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宪茹
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催生了养老金融的蓝海市场,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客户细分的新的发展机遇。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面临着从“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与集成解决方案”为中心,发展养老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进一步展示品牌的特性,扩大业务领域,挖掘客户需求,促进客户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资源共享,促进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升级。基于外部环境的新特点的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并结合商业银行的优势开发这个行业,本文创新财富管理业务,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养老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
长期以来,很多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年轻客群购买,但部分银行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财富积累为50岁及以上的客户群体达到了终身的生命周期处于成熟阶段,家庭生活较为被动,着力于财产安全以及传承财产。对于银行而言,老年客户带来了巨大的容量,他们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养老金融服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活动发展的新“蓝海”
第7次全国人口调查的结果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20年年底已达2.64亿,比率为18.7%,是轻微的老龄化阶段,预计“十四五”末进入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基本国情。“十四五”规划明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前些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加大养老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产融结合。
养老金金融起步较早,主要有两大业务模式。传统上,商业银行主要着眼于扩大养老金金融,包括社会保险存款,受托存款,账户管理,托管等养老金服务,采用了两种典型的业务方式。
中国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在银行内设立了独立职能部门,其中一些商业银行与下属基金公司合作,实现了养老金的完全许可证经营。个别银行试点设立专门的养老金管理公司。与养老保险公司一样,具有养老受托,账户管理,养老保障管理商品投资管理及发行业务资格。
保险系统业务的较早开传统的年金团险业务基础较好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年金金融优势集中在账户管理,受托管理业务,受托机构和受托管理的市场占有率保险系统相比相对较低。
养老金融整体布局加快,商业模式尚在探索。近年来,主要商业银行的战略是普遍提高养老金融的地位,加紧工作的整体部署,积极争取全面许可证经营,增强养老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构建养老个人综合服务和品牌。创新推出社区银行,养老服务示范点,农户养老贷款,"以房养老"等特色产品和服务。
通过引入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相关制度,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框架基本完成,这将使得商业银行改变业务,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养老金融服务产品的设计和经营。
1.路径优势。商业银行通过城乡经营网络、银行、atm、电话、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推进保险经办机构和加入对象加入便捷实用的服务对象,多渠道满足保险费支付信息查询、自助服务费用,社保账户余额查询和缴费明细及待遇需求等各方面的需求,利用网上银行,手机、微信银行、自助设备等移动互联网app渠道建立的线上、线下生态环境,利用银行理财后,再付款的保值增值服务的带动下不断深化银行和社会保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解决客户的市场地位,巩固和推进社会保险业务创新的转变。
2.顾客优势。无数个人和公共商业银行顾客,顾客拥有集团将涵盖社会各个行业,单位和个人有密切关系,更加直接、迅速的各种紧迫的需要和客户潜在需求可以理解,进而可以供应足够的银行商品。与其他金融需求相比,养老金融需求的基础性,长期性和潜在性影响更深,更容易被客户忽视。商业银行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挖掘客户需求,促进养老金融市场的发展。
3.资产管理优势。养老金是平民退休后的“大笔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是年金投资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拥有大量优质资产,可以更好地实现基金保值增值,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健康持续发展。在风险偏好方面,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理念更适合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
4.融资优势。商业银行可以发挥资金融通的专业优势,多渠道扩大资金支持,为养老产业链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养老产业项目的特点,适当加大对信贷资金的扶持力度。根据行业特点,发展前景和产业链价值,面向上下游产业链推进养老产业链融资。对养老房地产,医疗保险等投资期限长,资金需求大的行业,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主导,信托,保险等不同金融机构的优势,建立股份合作,股票投资,养老投资等多种投资模式。
5.产品的优势。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及时养老基金向国家重大工程和项目投资的把握商机的养老金股票型养老金奖产品、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投资的跟踪信息,积极合作,参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规模可以提高。同时,职业养老金,企业年金基本养老金外,公共资金管理客户的工资和福利计划方面的需要,着力引导,满足个人客户的创新养老理财方面的需求,银行版养老住宅力作出当代“住房养老金要探索。
6.品牌优势。商业银行为提高品牌影响力,可以扩大养老领域的公益慈善活动。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严格遵守企业社会责任,始终不忘回报社会,在教育、医疗衛生、扶贫、环保等领域持续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商业银行要全方位,全方位参与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强养老扶助方面的公益行动,为养老产业和服务业提供金融支持,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优质,方便的养老金融服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银发经济将成为未来的基本经济形态。
商业银行应当主动适应经济的新状态,完全分配养老金融的三大部门,抓住发展机遇,如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消费的升级,增加居民的养老金资产的积累,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大力拓展多元化金融工具,支持培育品牌化、数字化的优质养老产业客户,推动养老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价值链延伸,充分发挥金融力量,支持养老供给与需求同步发展。同时,实现养老金融整体收入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形成新的长期稳定的业务增长点。
提升老年金融服务内涵夯实业务发展基础
打造以投融資为核心的全方位养老资产服务机会。商业银行必须依托多元化的业务平台或成立专业的养老金管理公司,才能获得养老金三大支柱的全牌照;充分发挥银行的公信力,积极提升受托服务能力,发挥受托人的引领作用,推动养老金一站式管理服务全面发展;利用客户的资产和资源,提供项目推荐和资产管理、信贷服务等衍生投资金融服务,获得养老金资产管理链的核心价值,开发养老金产品、资产证券化、养老金等多元化金融投资产品目标基金等,连接养老金资产,并通过改善投资产品来提高资产投资的效率。加快三线养老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从国外经验来看,国内第三支柱养老金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可能是采用账户管理模式,即以银行账户为主的金融产品支付个人养老金和交易。
个人退休账户既是独特的又是封闭的操作,这将使商业银行有机会重新分配客户的个人资源。商业银行需要紧跟政策趋势,为机器人打造全生命周期、全机会产品研发和销售、个性化咨询服务。以二、三支柱个人账户为载体,加强交叉销售,实现养老金客户向银行个人客户的转变,准备好未来“大养老金”的个人账户。
扩大养老金融服务外延树立品牌形象
建立老年人服务的私人渠道,发展对老年人友好的资金。面对数字变革的发展,商业银行应利用社会网络和服务生活,在设备和环境服务费用方面达到最佳效果,并与社区社区合作大学等自我照料指导,或老年妇女,以顾客为对象,扩大互动强度和深度,推广到社区,将旧服务包括在内,推动发展转变,作为向幸存者及其家庭的重要渠道;更多地采用创新技术和技术,调整开发老化发展的渠道,修改客户形象,按需求展示和分配产品,并应对大客户之间“数字鸿沟”的挑战。
突破养老金融服务培育优质产业客户
扩大上游的营销,并获得大量的客户资源。不同企业的养恤金客户,重点是强有力的工业政策,商业银行促进良好的合作,通过企业转变,在诸如基于社区的公司的老龄农业改良和支助性项目等领域获得大量政府家庭支助服务,扩大国有企业或辐射下的养老金板块,使之成为高质量的项目。
此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技术、扶持能力,努力政府努力,制定“企业老年人的方案,通过合并,严格获取关键系列的数据,降低客户管理和业务成本,提供数据和批准信用评级,解决因财务管理不善而出现的老龄化问题;提高智能支付服务的互联网渗透率,在养恤金服务部门积极推行数字元人民币的试点应用,并帮助养恤金机构节省第三方付款,降低调整费用。
(东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廖霏,《我国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机遇和对策》,2014年.
[2]郭金龙,周小燕.长寿风险及管理研究综述[J].金融评论,2013(2):111-122.
[3]刘立峰.养老社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2(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