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翰堂镇下山村(陈旗海/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自古以来,农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农业发展的根基。建设灌溉便利、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更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计”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为春耕备耕奠定了基石。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自2017年以来,江西启动实施了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得到提升、粮食产量得以提高。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江西新增耕地面积超过9.54万亩,耕地质量等别平均提高0.5等,亩均增加粮食产能50公斤以上。在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平均土地流转率76.9%,高出全省近30个百分点。
但与平原地区相比,以江西为代表的南方地区,丘陵山地多,田块坡度大、较分散,连片面积小、位置偏,导致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居高不下。据2017年至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江西省平原、丘陵和山区高标准农田年均每亩建设成本约为3000元、3300元和3600元。中央财政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每亩1000元左右,江西统一提高到每亩3000元,共需资金约348亿元,即每年87亿元,但每年财政投入不到40亿元,年度资金缺口近50亿元。
如此大的资金缺口如何补齐?为破解这一难题,江西率先在全国从省级层面统筹整合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探索建立“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使用新机制。为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省财政将中央和省级用于农田建设方面的资金应整尽整后,资金仍有不足的通过发行高标准农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进行募集。自2019年7月4日,江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全国首只高标准农田专项债券起,截至去年1月底,已累计发行高标准农田专项债券78.39亿元。
由于高标准农田专项债为创新品种专项债,国内尚无先例可循。为确保债券发行顺利落地,江西明晰了部门责任分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提供项目基础资料;各级财政部门、相关债券发行顾问机构负责债券发行信息披露材料的组织和申报工作。为达到专项债发行要求,江西深入挖掘高标准农田实际收益能力,提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益和耕地质量产能提升收益作为偿债的主要来源。
此外,江西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区,“田保姆”“田长制”成为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干部口中的高频词。每个村都设立了永久性管护标志牌,注明了管护职责、管护目标、保护面积、范围、示意图、责任村组、巡查员以及“田长”姓名和举报电话。“田长制”建立后,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公众参与、齐抓共管的高标准农田管护局面。
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江西的纵深推进,使农田达到“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的理想状态,有助于农机在田间充分发挥抢农时、省劳力、增效益的作用,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加速提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去年,江西先后开展“百日大会战”“专项整治”“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等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达到2305.7万亩,并全部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同时划定水稻生产功能区2802.28万亩。
新年伊始,江西加快317万亩在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确保春播前保质保量完成田间工程建设,并同步科学推进2022年度290万亩项目建设,支持在旱地、丘陵山区整县、整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
经过统一规划和集中改造的高标准农田成为了今年春种春播的“主战场”,农户们种粮的积极性日趋高涨。
《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全省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079万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305万亩;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330万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793万亩;2021年—2030年完成166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规划》的出台为江西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目前,江西各地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2月底,九江市柴桑区马回岭项目区机器轰鸣,2台农机正在田里来回穿梭、平整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即将收尾,下个月就要流转出去,投入春耕生产。去年11月,马回岭镇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已平整土地3940亩、现浇渠道4600米、铺设机耕路14700米、建设提灌站2座。项目完工后,小田变大田,更有利于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该地区的土地流转价格也从180元/亩涨到360元/亩,村民喜得实惠。
为确保工程质量,柴桑区从项目开工到单项工程验收全过程监督工程质量,实行“乡镇管控、专业监理、群众监督”三位一体的质量管控模式,对项目进度滞后、质量管理不力的标段下发整改通知,确保建好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藏粮于地”。
柴桑区还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基础上,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园区等项目,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投资参与建设,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美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农田综合产能、休闲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