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宣和五年,国都汴京。
一弯虹桥连缀起汴河两岸的繁华与喧嚣。桥上行人如织,桥下商船似梭。沿河店铺鳞次栉比,小贩高声叫卖的声音在街间巷里此起彼伏,茶坊酒肆飘逸出或清雅,或纯美的香气……
然而眼下,这片盛景之中却上演着惊心动魄的一幕。
一艘运客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可船工却忘记提前放下桅杆。眼看高耸的桅杆即将被桥身卡住,刚刚发现险情的船工们心急火燎地掉转船头、松绳降杆,其中一位在情急之下竟举起长长的竹篙撑住桥身,企图凭一己之力减低船速,而桥上岸边的路人则焦急地呼叫提醒、指挥方向……一时间,桥上桥下,人声水声交织成一片,好不热闹!
书童青竹推开船舱的木窗,探出头紧张关注着窗外的险情。跟随孟公子来京的这一路上,他还从未有过如此惊险刺激的经历。他太专注了,以至于随手放在窗边的帽子被他不小心碰到,掉进了水里,他也没能察觉。
那布帽子顺流而下,在水里打着旋儿漂了不远,幸运地被一根长长的竹篙挑起——岸边的一艘粮船上,一个男孩恰好看到青竹掉帽子一幕。他捞起帽子,大喊提醒,但周围太嘈杂了,青竹没能听见。
很快,桅杆撞桥的险情被化解,粮船上的男孩只能眼睁睁目送客船穿过虹桥离去……
2
次日,汴京城中。
青竹走出客栈,满怀兴奋地踏入了这个帝国最昌盛繁荣的盛景中。
作为一个随主人进京游学赶考的书童,青竹觉得自己十分幸运——主人孟公子不像其他人对下人有点儿“凶神恶煞”,他很开明,也从来不使唤青竹。眼下他正在客栈里读书,便让青竹上街随意看看。
街道上彩轿、驴车遍行,车水马龙。孙氏正店前客人熙熙攘攘、雕花阁楼内歌舞升平;解字铺外,客人满门,其中有不少考生,往前挤着想让算命先生算算自己的前途;茶肆下的说书艺人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引得行人驻足聆听……
“小玩意儿!卖小玩意儿喽——陶哨!空竹!花棒槌!打马棋—”
卖货小贩的叫卖声穿透街坊间的层层聒噪,吸引了青竹。
见青竹靠近过来,小贩喊得愈发大声:“哎——过来看看哪!小公子,买不买小玩意儿?陶哨、瓷哨都有,你听——这声儿多脆!”
就在这时,一辆驴车从后面沿坡疾行而下。车夫拽紧缰绳,拼命想要拖住驴车,可那驴子却停不下,打着趔趄冲下坡道。小贩正热情地向青竹兜售小玩具,两人都没察觉逼近的危机。
“小心!”
电光石火之际,一个衣着朴素的男孩突然几步跑来,大喊着把青竹和小贩拽到了一旁。
见驴车擦肩而过,青竹顿时白了一张小脸,他惊魂未定,却不忘向男孩像模像样地郑重道谢:“多谢小公子救命之恩!”
“哈哈,小事!小事!看你年纪和我差不多,怎么讲话这么文绉绉的?莫非是位秀才?”
“小公子说笑了。我叫青竹,不过是个书童,眼下正陪我家公子来京游学赶考。请问小公子贵姓?”
“嘿嘿,我的姓还真有点儿贵——我姓万!你唤我阿游就行!我第一次跟我爹和二叔来汴京,我家是开船帮人运货的。”
不知为何,阿游说到这里忽然盯着青竹的脸,他愣了愣,随即惊喜地叫道:“你、你!你昨日是不是在那艘船上?就是差点儿撞上虹桥的大客船?而且你还丢了帽子?”
青竹茫然:“正是……怎么……”
“瞧!是你的吧?”
阿游得意极了,他从随身布囊里掏出那顶已经晾干了的帽子,“昨日我看到你的帽子掉进了河里,就顺手把它捞起来了。可惜那时候周围太乱,我怎么喊你都听不见。今日我爹许我自己逛街玩儿,我就把帽子随身带着了,想着或许能恰好遇到失主呢?哈哈哈!竟真的遇上了!”
“真巧!这天子之城果然有灵气呢!谢谢你救了我,还救了我的帽子。”
青竹笑着接过失而复得的帽子,觉得同对方亲近了不少。这帽子可是他娘亲手给他做的呢,内里还绣了一株小竹子。
“谢什么,小事一桩!”阿游满不在乎地摆摆手,又说,“爹常常来京城运东西,他说汴京有不少好玩的地方,要不咱俩一起逛吧?正好做个伴儿!”
