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龄颖
摘要: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产业项目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措施。有效的产业扶贫既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创新持续发展,还能减少农村的贫富差距,有利于和谐农村的建设。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扶贫工作为分析对象,针对农村产业扶贫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普格县;产业扶贫;问题;对策
凉山彝区是四川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普格县更是大凉山彝区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国家能源集团坚持瞄准问题、精准发力,加大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和支持力度。但是在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帮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1 贫困户参与积极性不高
普格县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和深度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不足,经济总量小,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可持续产业不多,产业脱贫缺乏必要的支撑力。在扶贫初期,很多贫困户没有真正参与到产业扶贫项目中,一方面是对产业扶贫项目缺乏信心,另一方面是很多贫困户存在片面认识,认为从事农业种植不如进城务工,加上全县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大部分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并不高。
1.2 产业扶贫社会环境基础差
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由于普格县地处大凉山腹地,环境条件、保障待遇等存在诸多困难和压力,规划、财政等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另一方面,普格县存在突出的“四治”困境。落实压力较大,部分贫困群众多次搬迁造成“控辍保学”困难、医疗卫生滞后、禁毒形势严峻、防艾任务繁重等,这些都对产业扶贫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2.1 创新产业发展方式
一方面,立足普格县的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着力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出效益低下的问题。以建立“造血式”产业扶贫项目为目标,全面构建特色扶贫产业,从普格县地理位置特点出发,扶持建设了高寒山区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的农业产业带,着力培育发展了螺髻山乌骨鸡、牛羊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大力实施“以购代捐”,重点对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引入龙头企业农业九香公司开展农产品包装销售,采取“农户+专合组织+企业、帮扶单位、机关食堂”模式,全面推进“以购代捐”工作,确保贫困户能够稳定增收、致富。
2.2 优化产业扶贫发展环境
首先,加大普格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针对贫困群众住房难的问题,大渡河公司选择了区位条件优良、具备后期发展潜力的地区作为贫困群众的新址所在地,科学规划了永安乡三坝、文坪乡沙锅坪新村建设,改善当地群众的出行条件。同时高质量建设了株木树小学、则木河小学等学校,提升当地教育水平。其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战斗力。在普格县荞窝镇云盘山村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推进基层乡村建强基层组织,搭建了党建服务平台阵地,在产业扶贫中充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
2.3 健全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
健全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是衡量产业扶贫成效的重要标准。由于贫困户在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等方面欠缺能力,因此,除了帮扶产业发展之外,还要加大产业经营管理的扶持力度。以普格县荞窝镇大棚种植草莓产业发展扶贫项目为例,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由荞窝镇城西村牵头成立合作社,在荞窝镇东乡坝建设80亩大棚用于种植草莓。在该项目发展过程中,指导村集体与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5年为期的草莓大棚租用及管理合同。5年内,草莓大棚的管理以及市场运营由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同时5年时间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要对全村贫困户进行帮带,完成合作社贫困户的全面技术培训、市场开发、草莓大棚管理等方面教育。合同期满后,草莓大棚全部移交给村集体。这種产业扶贫方式,既能在初期保证草莓大棚的高效建设和生产,也能保证后期管理的连续,有利于产业扶贫项目发展目标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