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琴
新时代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需要从小学开始建构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更加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小学低年级劳动技术教育,需要把握劳动技术教育内涵和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使劳动教育融合德育,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念;运用丰富多样教育资源,组建基本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劳动实践,教授学生相关劳动技术;布置相关劳动实践任务,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小学低年级教学落实以上劳动技术教育的策略,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劳动技术教育内涵,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主要是面向大中小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的内涵、教授内容、教学方式等作出细化要求,要求加强专业指导,重视劳动教育。小学教师应明确劳动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项目,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备内容,具有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育正确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与良好的劳动品质。《指导纲要》提出,劳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显著的实践性,主要要求是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在小学低年級开展劳动技术教育,需要根据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结合其自然环境特点与民俗风情文化,不仅要把握其中的具体内涵,还要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根据《指导纲要》的教育理念,可以明确劳动教育主要目的是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基本理念包括:培养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小学劳动教育需要在学校、家庭与社会生活中同步推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规模劳动、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社会服务劳动等,促进学生亲历实际劳动过程,既要发挥传统劳动与传统工艺的劳动育人功能,也要运用新时代劳动工具与劳动技术,创新劳动教育的方式与内容,体现劳动教育的时代性价值。
二、立足农耕特色,开辟农事实践教育基地
(一)校外学生农事综合实践基地
新时代背景下,虽然国家有开始注重学生的劳动教育,但以往小学低年级的劳动教育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鲜少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这样的劳动教育是流于形式的,是无法实现对学生良好劳动技能培养的。在此情形下,小学低年级教师要在意识到劳动实践的重要性后,向学校提交申请,开辟校内校外农事实践教育基地。学校方面要向当地政府申请,根据办学条件,利用当地资源对学校附近荒废的山地进行修整,将修整后的山地作为学生在学校外进行劳动实践的农事综合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需要给学校内的师生提供绝佳的实践场所和资源,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学生进入校外实践基地,将主体还给学生,指导学生种植土豆、番薯、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通过这种种植体验活动,强化劳动教育。
(二)校内学生小农场种植基地
校外农事综合实践基地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校内的种植基地。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劳动教育实况,学校方面应该对校内资源进行开发,对校内的绿化区域进行修整,对一个广阔的校园小农场进行修建。而后针对学校低年级学生的班级,将校园小农场进行划分,不同的班级负责不同的农场领地,管理好自己班级负责的农场领地。学校劳动教育的教师要在讲解劳动理论知识后,组织小学生到校园小农场,在自己负责的领地上对各种时令果蔬进行种植;也可以直接改造学校的花园,将其变成中草药种植地,指导学生对不同种类的常见中草药进行种植。学生可以在由小农场组成的植物栽培箱中尽情锻炼,从而提升劳动能力。
(三)“两馆一站”特色基地建设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新时代下学校在开发农事实践基地时,要兼顾传统优秀的农耕项目,以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为聚焦点,创新路径,开阔视野。学校内部可以对种子空间站进行组建,利用走廊对各类植物的种子进行展示,学生可以在路过走廊的同时对这些植物的种子进行了解和指认。其次,学校方面可以对农耕文化展览馆进行建立,在该展览馆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行介绍;也可以以实物展示的方式,对传统农具,如犁、锄头、风车等进行展示,使学生因此加强对传统农具构造的了解。学校还要对智慧农创园进行建设,在该农创园中,对现代农业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展示和详细讲解,以此强化学生对农业的了解,培养其劳动意识。
三、劳动教育融合德育,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念
根据《指导纲要》的相关指导内容,对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了细化:一是构建劳动教育基本框架,主要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积极参与的劳动精神,形成基本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优秀品质等;二是认识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更好发挥他们的育人价值;三是丰富普通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明确基本要求。基于以上内容,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将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起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在观念的影响下可以更好地开展各项劳动技术教育。教师可以引入丰富多样的劳动相关的实际案例,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述。
比如,教师可以运用电子课件与微课视频,展现新疆石河子城市鸟瞰图、青藏铁路无人区、矗立在高山峡谷之上的电塔等,让学生认识到劳动者的伟大。同时通过语言讲述,告诉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不论是大学生还是普通农民,都积极地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其中有开发我国新疆地区和北大荒的大批建设者,有勤勤恳恳植树造林的塞罕坝林场工人,还有千千万万深入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铁路工人、电路工人等,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美的建设者。”通过类似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更加尊重每一位劳动者,更好形成勤俭奋斗、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劳动精神。
四、运用丰富多样教育资源 ,组建基本劳动教育课程