“好啊。”青竹立刻答应下来。平日里伺候孟公子读书,他身边并没有什么同龄的伙伴。
天光明朗,两位小小少年并肩同行于这片盛世光景之中。
3
沿河市井热闹无比,葱倩绿树被茶肆小楼半遮半掩,只露出翠色树梢随微风摇曳。楼外有轿子停驻,侍女捧出一盏清茶递入轿内的小姐手中。楼中客人往黑瓦竹帘遮挡下的长凳上悠闲一坐,凭栏赏街,听着门前游人的朗声谈笑,再遥看竹栏外鸦青枯柳下,算命人在棚前挂上招牌布条,开摊占卜,谈天论道。
“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青竹忍不住轻声吟诵。
“你好厉害!这是你作的?”阿游满眼钦佩,“我可一个字也不认识呢。”
“不,这是孟公子所写。”
“那……这都是什么意思啊?”
“孟公子说,汴京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于是他便书下当今盛况,欲传于后人。”
“孟公子……好厉害啊……虽然我没听懂他写的是啥,哈哈哈哈!”
青竹本想耐心和阿游解释一番,但阿游已经对此失去了兴趣,直奔向街边小店。
“小糕饼!点心!卖小吃喽——”伞下小车旁,老板高声吆喝着。
两位少年对视一眼,心有灵犀。
片刻之后,青竹和阿游捧着新鲜糕饼挤进人群——说书先生绘声绘色的故事吸引了他们。
“话说那诸葛亮,神机妙算,奇谋百出。先有草船借箭,后有巧借东风。而那周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本应是流芳千古的一代枭雄,谁知偏偏心胸狭窄,妒贤嫉能,更是容不下孔明。那日……”
两人听得入迷,嘴角上的糕饼渣子都顾不得擦。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啊?这就没了?”阿游大失所望。
“说书自然都是如此,这样会引得听客常来。”青竹笑着解释。
两人一路闲逛,终于在一棵大柳树下歇了脚。
阿游还在回味刚才说书先生讲的故事,他感慨道:“讲故事的人厉害,写故事的人更厉害……要是认字,我就能自己看话本故事了……对了,青竹你会写字吧?”
“会的。”青竹不知阿游为何突然这么问。
“青竹,你教我写写我名字吧!我的大名叫——万江游。”
尘土随着马蹄声和车轮飞转而飞扬到半空,又重归于喧闹街头。
两个少年蹲在柳树下,拿着树枝在地上画着,一撇一捺,煞是认真。附近的叫卖声、鸟鸣声仿佛都被隔绝在他们的小小世界之外。
一个名字在地面上出现了一遍,又一遍。
万、江、游。
青竹教得十分耐心,就如同当年孟公子教他认字时一样。
阿游望着地面上歪歪扭扭,如同鬼画符一样的三个字,欣喜地说:“我会写自己名字了!等回家了,我要写给我娘看!”
4
水青色的天空不知何时变成了铅灰色。
茶馆的竹帘上像覆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雾,一场大雨似乎蓄势待发。阿游在一间胭脂铺前停下了脚步。
“我想给我娘买盒胭脂。我娘的脸色总是病恹恹的,擦了胭脂就好看了。”
“阿游好孝顺……”
青竹的话还没说完,阿游就哭丧着脸懊恼道:“刚才买了好几样吃食,我的钱就剩下这么点儿了……”他把布囊翻了个底朝天,却只找出几枚铜板。
青竹笑着安慰道:“别急,我这里还有些。”
然而他们两人的铜板加在一起,距离买一盒胭脂的钱,也还是差了些。
这时,胭脂铺旁边“赵太丞家”药铺的掌柜招呼他们道:“小孩儿!帮我送个东西,给你们钱!去不去?”
青竹和阿游眼睛一亮,异口同声答应道:“去!”
掌柜道:“你们赶紧帮我把这包药送到脚店去,店里伙计正好都不在,我又脱不开身。这药可是人家急要的,耽误不得!记住了,十千脚店!快走吧!”
于是,两个少年拿了药包,急匆匆地踏上了送货的路。
“是走这里吗?还是饭馆那边?”
阿游和青竹在巷间穿行,却怎么都找不到老板说的十千脚店。
两人茫然地转了几个弯后,彻底迷路了。
阿游懊恼地抬眼望着漫天乌云,伸出手探着雨滴,“下雨了……可不能把药淋湿,不然就没药效了。我娘经常吃药,我知道的。”
“用我的衣服包一下。”青竹脱下外衫裹在药包上。
雨越下越大,在屋檐和地面砸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又在行人匆忙撑开的雨伞上绽开水花。两个少年踏碎了水洼里的天空,溅湿了裤脚,脚步却不曾停顿。
终于,屋檐下飘扬的欢楼十色布料和门楣悬挂的“天下美禄”灯笼映入眼帘,随后便是楼前“十千脚店”的招牌。
此刻,店主正在柜台后急得团团转。
“掌柜!赵太丞家送的药!”
两个湿淋淋的少年穿过雨帘冲进店里。
店主接过裹了好几层衣服,未淋雨受潮的药包,松了一口气。为了感谢两个孩子,他翻出一把旧油纸伞送给了他们。
雨势丝毫未减。接连坠落的水滴在树叶上跳跃、落下,把水洼里早已走形的街景倒影打成碎片。
拿到赚来的钱,阿游总算买下了一小盒胭脂。青竹撑着伞,把兴奋得不得了的阿游送到他父亲的船上,然后才独自走回孟公子下榻的客栈。他们已经约好了,明日还一起逛街。
走上客栈楼梯的时候,青竹打了个喷嚏,觉得有些受寒。不过,他心头热乎乎的,为自己终于交到一个朋友而开心。
5
次日,阿游在他们约好见面的地方等了许久,可青竹迟迟没有出现。
难道青竹昨日淋了雨,生病了?
