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化理论下的历史文化景观创新性开发的思考

2022-04-12 10:50李相东向柳璠林欣秋
商业文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三坊七巷文化景观景观

李相东 向柳璠 林欣秋

城市化进程的建设中,历史文化景观所承载的城市意向具有极其突出的地方价值。在当今社会的高速建设下,时常会忽略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开发再建设。当下,人们愈发注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与人们对自己城市的情感寄托需求,如何通过思考再建设创造出历史文化景观的现实价值成为其活化發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活化理论的解读启示,提出城市建筑与历史文化遗存的适配生态圈构想,通过内容分析法,分别从商业开发、区域规划、文景链条、内涵引领4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思考策略,并以长沙太平街、福州三坊七巷的当下情况为活化思考提供现实依据。

伴随着地理空间城市化的推进,这片土地上高楼拔起,在过去的20年里,城市建筑与规划出现全新的面貌,它们昭示着现代化的到来。而传统历史文化景观建筑群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渐渐演化成旅游胜地或者商业街区,但大规模生搬硬套的商业模式,并不适用于各地文化景观,掩住历史文化景观本身魅力与内涵的同时,也常出现缺乏持久的生命力等问题。许多学者为使城市特征更加鲜明,对历史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进行不断研究探索。杨俊等以南京为例,对时空演变的历史文化脉络和影响因素的探索和研究,使历史文化景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更突出南京的城市意象。何佳栖,贾玲利等把历史文化街区设为主要探索方向,探索了其演变发展的进程和内涵价值,并以山东潍坊市坊子区为例,从景观的角度提出相关意见。文化传承和商业开发之间需要互相平衡,协同发展,两者的价值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历史文化景观反映在不同时代其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和各地区和民族的地域特色与风俗人情,它是历史长河中的化石,清楚地记录了社会发展的轨迹,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保留和创新开发历史文化景观是很有必要的。如今,虽然在经济发展与弘扬文化上有许多机遇,但现阶段的历史文化景观在一些综合因素上也出现了问题,在商业模式、历史文化景观点布局、游客体感等方面有所欠缺。

与商业相结合带动经济发展

近几十年来,我国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加强,利用历史文化的魅力打造引人入胜的旅游胜地,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大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历史文化景观旅游变得热门,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占比提升,这不仅对第三产业的结构升级有较大助力,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占比的提升,能快速带动经济发展。

商业模式趋近大同周围商业区设置不合时宜

随着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融合,越来越多的景观开始了旅游资源开发。特色不足,商业模式单一成为了景观改造的一大问题。南京夫子庙是是南京市的景观代表之一,为吸引游客,夫子庙被大量地开发改造,古色古香的建筑外墙包裹着的却是现代化的内景,丧失了其原有的历史内涵。为促进游客消费力,对于夫子庙的商业开发如套用公式一般,与长沙太平老街、福州三坊七巷等老街的商业模式几乎如出一辙。

全国大多数景区周围的商业店铺或者装饰性空间也大多相似,在景区内设置商业步行街区、餐饮休闲区等,却没有考虑到那些商业店铺是否与当地的文化景观相匹配,像是在文化气氛浓厚的景观就不该把喧闹市井的店铺布置在其中。这些问题在很多景点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需要不断地优化景观资源结构,破除陈旧模式,构思出新想法。

历史文化景观错落游客印象模糊

历史文化景观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被动地散落于城市各个方位。随着城市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各大写字楼、地区商业、工业用地规模持续逐年扩张。以“面”的形式在空间上割断了区域内各景观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链接,呈现出较散落的空间现状。城市公共交通路线体系的蓬勃建设在给千家万户带来便捷出行的同时,它将城市以“线”的形式分割成更多方正区块,缺乏对文化景观衔接链的保护。

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游玩历史文化景观,更多的是想沉浸的感受其浓厚的文化气息。而事实却是大相径庭,据调查,游客到历史文化景观游玩,已经很难体验到其文化内涵,离开后对景区印象模糊,并不能很好的了解其文化背景。

太平街坐落于繁华的五一商圈内,街道由不平的石板铺成小路,走在街上古风韵味十足。不仅如此,太平街的交通十分便利,前接橘子洲大桥,后与热闹的坡子街仅一条马路之隔,是“老长沙”的一个缩影。街区有店面87个,以有名的老字号、长沙出名的小吃和字画、特色旅游产品为主,深受本地和外地游客喜爱,被评选为大众点评必吃街也成为国内城市热门网红打卡地。

缘起与发展

以太平街为中心,四周皆为著名的历史街区。清朝时长沙府在城内增开“太平门”,太平街的名号便出于此。西汉时贾谊,时任长沙王太傅时便居住在此。太平街在湘江的环抱下,依托优势的地理资源大力发展航运,楚地商贾皆聚于此,金融十分富足。

1938年,长沙城内发生了怵目惊心的 “文夕大火”。长沙大火焚烧了整整2天,全城大范围被焚,曾经繁华热闹的太平老街也于此时变成废墟。整治后太平老街得到修缮,集美食、娱乐、观光旅游为一身的太平街也成为了年轻人和外地游客游玩的热门网红打卡地。自长沙市致力发展城市经济和旅游业以来,太平街被有效保护并且成为重点发展对象,维护了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也弘扬了湘楚文化深厚的底蕴。

现状问题

太平街边多为建筑物,自身不具备自然资源,绿化用地面积较小,街道内相对较窄,供人通行使用,特别是节假日人流量多时人们更是摩肩接踵,容易发生不必要的意外,缺少广场等公共用地。

