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婆娑

2022-04-12 08:21潘春华
国土绿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榆钱榆树

潘春华

榆树,又名春榆、白榆等,为榆科落叶乔木,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及西南各地。榆树花先叶开放,在叶腋处呈簇生状,进入四月中旬结成翅果,即“榆荚”,俗称“榆钱儿”。榆树树干通直,树形高大,虬枝茂密、绿荫婆娑,适应性强,生长快,是城市绿化、行道树、庭荫树、工厂绿化、营造防护林的重要树种。其老茎残根萌芽力强,可制作盆景。

我国榆树栽培历史悠久,先秦时已广泛栽植。《诗经•唐风》中提到过榆树:“山有枢,隰有榆。”汉代有“垒石为城,植榆为塞” 之说。唐代长安,大街两侧及排水沟旁皆广植榆树和槐树,且株行距离整齐划一。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甘井镇境内存有一棵南北朝时期的古榆树,距今已有1600 余年的树龄。该树高近20 米,主干粗大,树身7 人合抱。树冠覆盖面积242 平方米,树根凸露地面,盘根错节,酷似蛟龙卧地。更为神奇的是,树身表皮极似豹皮纹身,四季色变,甚为罕见。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榆钱的诗词佳话。唐代诗人施肩吾《戏咏榆荚》诗曰:“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知尔不堪还酒家,漫教夷甫无行处。”北宋诗人欧阳修在《和较艺书事》中写道:“杯盘饧粥春风冷,池馆榆钱夜雨新。”清代诗人郭诚在《榆荚羹》诗中赞美:“自下盐梅入碧鲜,榆风吹散晚厨烟。拣杯戏向山妻说,一箸真成食万钱。”

清乾隆时,有一落魄文人无意中写了一首榆钱诗,竟引出一段惺惺相惜的佳话。某年,“随园老人”袁枚偶过河北良乡,见旅舍壁上题有一诗:“满地榆钱莫疗贫,垂杨难系转蓬身。离怀未饮常如醉,客邸无花不算春。欲语性情思骨肉,偶谈山水悔风尘。谋生消尽轮蹄铁,输与成都卖卜人。”末书“篁村”二字。袁枚读后大为激赏,便写了一首和诗,内有“好叠花笺抄稿去,天涯沿路访斯人”之句。可是人海茫茫到哪儿去访这位篁村先生呢?不想十几年后,袁枚在一友人家里见到一位名叫陶云藻的客人,知此即是“篁村”后,大喜,述前事。两人感慨久之,遂订交成好友。

榆树既没有槐的才干功名又无柳的姿态风流,之所以能赢得古人青睐,概因它的叶、花、荚、皮、根皆可当粮充饥,是一种“活命树”“吉祥树”“救荒树”,是历史上灾荒年景的“救命”树种。

榆钱

《本草纲目》记载:榆嫩叶炸,浸淘过可食……三月采榆钱可作羹(汤),亦可收至冬酿酒。瀹过(即浸渍后)晒干可为酱,即为榆仁酱也。榆树叶纤维少,味道不苦不涩,是荒年填补粮食空缺的主要食物来源。榆树花和榆钱,串串诱人,是天然的营养食品。《帝京景物略》云:北京每到四月,“榆初钱,面和糖蒸食之,曰榆钱糕”。榆树的皮和根均可当粮充饥,把榆树皮的外层老皱皮刮掉,将里边的一层嫩白粘皮揭下来用石头砸烂,再经过数次淘洗过滤晒干后,就可以掺上些粗粮、谷糠或野菜捏成“榆皮粉窝窝头”吃。

青黄不接的春荒之际,吃没了榆树花、榆钱,再吃榆叶,吃净了榆叶就干脆扒榆树皮充饥。在历史上饥肠辘辘的年代,榆树的价值便突出了。先秦时人们已发现了榆树的救荒功能。《神农本草经》称,榆树皮“久服轻身不饥,其实尤良”,将之与“槐实”“枸杞”等,同列为“上品”。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荒岁,农人取皮为粉,食之当粮,不损人。”

因为榆树有这些特殊用途,所以古时家家不忘栽上几棵榆树。民谚云:“栽下榆树防饥荒,家有榆树心不慌。”东晋辞官归隐的陶渊明,在院中便栽植了榆树,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每到柳絮飘逸的春季,采摘榆钱成为一景,真所谓“柳絮飘逸似雪花,榆钱糊口可当家。攀枝哨鸣孤胆在,暗许心愿意无瑕。”

古人对榆树的俗称“榆钱”也很在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榆”条释称:“其木甚高大,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榆钱”谐音“余钱”,古人栽植榆树,也有讨口彩、求吉利寓意,即所谓“ 榆钱、榆钱,家家余钱”“阳宅背后栽榆树,铜钱串串必主富”。

中医认为,榆钱及榆树的皮、叶、根皆是治病除疾的良药。榆钱味微辛,性平;皮叶味甘,性平。榆钱有安神健脾功效,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白带等症;皮、叶可安神、利小便,适用于神经衰弱,失眠,体虚浮肿治疗。救荒时,榆树的食药价值更为珍贵。

然而,明文震亨《长物志》则另有理解:“槐榆宜植门庭,极扉绿映,真如翠幄。”清代名医陈庭敬在《堪舆手记》中也说:“宅第欲求人安逸,东种桃柳西榴榆,南种青梅与红枣,北种杏花高树立。”因为榆树的枝叶可挡住西晒太阳,故栽于宅之西最佳。

猜你喜欢
榆钱榆树
榆树皮妙用可治畜病
榆钱
勘探老工人胡老六
老榆树下的等待
心底的榆林
又是榆钱飞满天
采榆钱
鲜嫩清甜榆钱饭
记忆中的老榆树
四年级阅读训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