还是他家孟公子怪他逛街逛了太久?罚他了?
他总不会是不愿和我一起玩儿了吧……
阿游越想越不安,打算去寻找青竹,可他只知道青竹和孟公子住在某家客栈,却不知客栈的名字。
太阳越来越大,昨日那场大雨的痕迹很快都蒸发得一干二净。
热闹的街道上,奔跑着一个焦急的少年。他一家一家客栈地寻找,不停失望,但一直没有放弃。
一天过去了。
又一天过去了。
月色朦胧,穿过窗棂落在地上。
阿游他爹撩开船舱布帘,探进一抹昏暗烛火。
阿游坐在被月光照亮的窗边,手拿刻刀,似乎正在雕什么东西。见爹进来,他立刻把那东西藏进身后阴影里。房间里光线太暗,他爹什么都没察觉。
“货都处理完了,明日下午我们便回去。早些睡吧。”
“可是,爹……”阿游心中发急。他还没找到青竹呢,怎么能不告而别?
“怎么?不舍得回去?还想玩几日?回去迟了你娘会急的。”
阿游叹了口气,无精打采地“哦”了一声。
房门被敲响的时候,青竹刚喝完一碗苦极了的药汤。那日他一回到客栈,身体便发起热来,第二天连床都下不来了。幸好孟公子请来大夫给他开了药,这才把风寒压下来。这两日,青竹躺在床上养病,虽然惦记着他和阿游的约定,却只能干着急。
孟公子起身打开门,满脸是汗的少年正站在门外。
“请、请问,公子……这儿是不是有个书童名叫青……”
话音未落,青竹便听出了那个熟悉的声音。
“阿游?阿游是你吗!”
“青竹!我可找到你了!”
阿游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兴奋地冲进房间,直扑到青竹床边。他闻到苦涩的药味,懊恼地说:“你果然是被雨淋病了!早知道,当时就让我脱下衣服包药了!我身体比你好,肯定不会病……”
“我没事。”青竹笑笑,又说,“对不起,那天害你白等我了。对了,你怎么找来的?”
阿游得意地笑了:“我一家家客栈问的啊,幸好及时找到你……”
说到这里,他收起笑容,不舍地说:“青竹,我今日下午便要随爹爹和二叔回去了,以后……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见,我……我这两天做了样小玩意儿,送你的。”
他从兜里摸出一样东西,在青竹面前摊开手掌。
青竹满眼欣喜:“小兔子?真可爱!”
阿游不好意思地说:“给我娘买了胭脂,我就没钱给你买礼物了——记得你比我小两岁,属兔,我就拿木头雕了个小兔子。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你……”
孟公子在一旁看到阿游的窘迫,笑着宽慰道:“礼轻情意重,我看这礼物青竹肯定会喜欢。对了青竹,礼尚往来,你也需赠给这位小友一样临别礼物才好啊。”
“公子,实不相瞒,我本打算作首诗赠给阿游的,奈何我才疏学浅,写不出好诗来……公子,您的文采好,您能写一首包含了我和阿游名字的诗吗?”青竹苍白的脸蛋上因为羞赧而泛出红晕。
“好说。”
孟公子问了阿游的大名,思索片刻之后,便在两位少年期待的目光中吟出一首小诗。
阿游听得极其认真,当他发现四句诗的第一个字分别是“江”“游”“青”“竹”后,顿时兴奋地拍起了手来:“多谢公子!我和青竹的名字居然入诗了啊!”
孟公子笑着拿出一张宣纸摊在桌上。“青竹,就由你来写下这诗,然后赠给阿游做礼物吧。”
于是,青竹在阿游的搀扶下爬下床,坐在书桌前,用他最端正的字体一笔一画写下这首名为《清明上河缘》的小诗。
“我教你读几遍吧,这样你以后就能自己念了。”青竹拿起墨迹未干的宣纸。
两个少年一起把这诗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个音调所对应的工整字形都深深刻在了阿游的心中。
等墨迹晾干,阿游郑重地将纸叠好,小心翼翼揣进怀里。
“这首诗我会记一辈子的!我保证!”他的眼中尽是不舍,“我必须得走啦,爹还在等我。青竹你还病着,别送了……”
青竹轻轻地叹了口气,努力微笑:“也好,那我们就在此别过吧……后会有期。”
“再会!”
阿游推开房门,笑着向青竹和孟公子挥手作别。
木楼梯上的脚步声渐渐远去,青竹坐在窗边愣了一会儿,然后起身走到窗边。
他推开窗,还能远远望到那个少年的背影,仿佛心有灵犀,在街中穿梭的阿游忽然驻足,回首对着客栈的方向挥了挥手。他的身影随即便隐没在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再也看不见了。
那一刻,青竹没能看清他的脸,却仿佛看清了他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