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后边的大黑包

2022-04-13 20:25艾弗尤
看世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参加者回音大黑

艾弗尤

盖曾吉尔教授的课堂上有位神秘的学生。那人全身包裹在一个大黑包里,只有一双赤脚露在外边。每逢上课,“大黑包”都会坐到教室后边。学生都不知道那人是谁。美联社1967年2月27日报道说:“学生对‘大黑包’的态度,从怀有敌意到好奇,到最终转变为友善。”

心理学在19世纪末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察叫单纯曝光效应(mere-exposure effect),说的是只要让某事物重复曝光,就可以增加人们对它的好感。这一观察在20世纪中期后被大量实验证实。“大黑包”正是这些实验当中的一个。

一个更有说服力的实验,是给一组不懂汉语的人短暂重复出示一些汉字,然后告诉他们这些汉字是形容词,而实验参加者们总会选择那些见过的汉字为褒义词。在同类实验中,参加者们还说那些见过的汉字让他们更加愉悦。

单纯曝光效应在潜意识中甚至更为广泛存在。给实验参加者只是瞬间闪示某物,甚至只是在他们的周边视觉中闪示某物,也就是说,即便他们的反应还没有进入认知的层面(心理学把这称作阈下知觉),他们依然会对闪示的物体产生好感。这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情感反应。

其实,心理学情感反应并不是人类独有的。有心理学家曾将受精蛋分为两组,给它们播放不同乐曲。孵出后的小鸡,都会选择孵化时常听的乐曲。

单纯曝光效应已被广泛应用于广告界。美国政客竞选,常被称道的一大取胜法宝是,不断重复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施政口号或纲领。日本政治选举时满街乱跑的宣传车,用大喇叭不断播放的,不过是参选者在叫喊自己的名字。

有日本朋友曾指着这种宣传车,满是羞愧地笑说:“这些马鹿(汉译八嘎,意为蠢驴)!”但是,政客们其实非常懂行。同样懂行的还有商人。在表层意识,我们或许非常讨厌那些不断重复的广告,但在冥冥之中,我们的购买决定或许根本就无法逃脱无处不在的重复曝光效应。

心理学的这一发现,对认识论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

我们有眼有耳,相信自己是独立思考者,不会受人教唆,被人愚弄。而且,我们有互联网和梯子,还有开放的国际旅游,能有什么信息无法弄到?但是,重复曝光效应告诉我们,能弄到什么信息和长时间浸润在什么信息之中,有着天渊之别。

美国号称言论自由、媒体独立,但是这种看似多元化的舆论环境,并沒能阻止大部分美国国民在不同程度上归属于互不买账的两大派别。这两派各有自己追随的媒体。像是被推特“驱逐”的特朗普,前不久就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了自己旗下的社交媒体平台,命名其曰“真相社交”。

虽然所有媒体都对所有订阅者开放,但是,两派的极端者们很少跨派问津对方的媒体,因为那上边的言论会让他们气得七窍生烟。他们就扎堆在让自己受用的回音室内,互相跟帖,互相点赞,义正词严,自以为是,并大骂对立派不仅完全错误,而且蒙昧、愚蠢,乃至邪恶。

然而,他们或许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谓的独立思考,不过是受制于回音室后边无形的大黑包。

猜你喜欢
参加者回音大黑
刘龙耀作品
大黑
迎春分
逻辑思维
大黑兔做了一个春天的梦
贫穷如我
绕口令、谜语
回音是怎么产生的呢?
“纸袋相亲”
裤G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