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水 王霞 张红
摘 要:民营经济是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本文以新区民营经济为研究对象,调查新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针对其在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与难点,探索民营经济推动乡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空间,实现民营经济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民营经济;乡村振兴;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指出,要吸引支持企业家服务乡村振兴事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参与机制,引导和支持企业家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家重大战略,要依托统一战线组织动员民营经济人士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中实现企业发展。民营经济自萌生以来,就一直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无论是农业民间投资增速,还是农业民间投资占全部民间投资比重都在不断上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民间资本进入农业农村,提供了更有力的政策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民间资本的进入也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充裕的资金保障,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一、新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据统计,2020年,西海岸新区民营市场主体近39万户,民营经济贡献了新区56%的固定资产投资,缴纳了58.2%的税收,吸纳了83.7%的城鎮就业。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在拉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区民营企业持续做大做强,逐渐成为行业龙头企业。2021年8月27日,2021山东民营企业100强、行业领军10强、创新100强、创新潜力100强榜单揭晓,西海岸新区共有14家企业上榜。其中,西海岸新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75位)、瑞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87位)和青岛康大外贸集团有限公司(第92位)3家企业上榜山东民企100强。同时,新区有5家企业上榜山东行业领军10强,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高端化工、现代农业等4个行业。其中,恒华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青岛以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上榜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领军10强;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康大外贸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上榜现代海洋、高端化工、现代农业行业领军10强。
特色发展、自主创新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西海岸民营企业近年来在创新方面展现出不俗实力。恒华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青岛以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航星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7家企业上榜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青岛浩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环球集团重工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中石大蓝天(青岛)石油技术有限公司5家企业上榜创新潜力100强。
二、新区民营经济参与乡村振兴的状况
青岛西海岸新区民营企业立足产业兴旺、乡村振兴,集聚工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注入产业活力,融入农业农村发展。
1.民营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工程
新区开展“造血式”产业扶贫,积极引导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兴业。民营企业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和基础优势,布局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商物流、创意文旅等产业集群,促进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渔业+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以各类产业园区、产业联合体为依托,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打造产业振兴集聚区,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实现“强街、兴村、富民”。新区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贫困户参与的方式,探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一个个贫困户、贫困村先后摘帽,退出贫困序列。
2.有序开展土地流转
民营经济参与土地流转,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将零星的、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向龙头企业流转,使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新区在多个贫困薄弱村打造“园村一体化”模式,村里土地打包流转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进入园区工作,构建起可持续增收的长效扶贫机制。如今,青岛西海岸新区30个省定贫困村,35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退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达标,稳定脱贫率达100%。贫困已成过去式,百姓们在小康路上越走越远,小康之路越走越宽。以灵山卫街道为例,街道现有2153家民营企业,覆盖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业等各领域,其中,四上企业96家,是灵山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灵山卫民营企业星罗棋布,近2000家民营企业分布在各股份经济合作社辖区,解决辖区4000余人就业问题,并为街道乡村振兴注入产业生机与活力。
三、目前新区民营经济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和难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而做出的战略性抉择,是当前和今后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路径。新区高度重视,积极部署,集合多方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需要继续改善的方面。
1.民营企业参与乡村产业现代化进程力度不够。当前民营企业投资乡村占比依旧较低,民营经济参与乡村振兴的深度不够、信心不足,究其根本在于乡村营商环境吸引力不足。乡村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与城市依旧存在客观差距,技术、人才、市场、金融资本等软件配套匮乏,同时乡村在准入环境、投资环境、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2.民营企业主体规模偏小且结构两极分化。民间投资主体主要以小微企业为主,规模分布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型。企业资金规模普遍不大,注册资本较小,研发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弱,在推进乡村振兴深度和广度方面力度不够。
四、新区民营经济参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和新空间,实现民营经济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双赢
乡村振兴战略是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大课题,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民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对于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完成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发展社大民营经济,推动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不断增强乡村振兴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耦合效应,具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新区民营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需要持续深化改革、搭建平台、畅通渠道。
1.持续深化农村土地试点改革,激活乡村沉睡资本,打开农村市场“大门”,为投资创业乡村提供机遇、分享改革红利,激发投资创业乡村的动力活力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农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助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找准流转的利益平衡点,一方面,不断拓宽畅通农民的利益表达渠道,保证农民有充分的表达权;另一方面,加快建立土地流转的利益共享机制,在流转中让农民以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和利润分享,参与土地流转之后增值收益的利益分配,规范农民流转土地后的收益权。
2.用好平台思维,搭建融合快车道
政府要搭建好平台,发挥好市场和群众两个力量,既要引入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又要盘活现有资源,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依托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家门口就业,民营企业乡村新作为,双方有机结合有效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共享发展成果。如通过创新统战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方式,宣传推介新区民营经济经济健康发展的经验和典型,为新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运用网络即时发布工作信息、区情等,开创我区新媒体人士统战工作的新局面。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代表人士紧贴工区委中心工作,主动融入新区“创新动能、军民融合、社会治理、社会服务、乡村振兴”五大板块中,开展“融系列”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汇集力量,发挥作用。
3.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底座
着力构建孵化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不断聚集投资创业资源要素,营造良好的农村创业环境,让“成长中的烦恼”不再是“烦恼”。加大财政投入,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杠杆作用,推进“三产融合”,持续探索通过“企业(统筹规划)+合作社(入股经营)+农户(就业分红)”的运行机制,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联动,引领现存产业升级换代,实现企业、村组和农民的利益共赢,深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打造“孵化链”,解决农民、民间资本“不会创”难题,扶持推动创新创业项目做大做强。如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改腾退、宅改入市等方式,引进涉及观光休闲农业、农事体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打造体验精品线路,创造了发展创意农业、“农业+互联网”、生态文化游、体育赛事、教育培训等新商机,吸引更多人才下乡投资、村民就近创业。
作者简介: 陈玉水( 1974- ) ,男,汉族,工商管理硕士,山东泰安人,青岛黄海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 教育与经济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青岛统一战线智库课题“新时代民营经济参与乡村振兴研究--基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调查”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QDTZZK2021YBA04);本文系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号QDSKL210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