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和刚
摘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带领广大农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破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秦巴山区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包括农业项目易受灾害影响、产品销售难、经营管理效率低等困境;其次,从政策惠利、基础设施建设、闲置资产利用、文化认同、资源好感、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带去游客、搞活经济等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对促进秦巴山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可能;三是从资源、区位交通、周边环境、制度四个方面条件介绍了秦巴山区乡村旅游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条件及可行性;最后从发展思路与目标、推进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提升集体经济组织的旅游管理服务和保障能力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集体经济;乡村振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抓手。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了彻底解決,自我“造血”功能明显提升,这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通过产权改革,各地区均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股权量化明确集体资产权利归属,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集约化利用资源,发展各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经济,进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让生活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群众一起分享改革带来的好处,这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巩固提升现有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然而,从各地区发展现状来看,资源整合规模化生产,能产生集约化效应,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农副产品,也美化了乡村,但是也面临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集中整合的房屋闲置问题,产业高投入低回报问题等,严重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而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机会,农家田园生活、农耕文化体验和农家乐的兴起将使闲置资源资产得到有效利用;大量的乡村旅游人群,带动旅游带货和农家餐饮发展,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平台;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出属于当地的地域品牌,增加了农副产品线上销量,甚至衍生附加价值效应;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模式,增添了乡村游的体验感,采摘文化、垂钓文化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旅游目的地服务,增加了当地的务工收入等一系列利好。
乡村旅游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提供了化解路径,也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任务落实。有许多专家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旅游的研究,李韬(2021),认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保证。王晨光(2018),认为我国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应该立足于农村集体经济基本制度,推动我国乡村旅游事业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发展。孙九霞(2021),认为新时代背景下,旅游发展可以助力于国家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政策目标实现。吴正海(2021),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刘彬(2021),认为集体化乡村旅游发展有利于当地农民致富、有利于当前农村市场化开发、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内财产。正如所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乡村旅游发展也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所以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到底有何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又如何发展乡村旅游业?基于此,本文以秦巴山区位于陕南的安康双河镇为例,分析秦巴山区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实意义,以期望解决类似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和对策。
一、秦巴山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
秦巴山区是2020年实现脱贫的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地跨陕、甘、川、渝、豫、鄂六省市,其主体位于陕南,约占国土总面积2%,区内乡村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秦巴山地区各地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脱贫攻坚战期间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资源要素配置、利用效率,将村民资源性资产(土地、林地等)量价折股到产业项目,发挥自身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抓产业、建基地、创品牌、增效益,调整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村民自愿出资入股和用活用足各类扶持资金,走合作社领头、群众参与、抱团取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但也面临诸多问题,秦巴山区地域宽广,地形复杂,受各种因素制约,各地区发展情况并不均衡。
(一)以农业产业为主的农村集体经济脆弱性显著
农业产业是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最有利的资源,秦巴山区农业产业主要以传统方式为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农传统农业产业均是靠天吃饭,易受病虫害及连阴雨、强降雨、冰雹等自然灾害因素影响,遇到灾害天气就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影响收入,2021年8月份某段期间,秦岭山区遭受大到暴雨,据陕西省安康市官方网站报道数据显示,白河县境内出现强降雨过程,雨量大,时间长,农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受灾面积266.794公顷,水毁田块29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07.4万元,受灾养殖户54户,倒塌圈舍47栋,面积4018平方米死亡家畜241头、家禽1966只,冲走各类鱼类3万斤,损毁养殖设备14台,饲料损失60吨,直接经济损失337.2.2万元。汉阴县因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1891公顷、成灾面积达到1356公顷、绝收面积达到623公顷,蚕桑、猕猴桃、茶叶、林果等经济作物受灾199公顷,绝收63公顷,设施农业受灾面积41公顷;农田水毁214公顷,堰塘严重损毁22口,农田渠道损毁49000余米,集水井101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100余万元。
(二)以农产品为主的商品销售渠道不稳定不通畅
