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颖
(安徽工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旅游地居民是旅游地开发的重要利益主体,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地开发效果、 自身生活等方面的满意度关系到旅游地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 鉴于此, 本文选取安徽省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调研地,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以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旅游发展能为旅游地带来就业机会增加、 收入提高等经济效益, 也会对旅游地的社会文化产生影响。 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旅游地居民满意度的研究, 多从居民感知、 态度、 满意度测评指标等方面展开。 居尔索伊(Gursoy)等从经济利益、 社会利益、 文化利益等角度评价旅游地的发展状况[1]; 普纳维拉万(Purnawirawan)认为顾客评价的积极性影响顾客的满意度[2]; 汪侠等通过分析后得出, 居民期望、 归属感、 旅游获益、 影响感知等是旅游地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3]; 张俊英等研究指出, 经济、 环境和社会是影响居民满意度的重要因素[4]; 黄华乾等将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划分为经济、 环境、 社会和文化四个维度[5]; 李宜聪等认为旅游地发展能够为居民带来物质和情感获益, 也存在一定的感知成本[6]; 陈南希等分析了居民对景区开发的经济、 文化、 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认知状况[7]。 已有研究对旅游地发展、 旅游地居民满意度做出了一定的研究。 然而, 关于乡村旅游地居民满意度研究较少。
调查问卷共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人口统计学特征, 主要包括居民的性别、 年龄等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为相关变量及其度量, 主要包括各影响因素的测量题项和满意度的测量题项。 借鉴已有国内外相关研究, 并结合本文调研地点的特点设计问卷, 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测量题项进行计分。 将“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赋予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鉴于调研的可实现性, 选取安徽省的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实证调查区域, 通过委托调研的方式进行实地调研。 同时, 采用任意抽样法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了线上调研。 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384份。 经过初步筛选, 剔除无效问卷, 得到有效问卷335份, 有效回收率为87.2%。
本次被调查者男性占47.5%, 女性占52.5%; 20岁以下占19.4%, 21—30岁占40.3%, 31—40岁占18.5%, 41—50岁占14.3%, 50岁以上占7.5%; 60.6%的被调查者在当地居住时间为5—10年, 5年以下的为14%, 11年及以上的为25.4%。 88.7%的被调查者所在地区进行了旅游开发; 77.9%的居民参与了当地的旅游业建设。
为保证数据结果的可靠性, 采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对量表进行信度分析, 以Cronbach’s α系数来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 检验结果显示, Cronbach α系数为0.783, 说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 通过了信度检验。
采用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 统计结果显示,KMO值为0.780>0.7, 显著性为0.000, 可以进一步做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 共提取出6个公因子。 因子分析结果、 各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检验结果以及因子命名如表1所示。
表1 因子分析结果
基于以上数据统计结果, 得到本文的潜变量和观测变量, 如表2所示。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旅游地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 结构模型图如图1所示。 进一步检验模型与数据的拟合度, 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图1 旅游地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图
表2 潜变量及观测变量
由表3可知, 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χ2/df小于3, 拟合优度指数GFI大于0.85, 比较拟合指数CFI大于0.9, 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小于0.08, 表明模型拟合度较高。 规范拟合指数NFI大于0.9, 拟合指标达到理想标准, 模型与数据拟合度较高。 模型的结构方程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数据拟合结果
分析表4的模型运算结果, 根据CR临界比和P值可知, 乡村旅游地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经济水平、 区域发展、 生活质量、 生态环境、 风险感知。 地方文化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P=0.428)。 乡村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与风险感知之间呈负向的相关关系。
表4 结构模型的路径系数和假设检验结果
经济水平对乡村旅游地居民生活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作用, 经济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 居民生活满意度提高0.072个单位。 其中, 增加居民就业机会(0.603)和增加家庭收入(0.594)这两个变量的影响程度较大; 区域发展对乡村旅游地居民生活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作用, 区域发展每提高1个单位, 居民生活满意度会提高0.209个单位。 其中, 地区知名度(0.548)和产业格局多元化(0.540)这两个变量的影响程度较大; 生活质量对乡村旅游地居民生活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作用, 生活质量每提高1个单位, 居民生活满意度提高0.18个单位。 其中, 完善基础设施(0.542)和改善居住环境(0.516)这两个变量的影响程度较大; 生态环境对乡村旅游地居民生活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作用, 生态环境每提高1个单位, 居民生活满意度提高0.008个单位。 其中, 环保意识增强(0.753)和有效保护景点(0.826)这两个变量的影响程度较大; 风险感知对乡村旅游地居民生活满意度存在负向影响作用, 风险感知每提升1个单位, 居民生活满意度降低0.724个单位。 其中, 自然环境破坏(0.778)和文化特色流失(0.721)这两个变量的影响程度较大。
本文以安徽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调研地, 通过问卷调查探究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水平、 区域发展、 生活质量、 生态环境、 风险感知均为影响旅游地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 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 提升乡村旅游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可深入挖掘当地旅游文化资源, 激发旅游开发潜力, 打造自身旅游特色, 以此吸引游客, 让居民从当地旅游业发展中获取物质报酬。 在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 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第二, 促进区域发展。 应借助旅游业的带动效应, 加快相关区域内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 如餐饮业、 住宿业、 零售业、 交通运输业等。 完善产业格局的多元化发展, 提升地区的知名度。
第三,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应借助旅游产业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改善居住环境, 包括公共交通、 水电气、 道路改造、 照明设备等。 可挖掘当地元素改造居民住宅, 构建和谐的居住环境。
第四, 改善生态环境。 要促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同时, 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增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 有效保护乡村旅游环境, 营造静谧休闲的旅游氛围。
第五, 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 当地居民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但感知风险的存在会负向影响居民的支持度和参与度。 因此, 应有效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风险, 如采用智慧化旅游方式解决交通拥堵、 自然环境破坏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