你喜欢
伊顿校服身体
我的校服我做主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伊顿花园别墅设计
伊顿花园别墅设计
锐角
记忆深处的校服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伊顿成功举办伊顿—长城车辆解决方案技术日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