农产品的销售是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建立增收的最终环节,销售难必将是制约发展的瓶颈。集体产业规模化生产效应,产出大量的农产品的同时,也是对销售环节的极大考验,辛苦生产经营出来的产品却卖不出去,地贱伤农,会造成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信心不足,农民担心一旦大量生产会造成产品过剩,不敢放开手脚大干;而签订的各种订单生产农业,存在很大违约风险,合同履行过程缺乏约束机制,往往流于形式;有的产业即使回收,收益与农民期望也有较大差距,政策引导发展的产业项目重视前期发展,不重视后期跟踪服务,管理不到位,也会导致许多产业发展到中途夭折,投资投劳见不到收成,几年下来村集体对主导产业发展失去信心。加之秦巴山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道路交通条件有限,小额农产品运输渠道尚不发到,产品成熟后不能马上投入市场,严重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发展。例如:秦巴山区东段的陕西安康旬阳市双河镇,2016年以来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整合村内资产,设置股权,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依托当地有利土地资源,传统产业和引进高效产业发展实验相结合,全镇村集体共发展稻田养鱼23公顷(预产175吨),烤烟32公顷,“突尼斯”软籽石榴50公顷(年产375吨),甘薯23公顷(年产945吨),中华蜜蜂650箱(预产3.5吨),猕猴桃、甜柿子、设施大棚等其他产业12.7公顷(预产432吨),带动全镇村集体经济增收。但是完成农产品的销售才是集体经济的最终获利环节,陕西省是农产品生产大省,规模化生产方式势必造成部分产品供过于求,另外产销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单一、不利天气等因素影响和区位环境限制,容易导致山区农产品销售难,滞销是当前的主要问题。2018年据陕西网络舆情监测统计,农产品滞销信息达3545条。
(三)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经营管理效率不高
目前各地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均建立了相应管理制度,制定了合作社章程,有自己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明确了管理者职责,促进合作社经济发展,维护和保障股东合法权益,但很多地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各种制度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多流于形式,合作社的管理水平还不高,监事会作用未发挥,运营过程缺乏有效监管;部分村干部尚缺乏认识,或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无信心、无规划、无措施,农村劳动力缺乏更缺乏专业管理人才;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成本控制有漏洞,管理混乱而导致生产效率不高等。
2019年陕南地区旬阳双河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吸纳全体村民加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最大限度发挥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产业经济。在集体经济具体经营项目上,双河镇结合各村的自然禀赋、区位条件等情况,逐村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实践。抢抓政策机遇,争取各项扶持资金共计876万,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启动资金。同时开展广泛宣传动员,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村干部带头开展资源自筹,以土地流转、合作社务工等方式主动自觉参与集体经济生产发展上来,为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开展独资生产经营(利用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自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生产经营)、参股联合经营(出资与经营稳健的市场主体联合经营,按股分红)、资金投入收益(采取短期或长期投资,获取固定收益)、资产租赁经营(置办的经营性固定资产或设备、设施,采取租赁方式获取租金)、资源承包经营(将集体土地等资源性资产或者以集体名义租赁土地经营权,采取公开协商、拍卖等方式流转经营,集体获取承包费)、服务集体成员(开展培训、推介、协调、政策法规宣传、跟踪服务等方式,组织劳务有序输出和提供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生产的农产品产、供、销服务)等办法,进一步搞活村集体资源资产,实现集体增收。政府作用使双河镇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绩,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管理服务的不到位,制度作用未发挥,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自我造血功能仍旧力量微弱,集体经济效益依然低微,投入成本与效益相差甚远,年净收益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二、乡村旅游破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的机理分析
农村集体经济大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村集体发展打破瓶颈提供了契机。政府出台了系列支持促进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有些地方更是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方面,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类型多样、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这势必将给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惠利政策。一是旅游资源将进一步开发,村内道路、水、电、信息化、垃圾和污水处理,停车、环卫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使旅游保障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乡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必将改善乡村环境;二是资源资产方面必将进行整合利用,古籍建筑遗址、康养、农业精品园、农业公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农业庄园,观光、休闲度假及乡村民宿、养老等项目需整合利用山地、森林、水域、地热冰雪等资源和农村土地、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等资源,提升乡村景观,实现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利用与开发;三是在民俗文化方面,文化展演、文化体验,开发地方特色服饰、手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利于传播文化,宣传当地的风土人情,提升游客的文化认同,增加对当地资源的好感;四是在管理服务方面,有利于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是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全体村民带来了红利,因此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村集体经济创造的效益是属于全体村民的,这也会引导当地群众更加注重提升个人服务素质、文明习惯和管理水平,从长远来看,这也就解决了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人才匮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乡村旅游为村里带去了大量的游客流量,衣、食、住、行、娱等伴随旅游消费活动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也引入了大量的发展资金注入,用于投入各种开发经营活动,增加了账面的现金流,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需要因地制宜操作。
三、秦巴山区乡村旅游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秦巴山区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丰富