在人文元素上,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加强保护力度,比如有些传统的节日习俗——祀鲁班、花朝节、龙王节等已经消失;在这一带发生的革命事迹如长沙起义、两湖暴动等因为缺少宣传展示,游客们就算来游览了一番也并不了解;还有大量的老字号企业随着时代的推进而消失。

三坊七巷誉有“里坊制度活的化石”的美称。唐时的百姓们沿着“南街”这一轴线建设出一片规整的新村。以南后街为始,发展出这片对称结构的街区。历经历史长河的洗涤变迁,如今成为了福州市的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

里坊制度的代表

坊七巷始建于西晉末年,以南大街为中轴线,东西对称。内部有明确的分工,街道纵横交错。东边是塔巷、花巷、锦巷;西边是杨桥巷、黄巷、安民巷等。以南后街为中心,东七巷和西三坊对称分布。三坊七巷的布局精巧,有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开里坊制度之先河。

福州三坊七巷的现状和问题

客流量过大,环境问题严峻。在三坊七巷闻名的同时,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及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多数游客有着较高的文化以及素质,但是还是有极少数游客素质低下,对历史建筑造成极大的破坏。

景区过于商业化,传统文化气息薄弱。由于三坊七巷的较强地域闻名度,成为外来游客来福州游玩的首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三坊七巷早已成为商业气息浓厚的街区,入驻的商家更加注重的是售卖商品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三坊七巷内在历史特色文化的延续,南后街售卖的许多昂贵工艺品更是华而不实,与三坊七巷整体风格大相径庭。因此三坊七巷原有的文化气息已经渐渐消减,陷入趋于大同的全国商业街区圈。

我们在明确历史文化景观活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响应国家文物古迹保护号召的同时,提出了城市建筑与历史文化遗存的适配生态圈构想。增强历史文化遗存的叙事功能、提升互动功能、强化象征功能。把故事说出去,说的好,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依托品牌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核心旅游吸引物,形成强大旅游吸引力,吸引市场、游客、项目和相关产业聚集。同时重视内外部资源整合,打造外部价值网络,构建区域性旅游景区商业平台生态圈,打造无边界景区。

多产业嫁接公益化经营

以太平街、三坊七巷为例,多围绕美食类别的商业建设,商业形式单一。故尝试引进AR等新科技,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融合,与时俱进,增强各历史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活性。尝试多产业嫁接发展,创新商业模式,使历史文化景观具有当地文化特异性,城市发展独特性。撕去统一标签,打造独特的个性化景点。如文教类景点可对学生、教育工作者免费开放,而一些具有独特年代记忆的历史文化景观,也可针对相关人群免费开放。做到分类收费,公益化经营。根据其历史文化特色,明确历史文化景观发展定位,发挥其最大优势,吸引相适人群。

彰显区域特色创新规划功能分区

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力推进下,长沙的特色小吃在三坊七巷也有出售,福州的特色小吃在太平街也有身影,这让旅客们的旅游感知印象走向趋同。其实每一个景点都有自己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而商旅模式的固化却模糊了游客的旅游感知印象。

以夫子庙为例,就可以突出其为古代最高学府的地位,多多宣传孔子文化和文庙特色。有很多景点都是具备较为优良的资源优势,但因为没做好清晰合理、有特色的功能分区规划,使景点主题不够突出,资源发挥不到最大的作用。功能分区应该以游客服务为中心,充分展现景区文化魅力,突出景点形象,除了游客服务区、导览信息区等基本的功能区外,可以创新增设文化特色区、文创展示区、历史导读区等。

打造文化景观信息链

历史文化景观的存在和链接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独特魅力所在。当下城市内的历史文化景观已被现代化建设的交通运输系统、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以线和面的方式切割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链接。但再造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衔接是高成本、高风险的大工程,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发现有利因素,发展新优势。

依托于城市现代化的交通体系,我们可以考虑规划建设几条独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景观出行路线,以南京为例,将南京的历史文化景观大致分为设计景观、遗址、遗迹景观、建筑群落景观、复合景观。分别建设四条环状交通路径,交通线一串联传统皇家或私家园林、帝王将相的陵墓园区、寺庙等;交通线二串联各朝各代用于重大活动但目前已失去原有功能或彻底废用的历史遗迹或遗迹景观;交通线三串联单个或相连的历史建筑建构而成的群落、街区或村落;路线四串联人类宗教、艺术或历史文化等紧密关联的,又与城市自然山水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景观。

历史文化景观是一座城市珍贵的精神文明财富,承载着每一座城市的独特记忆,见证着城市的沧桑变幻,沉淀为每一座城市的独特记忆和标志。保护和修复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要立足当下,传承和发扬其深厚文化底蕴才能使城市的千年文脉得以延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为历史文化景观注入新的清泉,才能使历史文化景观这条河流“活起来”使其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健康发展,在发展中走向繁荣,在繁荣下源远流长。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基于特征识别与层积认知的南京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创新利用研究 ”(编号:202110327084Y )的研究成果。]

(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杨俊.南京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11):80-86.

[2]何佳栖,贾玲利.景观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A].西南交通大学2021.09.50

[3]龙玲.近代长沙的城市变迁与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5.

[4]史郭松.商业模式创新视角下传统旅游景区的发展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15.

[5]邢冬梅.民族历史街区文化景观与旅游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3.

[6]邱玉茜.近代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2):123-125.

[7]黄捷.广州漱珠涌历史文化景观旅游开发策略探究[J].文教资料,2016(24):47-48.

[8]高善鑫. 风景名胜区中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再生[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9]杨娜娜.历史文化景观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8.

猜你喜欢
三坊七巷文化景观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情感休闲文化与当代文学思潮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