小学低年级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体现民族特色,也要运用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资源,组建基本劳动教育课程。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打好基础、安全适度、开齐课程、讲究方法与家校合作。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发展目标要通过多角度进行分析,加强基础教学设备与设施的投入,强调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特点均是丰富教学资源的重要根本。在加强基础教学设备与设施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是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体系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学设施不完善问题导致部分教学目的无法实现,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问题。对此,学校需加强重视程度,积极协调教育资源,将农村种植、养殖等资源作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根本元素,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教学资源运用效果。同时这种资源丰富的方式,更加符合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降低教学成本。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一般分为生活劳动、生产劳动与服务劳动,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规划科学系统的劳动必修课程,适当安排课外劳动实践与劳动周活动,重点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与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家校合作,运用社区力量等,更好地推动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
比如,对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可以借助校区资源,开展相关的劳动教育,比如,在饮食方面,要求学生自带餐具、自己洗刷;在住宿方面,要求学生每日整理好内务;在卫生方面,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卫生,保持自己周边卫生清洁。教师还可以定期布置家务劳动任务,要求学生主动为家长分摊家务,并与学生家长联系,检查学生劳动成果。在服务性劳动教育中,可以借助孤儿院与敬老院等社会资源,开展献爱心等公益性服务活动,以及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还可以借助民族地区特有的劳动教育资源,开展独具特色的劳动实践活动。一般来说,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可以是理论教育课,也可以是实践教育课。
五、开展形式多样劳动实践,教授学生相关劳动技术
目前,国家十分重视对师范院校劳动与技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从根本上保证培养从理论到实践操作都完备的优秀专业教师,同时大力支持农村小学教学建设,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小学进行工作和学习,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带到农村小学。在培养专业教师的同时,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用具也有了相应的研究和开发,并投入小学教学中使用。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扫地、打扫卫生、做家務劳动等,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认知能力、身体素质等客观条件,结合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和学校的基本软硬件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教授学生相关劳动技术,以此提高劳动技术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培育学生。教师可以在学校的组织安排下,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组建劳动实践小组,带领学生参与相关劳动实践,一边指导学生小组合作,一边教授学生相关劳动技能。
比如,我国很多民族地区位于西南山区,多高山、丘陵等,会种植诸如茶叶、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借助这些资源可以开展对应的劳动实践活动,教授学生相关劳动技术。以采茶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帮助茶农采茶,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因园制宜的原则,需要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与老枝叶不宜捋采和抓采、掐采。在具体实践中,可以让茶农教授学生基本的采茶技术,主要是掐采、提手采、双手采,通过先示范、再指导、最后实践的方式,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采茶技术,提高劳动实践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教授学生其他方面的劳动技术,以“金工工具的使用”为例,需要准备适量的套装工具,运用相关操作图文与视频信息,让学生认识基本的金工工具、主要特点与重要作用,然后教授他们相关操作技巧,最后布置解决生活问题的任务,要求学生利用金工工具完成这项任务。
六、布置相关劳动实践任务,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在做好以上相关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教授学生基本技术后,布置一些劳动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这项任务,让学生先展示实践成果,之后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评价。通过建立监督、检查与训练机制,可以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更好达成劳动教育目标。
比如,在“编织”主题的劳动技术教育中,教师通过借助丰富的资源,教授学生基本的编织技术,之后可以布置利用植物纤维编织拖鞋的劳动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民族地区特有的植物纤维,根据拖鞋的结构与设计原则,动手编织拖鞋,以此更好地巩固劳动技术,培养学生实用造型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资源,先设计拖鞋的款式、造型、图案,组织好劳动实践的步骤,最后进行操作。在各个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劳动实践的过程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借助数据库与新软件,更好检测与评价,一般是鼓励性评价为主,以此发挥评价育人价值,通过及时反馈,让学生进行改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劳动与技术理论知识在家庭中也能得到很好的实践锻炼,尤其是针对劳动与技术这门学科的学习,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与协作。家长在学生完成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后,在生活中对学生的劳动应随时随地地指导,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与孩子有效互动的前提下,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培养孩子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的观念与能力。家庭与学校的有效配合,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通常情况下,学校可以举行相关的家长教育讲座以及组织相关劳动活动,帮助家长与学生更好地操作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内容。这一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以及尊重劳动人民,还能锻炼身体,提高体质,形成健康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最终成长为新世纪全面发展人才。
八、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低年级劳动技术教育,需要根据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结合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与风土人情,运用本校所有的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借助家庭与社会的力量,以日常生活、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为主,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相关劳动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促进学生形成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念,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