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必须做到,要做就做最好;钱财可以不要,诚信永不可失!这是我一生的道德追求。
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亲身经历并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1984年,我以几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心有不甘的我怀揣梦想来到北京,在一家建筑工地干零工,别人用十分劲,我就用十二分劲,边干边学。经过一年的艰苦锻炼,我领到了全队60人中的最高工资——每天5元钱。第二年,我带领家乡60多名农村青年组建了自己的施工队伍,奔波在北京、宁夏的建筑工地上。
1988年,我率领150人的施工队来到北京亚运村9号楼工地。当攻坚战进入关键时刻,有一支队伍施工速度缓慢、质量下降,影响了总体进度。见此情形,我主动到亚运会筹备处请战,并立下了军令状:“保证一个月赶上其他施工队的进度,两个月超过,一直保持到领先封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队的施工速度以每月3层半的速度神速前进,一个月果真赶上了其他施工队伍,最后提前20天完成任务。亚运村工程总指挥部在庆功会上命名我为“优秀施工队队长”。
在建筑领域,有时会出现拖欠工程款、劳务费的现象。每当甲方资金不到位、资金周转困难时,我就用自己的房子和小汽车抵押贷款,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我深信,“信用即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从事建筑业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拖欠过农民工的工资。
我们历来把信誉看得比金钱更重!建筑工程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即使不挣钱,也要创出自己的品牌,绝不能偷工减料,敷衍塞责。记得1999年10月初,北京首届高科技产业展览周开幕在即,但展棚搭建出了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请求北京市建委推荐一支全北京最过硬的建筑队伍。北京市建委领导通知我:“此任务非你莫属。”我立即从分散在京城各处的工地中选定一批精兵强将。由于恰逢“十一”黄金周,北京全城交通拥堵,如果工人乘公交或班车接送,半天也赶不到。我要求工人就近打的,结果不到一个小时,150名工人分乘30多輛出租车全部到达工地。第二天凌晨2时,展棚完工。最后一算账,大半工钱都付了打车费。但善打硬仗的河南“周国允建筑队”因此又名声大振。北京市建委领导夸我队是“基建狂魔”中的佼佼者,说我“关键时刻从来不掉链子”。这种能打硬仗的道德信誉是我率队在刻意的道德教养和道德磨练中摔打出来的。
为了国家民生工程、重点工程,即使豁出自己的一切,也要有个满意的交代。我们就是以此作为奋力打好国家基建硬仗的“道德支撑”,用严格的道德教养不断为此加力。2003年4月,北京市“非典”突然蔓延,原有的病房满足不了隔离病人的需要。北京城建集团将这次抢险任务又交给了我们青年突击队。我很清楚: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干好这项特级特大的良心工程。当时我们青年突击队的7名共产党员,向公司递交了一份“保证书”,誓死保证工程任务高效完成,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经过四天三夜的苦战,面对近在咫尺的“非典”患者和一辆辆从身边驶过的救护车,我们全队没有一人恐惧,没有一人退却,更没有一人临阵脱逃。我们真正做到了冲在前、干在前,圆满地完成了医院改建和小汤山医院的创建任务。北京市领导说:“你们为首都防治非典立了大功了!”
2004年1月,国家体育场的鸟巢工地公开招标,我们一举中标。我们施工的标段在工地上提前13天完成任务。在“奥运”工程指挥部,奥组委、总工会、08办举行的几个劳动竞赛阶段评比中,我们每一次都是以优异的成绩名列第一,创造了令人称赞的“鸟巢速度”和“鸟巢精神”。
随后,我带领青年建筑突击队先后参加了国家体育馆、奥运村、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航站楼、全国人大办公楼、APEC峰会主场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210多项工程,建筑面积700多万平方米,合格率达100%。这些工程中,57项获长城杯奖,6项获得全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1项被评为国优工程。“周国允突击队”就这样成了北京建筑行业中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历经人生的风风雨雨,历经非凡的角色转换,我和全队同志一直在用自己的精准行动一丝不苟地践行着这句道德箴言。
新时代新征程上,基建工人双肩担子格外重。“生命的价值是由每个人自己创造的。只有依靠自我的执著与努力,才能为生命挥洒绚丽。”这是我们为奋进新时代的“道德支撑”不断加力加油的誓言,我们一定会把它变成再创辉煌的行动!
(朱晓健、苏迅组稿,责任编辑:仇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