秦巴山区内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人文环境,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基础坚实,有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区内地貌特点错综复杂,多山地丘陵,有汉中、安康、商丹等盆地;有独特的气候条件,海拔高度气候变化显著,降水充足,土壤肥沃;山区是淮、汉、丹、洛等河流的发源地,跨长、黄、淮三大流域,秦岭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山区是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是物种宝库,有各类种子植物和名贵中药材,有多种国家级一二级保护植物,还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自然旅游资源众多。
秦巴地区是人类文化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祖脉和中华文化重要象征,巴蜀文化、三国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有多处世界文化遺产地,区内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双河镇位于秦巴山区腹地,陕西省东南部,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光照和雨量充足,生物、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丰富。在资源资产和基础条件方面,双河镇各村农村集体清产核资清理资产总额(含非经营性资产)1.353960042亿元,资源性资产27013公顷,其中农用地中耕地3655公顷、林地23083公顷。镇内山水风景、人文景观多处,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杨氏古民居,西有西岔田园风光、大幢瀑布、古墓岭、天门山、八卦山、水洞沟、老爷山、龟山寨等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自然基础条件。
(二)秦巴山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区位交通条件便利
秦巴山区内交通运输网公路网密布,有襄渝、宝成、西康、宁西等铁路,沪陕、福银、京昆、二广、沪蓉等高等级交通运输公路。十四五,国家在区内确定了一批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改扩建等重点规划建设项目,规划打造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主通道布局,必将使秦巴山区的整体交通运输能力得以提升,缩短与周边的时间距离。2011~2020年脱贫攻坚期间,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工程,使乡村实现村村通路目标,形成村级道路网格,确保农村交通畅通无瓶颈;地区重点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使各地区对外道路全部打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这都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
双河镇位于旬阳市东北部,距县城78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一是旬阳市地处三大经济区交汇地带,可以承东启西、连通南北。有襄渝、西康铁路及复线,316、211国道,西康高速、十天高速公路穿境交汇,汉江航道直达长江,公路总里程达5368.2公里,是陕南重要交通枢纽。二是双河镇东与蜀河镇接壤,西与白柳镇毗邻,南与关口镇相连,北与湖北省郧西县为界,县内的大北环、小蜀三级公路贯穿全镇,是旬阳县东区的交通枢纽,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副)中心。全镇通村公路达100%,水泥硬化路28条117.3公里,村村实现通电,卫星及有线电视覆盖全镇,程控电话、村民饮用自来水、联通、移动、电话覆盖全镇80%的区域。三是各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在脱贫攻坚政策期间,得到了极大改善,安全饮用自来水、稳定用电、宽敞硬化的通村水泥路、通信网络、村级医疗卫生室等设施配套更加完善,农村的居住条件更加安全舒适美观,有了更多的产业用房、公共服务用房及闲置房屋等。集镇硬化、路灯、公厕、学前教育、医疗、环卫等配套设施齐全,各种服务功能完备,是省市级生态、园林、文明镇,是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三)秦巴山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周边环境
秦巴山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突出,各类成熟的国家旅游景区使片区游客资源兴旺,加强产业开发和延伸,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加强旅游投资公司、地方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密切合作,对于开展区域旅游协作,提高旅游综合效益,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也有着现实意义。
秦巴山区周边有关中-天水、成渝、长江中游城市圈、中原等国家中心城市、重点城市经济发展区域;有南阳、襄阳、万州、达州等周边产业集聚城市,必将提升片区的辐射带动功能,使区域联系更加紧密,促进秦巴山区的发展,为片区提供了良好周边环境,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三峡工程等后续重大建设规划实施,将为片区带去更多的客流。
从整体旅游市场来看,双河镇镇内个体户908个、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174个,目前仍正常运营可接待游客餐饮住宿酒店9家,农家乐20家,年均旅游接待游客不足5000人次;旅游开发虽有投入,但开发进度依然缓慢,老爷山虽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开发,但建设进度滞缓;古墓岭项目在扶贫开发攻坚战中进行了初步开发,但因制约因素存在仍未获利;天门山、水洞沟虽得到多部门重视,但受资金掣肘尚未开发,村集体更无力独自承担;有园区资源52处,其中省级农业园区1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条件较为成熟,但产品销售问题一直是困扰持续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园区目前的销售路径依然有效,富硒大米、米酒、红薯粉等农产品虽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但是销售仍不理想。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显得十分必要。
(四)秦巴山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制度保障
党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战略,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都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文旅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地区关于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政策意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旅游村建设等相关政策相继出台。这一系列的政策利好势必将增强各地区对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信心。从走访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各地多数村正在制定具体的详细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主要负责人、村两委成员、群众代表等多数人了解开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性,非常愿意在本村发展乡村旅游业,希望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但也有诸多顾虑,主要认为需要政策资金的支持和对本村自然资源缺乏应有的乐观态度。
旬阳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迎来撤县设市,势必将有更多发展机遇,未来发展的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但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不过我相信我们必定将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发展。双河镇作为旬阳市的一个人口大镇、农业大镇、资源大镇,劳务输出大镇,一直以来发展都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趁着这趟发展的快车,带领全镇迈出新的发展步伐。
四、秦巴山区乡村旅游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旅游发展规划
