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安冉
石湖没有太湖的烟波浩渺,却也是一片湖光山色。蘇州人喜欢在秋季到石湖去“轧闹猛”看“石湖串月”奇景,也喜欢春季去上方山扎推赏花。
石湖不大,胜在山水相依、宁静悠远。峰峦叠翠倒映在水中,满眼青绿,在春天显得氧气十足,加上还有历史和人文烘托出的怀古气氛,石湖就显得很特别。
登高望远 踏访古迹
石湖与上方山,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一幅山水美景。上方山本身就是一座宝藏。春季是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最美好的时候,茂密的植被,盛开的繁花,鸟语花香,置身其中,负氧离子满满。搭个帐篷,铺块垫子,静静地坐上半天时光,非常补充元气。山中的楞伽塔、乾隆御道、治平寺、石湖草堂、范成大祠又写满了历史,可以补充人文历史储备。
登山远望,石湖碧水尽收眼底,一派水乡田园的景象,无怪乎这里曾经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青睐的地方。
“楞伽山半泮烟轻,行春桥下春波媚”,据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因为石湖和京杭运河相连的缘故,每次必到石湖,还给石湖点了个大赞,特别表扬石湖“春波媚”。
乾隆爷诗文里说的行春桥,是石湖的一景,也是苏州城区古石拱桥中的第二长桥,九个环洞,仅次于宝带桥。这座桥最出名是农历八月十七夜半子时,月光透过九个环洞,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留下一串月亮的影子,成为著名的“石湖串月”奇景。
当然,串月是秋天的事,现在是春天,长桥边柳丝飘飘,春意盎然,是另一番宜人景象。不过,明明是中秋时节赶来看月亮,为什么要取“行春桥”之名呢?令人想不通。过了行春桥,还有越城桥。越城桥的一边是石湖,另一边是越来溪。越溪、越来溪,都是从春秋时代的一段战事而来的名字。春秋时石湖曾是吴国贵族游猎之地、祀祝场所。越王勾践为攻打吴国,开凿溪流,乘着太湖涨潮,顺着溪水直逼姑苏城下。因为开凿渠道时,湖底都是石头,所以有了石湖这个称谓。
能灭了吴国,越国名臣范蠡功不可没,但功成名就之时,范蠡却选择了急流勇退,带着老情人西施隐居到了石湖中的小岛:蠡岛。
越城桥对面的渔家村内,有块“越城遗址”碑,遗址上真的看不到什么,就在桥畔感受一下怀古的氛围吧。想象一下,当年也许就是春花烂漫之时,范蠡和西施在此泛舟石湖并泯然众人。
石湖也从此在历史上沉寂了好久。
舞文弄墨 田园觅诗
直到石湖边来了个退隐官员范成大,一住就是十几年,还一不小心活成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个封号是钱钟书给的。范成大说了:“凡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这个口气,听起来非常霸气。范成大打小就住在石湖附近,不过退隐之后,算是锦衣还乡,修得了别墅,写得了诗文,他的那首《初归石湖》颇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相同即视感: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范成大对石湖是真爱,石湖的名声,也大半是他托举起来的。从昏庸的南宋朝堂上几番请辞,就为了在石湖边享受山水田园乐趣,范成大倒也成全了自己的尊贵体面,从此中国多了一个田园大家。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田园风光无限,虽然没有王维的空灵,陶渊明的仙气,却朴实无华接地气。
按理说,中国的文人一般不是“专职”的,多半靠文笔才华挣得过功名。在官场上失意了,于是选择退隐。有大隐的,隐藏在闹市,造一座园林,小隐的就退在山水乡村里逍遥自在。换一个角度看,真山真水的石湖其实也相当于是范成大的私家园林。
现在的石湖边,田园景致是难看到了,周边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我们不妨在范成大的诗词里,细细感受石湖一派田园风光时的明媚。《春日四时田园杂兴》中的“春日”是这样的: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个中的悠闲滋味着实让人艳羡。晚春的田园风光,在他笔下则是这般景象: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有范成大做榜样,后世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往石湖边圈地造房。到了明代,有个王宠在石湖边建了个越溪庄,文征明、唐寅等众多同道好友常常前去小聚。王宠的《石湖八绝句》读来意境不错,其五中描写:“越来溪上柳千丝,画鼓游船晚更移。”
中国的士大夫阶层讲究“以文会友”,诗酒唱和,舞文弄墨。明代的吴中才子们,后来又建了个石湖书院,以书院为聚集地吟诗作画,留下许多吟咏石湖的诗画佳作。
春和景明之际,游览石湖山水的时候,也感受下文人墨客的心境。
TIPS
角度看点
吴中胜境:连接行春桥与越城桥两座桥的堤坝颇长,其间一座牌坊,坊额“吴中胜景”四个大字由当代著名古籍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和书法家顾廷龙手书。
余庄:习称渔庄,清末举人书法家余觉的别墅,据说是原范成大的天镜阁旧址,砖木混合结构的庭院建筑颇为壮观。余觉的妻子名声更大,曾是著名刺绣艺术大师,她的绣作“无量寿福”,曾获西太后慈禧懿旨嘉奖,并赐书“福”、“寿”两字,这里的各种砖雕匾额值得细细观摩。此外,从余庄角度看“越城桥”和“行春桥”,视野极好,桥边杨柳依依,呈现一番春日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