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间隙,我爱逛附近的山。
山中有一种鸟儿,长着黑色冠羽,脸颊的耳羽红艳艳,模样瞧着怪俊的。它们十分聒噪,吃东西时呼朋引伴,休憩时歌唱不疲。一年四季它们都过着热热闹闹的日子。春天里,它们忙忙碌碌,求偶、做巢、喂雏;夏秋时分,幼鸟初长成,一个个愣头青样儿,到处横冲直撞;来到冬日,它们羽毛日渐丰满,毛色愈发鲜亮。
这种鸟儿的名字叫红耳鹎,常见,不甚惧人,是这山中我再熟悉不过的老朋友了。
鸟儿拥有翅膀,拥有令人羡慕的飞行技能,我们亲切地呼之“飞羽”。
随着观察渐多,我的飞羽朋友不断增加—
头上长着一撮白毛的白头鹎,有着别致白色眼圈的暗绿绣眼鸟,一身优雅灰的远东山雀,拖着飘逸长尾羽的红嘴蓝鹊……
走山一路,鸟儿的飞影接连闪现。它们总是来去匆匆,有时是仓促避人,有时是追逐嬉戏,更多时是为了觅食,从一个点赶往另一个点,孜孜不倦。
在我眼中,鸟儿身上处处是美德,它们的灵动、美丽、勤劳,都深深地触动着我。我努力认出它们,从它们的外观、大小,甚至飞行的姿态。
可单凭目光是不够的,后来,我发现一种更好玩、更便捷的法子,那就是支起耳朵,听声辨鸟。
每种鸟儿的鸣叫都不一样,有着各自独特的交流方式。
珠颈斑鸠藏在浓密的枝叶里,喉咙捣鼓出低沉的“咕—咕—咕”;大拟啄木鸟则喜欢站在高高的树尖上,“啊呜,啊呜”,声嘶力竭地叫;乌鸫起飞时预警似的发出“喈喈”的尖叫,而一旦得了空闲,它们择一树枝,悠悠扬扬地鸣唱,煞是动听,真不负“百舌”的称号。
每天清晨,天蒙蒙亮,鸟儿们礼赞白日的歌声纷纷唱响,汇成一出壮丽的乐章,我沉浸其中,不胜愉悦,将它们一一辨出,仿佛一一跟它们打过招呼。
就这样闲逛着,闲逛着,渐渐地,我走出了这座山,到了其他地方,认识更多的飞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