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我国老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且大多数老龄人口生活在农村,相对而言农村养老护理水平及相关服务工作提升空间极大。数量庞大的农村老龄人口急需养老服务,因此不断加强农村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提升农村老龄人口养老服务水平,让其能够安享晚年,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养老护理;乡村振兴
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国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所增加。当下农村老龄人口数量庞大,缺乏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地区的养老需求。因此推进农村养老产业和事业健康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环节。要不断加强农村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保障每一位老龄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1.1 养老护理人员短缺
预测2020年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约4250万,养老护理员需求量达1400万,但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总人数不到100万。笔者走访铜川市耀州区多个乡村养老院发现,农村养老机构缺乏高层次管理人才,多数养老机构处于闲置状态。同时现有的养老机构无法满足农村养老需求,在农村养老机构里生活的多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对专业养老护理员需求极大。
1.2 專业技能相对较低
养老护理员不仅需要足够耐心和具有吃苦耐劳精神,更需要极其专业的技能。调查发现农村养老护理员年龄普遍偏高,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以及定期技能培训,也没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老年人多发病及慢性病不能进行简单治疗和护理,老年人若身体不适或急性病发作,不能及时提供救助,容易造成老年人错过最佳的抢救时间。
1.3 整体素质有待加强
根据查阅数据及走访笔者发现,农村养老护理员组成人员结构相对单一,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新知识接受程度较差,难以更好地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老年照料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缺乏服务老年人的意识及工作热情,缺乏职业道德的规范和约束。
2.1 健全养老体系
医养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以养为基础,以医疗为支撑,不断完善养老体系。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员覆盖,已取得很大成效。然而农村空巢、独居率高达48.9%,子女养老、医养结合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必须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养老机构,为老龄人口提供切实可行的养老保障,其核心就是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养老机构的照料、护理、康复服务水平。
2.2 带动群众就业
不断加强乡村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各项技能、鼓励考取资格证书,不仅可以缓解当下农村养老机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还可以有效带动农村困难群众就业,安置闲散劳动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高群众收入,从而更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3 老有所依,老有所终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座谈会。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乡村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老龄人口照护现状,提升老年人照护条件和服务水平,切实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终。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此要大力弘扬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补齐农村养老基础设施短板已纳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养老问题的难点在农村,短板也在农村,因此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农村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乡村养老护理员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孙亚妮(1990-),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老年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