要做好乡村旅游空间规划,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今年是布局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乡村发展规划先行,要抢抓乡村振兴历史机遇,制定长远国土空间规划,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从整体情况来看,秦巴山区乡村旅游业仍属于起步阶段,要立足区域实际情况,做好十四五期间乡村发展规划,为乡村旅游业发展制定规划依据,要立足各地各村资源资产禀赋,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并重,优化配置空间结构,科学把握各村的发展差异性,赋予地方特色韵味。要加大生态修复,提升田园生态质量和观赏水平,要规划好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保障,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要合理开发利用村内闲置资源,盘活资产,提升改造,赋予农家韵味。要规划打造自己的精品路线,按照村自为战、区域联合、抱团发展的思路,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品质。
(二)推进乡村旅游与农村集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促进乡村旅游与农村集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有助于产生相互促进的效果。一是依托乡村旅游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从农村独特的资源禀赋来看,传统的农业生产仍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因素,推进乡村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有助于突破目前面临的农副产品销售瓶颈现状,增加农村集体经济产品的产出效益。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当地文化演绎项目的传播,有助于游客产生对当地文化的认同,從而增加资源的好感;农产品品牌的打造有助于提高销售能力,增加效益,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无论是实现游客带货还是为当地农业品牌建设都提供了很好的宣传路径,提高乡村旅游业对农产品的宣传效应。二是立足农村资源资产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要依托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因地制宜,坚持长短结合,建管并重,综合群众意愿、地理气候、土壤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科学合理有序发展,努力形成“村有特点、镇有特色”的发展格局,稳定优质主导产业生产,发展综合种养(渔、狩猎)示范产业,打造一批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目的地,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要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利用与开发,整合利用当地的特色山地资源、森林资源、水域资源、地热冰雪等自然资源,提升旅游品位,打造观光、度假和户外运动乡村旅游目的地;要整合土地资源、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等资产,建设一批乡村民宿、养老等乡村旅游项目;要挖掘当地群众民俗文化,开发特色文化展演、文化体验活动及服饰、手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丰富旅游节目,打造乡村旅游吃、住、娱、购一体化消费模块,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知,提高乡村旅游带货能力和旅游宣传效应。三是融入区域旅游大局,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展。要融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格局,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打造区域内省道、县道等公路沿线和流域观光农业示范带和农业产业基地;要依托当地A+级旅游景区,建设赋予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业品牌,积极打造就近旅游产业消费圈,积极吸纳游客资源,延伸旅游产业的消费链和价值链。
(三)提升乡村旅游管理服务和保障能力
一是要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服务水平。要加大对旅游服务保障能力的提升,用活用好政策扶持资金,依照“政府搭台(组织协调、项目支持、资金扶持)+企业(合作社)承载(技术服务、订单销售)+集体经济带动(新型产业发展、群众积极参与)+贫困户收益(集体经济分红、土地流转收益、园区务工)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大对村内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停车、环卫等旅游保障设施进一步改造升级;要努力改善村内人居环境,组织好护林员、志愿组织、“女子护河队”等持续加大对村内人居环境整治;要加强对区内村内乡村旅游业的市场监管及监督,营造良好营业环境;要有序组织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能力、从业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管理服务品质;要持续开展新民风建设活动,提升群众旅游习惯和文明服务意识,以适应现代乡村旅游业发展需要。二是要加强旅游收入监管,促进集体经济持续健康运营。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监管依然存在诸多短板,需要持续探索更加稳妥有效的财务监管方式,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旅游业收入财务监管、过程监管体系,才能保障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持续健康运营。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财务审计监管体系,要加强对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者财务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和法律知识宣传,合作社要及时主动向股民公开必要的相关账目,接受群众监督;还要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统筹考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运营与发展、股民分红、管理人员报酬三方利益同时,要充分让股民感受到旅游业收益带来的红利。
参考文献:
[1]李韬,陈丽红,杜晨玮,杜茜谊.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的障碍、成因与建议——以陕西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21(02):54-64.
[2]王晨光.集体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与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8(05):34-42.
[3]孙九霞,徐新建,王宁,谢彦君,马波,章锦河,杨勇,李菲,廖婧琳,翁时秀.旅游对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作用的途径与模式——“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专家笔谈[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0):2604-2614.
[4]吴正海,范建刚.资源整合与利益共享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以陕西袁家村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2):70-79.
[5]刘彬,刘红,龙艳玲.集体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构成要素和规律特征[J].农业经济,2021(02):60-61.
[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
[7]覃建雄.我国限制与禁止开发区旅游扶贫创新发展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36(06):137-141.
[8]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J].农技服务,2018,35(06):1-3.
[9]张凡,胡永红,段德罡.秦巴文化旅游產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05):46-51.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