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线索并不复杂的童话故事。用民间故事的讲述方式来表达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的孩子在过年前被拐骗了,夫妻俩因此痛不欲生。于是,家里的一只老米桶、一个旧针插和一个布老虎枕头决定出发去寻找这个孩子。它们在老鼠和好心人的帮助下,翻山越岭,飞越江河,终于找到了被拐骗的孩子,挽救了一个濒于崩溃的家庭。
这个寻亲的故事看似虚幻遥远,但却非常贴近现实,足以让我们看到民间故事的生命力和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拐卖孩童的事件今天也时有发生,让这些被拐骗的孩子能够顺利找到亲人、全家团聚是所有人共同的期待。
要将这样一个故事讲述得引人入胜本身就是一次冒险之旅。这个故事的传奇之处在于,故事中拯救被拐卖者的执行者是几件日常的生活用具,而不是现代司法制度中的执法者。这些用具在传统民间故事中只能算作主人公完成任务的工具或是帮手,但在这个故事中它们却成为了完成任务的主要行动者。虽然它们成为了寻亲故事的主人公,但并不因此就具有了无所不能的超能力,反而因为自身的缺憾有很多局限性。它们的所有行动都必须符合器物本身的物性,不能随心所欲地去探查情况,不能异想天开地去实现目标。这样的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没有不可理喻的逻辑,反而具有某种令人愉悦的合理性。这是因为任何时代的故事能够传承下去,都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和传播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孩子很难相信借助一个宝物就能实现目标,但他们乐于看到一个有缺陷的主人公为了帮助他人而努力。
急公好义是民间故事中常见的主题。老米桶、旧针插都是家里的老物件,因为一直跟着老主人,它们对这个家的家庭成员有着深厚的感情。它们见证了这个家庭的兴衰,对这个家庭有着深厚的感情。布老虎枕头是大宝的玩具,对于大宝被拐走一事,它和大宝的家人一样伤心难受。然而,它们只是日常的器物,对这个家庭的兴衰没有直接的责任。可是,当家里发生大事的时候,它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找大宝的路。老鼠和小把戏是民间故事中的热心肠形象,他们一诺千金,不计得失。寻找大宝这件事对他们而言并不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但二者都用尽全力去帮助米桶、针插和布老虎。这些形象的身份与功能是传统的,但他们的行为体现的是现代社会也倡导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叙事视角的选择让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变得合理化。整个故事的叙述视角是一只布老虎。布老虎从未出过远门,认知有限,更缺乏丰富的人生经验。于是,布老虎和米桶与针插的冒险之旅也是一次发现之旅。用布老虎对世界的感知进行叙述,很多久远的事物、景观与传统习俗就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看待世界的新视角。这样的书写方式没有了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不需要字斟句酌地表达对今天的孩子来说难以理解的事物,比较符合儿童对外界观察的特点,更易于儿童对陌生的故事背景进行阅读、理解和接受。
大多民间故事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这个故事也不例外。找回了大宝,做豆腐的张三一家也找回了幸福。米桶仙人安心地回到山林去做一棵树,针包姥姥把自己藏在了家里的某个角落,布老虎决定陪着大宝,等到大宝不再需要它的时候去山林做一只真正的老虎,小把戏也找到了师父。每个角色在经历了这次冒险之旅后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与想象。
连城的作品对民间故事有继承和借鉴,同时也有创新和超越,她用民间故事的模式探索着童话的无限可能性。这部作品用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故事诠释了新的主题,用看似类型化的人物命运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处境,完美地完成了童话创作的一次冒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