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掠兵了,快跑……”
潮汕许多老人的印象中,一提起“胡琏掠兵”,都记忆犹新。
1949年9月,国民党军官胡琏带兵途经潮汕,准备撤退台湾,他到处抓青壮年男人补充军队。被抓者如果逃跑,国民党兵便开枪射杀。这场兵祸导致许多家庭家破人亡,后来有的人能盼到回大陆探亲,有的人却一辈子回不到大陆,甚至阴阳两隔。一提起往事,当事者泪如泉涌!
小时候母亲讲给我听胡琏掠兵的事时,曾提起另一个故事:一个邻居碰到胡琏的军队抓壮丁,差点被抓到,在逃跑中经过伯公庙,碰巧官兵摔一跤,邻居赶紧跑,逃过一劫。
我总在想,能否借助儿童文学讲述这段充满着悲欢离合的时代故事?
这个念头冒出来后经常在我脑海里浮現。我应该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讲述?要塑造怎样的人物形象?要将故事放在哪个时代背景下描述?要借助哪些地方特色物品作为道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一位远房亲戚也是被胡琏掠兵到台湾,那时他的老婆怀孕,儿子才三岁。几十年过去,他直到退休都未再婚,念念不忘回大陆寻亲。通过老乡及大陆对台办等的帮助,白发苍苍的他终于找到亲人,与老婆儿女团聚。人生夙愿实现,一个月后,他在睡梦中安然逝世。
我决定以他的故事为蓝本,将背景设计在抗日战争时代与胡琏抓壮丁时期,借用家乡洋溢着特色民俗的生活用品“竹花篮”作道具,以儿童视角讲述台湾老兵悲欢离合的故事。
小时候我对胡琏掠兵的故事印象深刻,长大后我对台湾老兵的悲欢故事又多有听闻,源于这两点,我找到创作切入口,蓄积多年的创作激情喷涌而出。我几乎是一挥而就,伏案半个月,七千多字的小说《竹花篮密码》诞生了,于2011年初投稿参加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比赛。意外获得该奖,说明我的创作得到专家肯定,这给我带来莫大惊喜与鼓励,我坚定了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信念。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我们要善于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经过消化吸收,储存于素材宝库中,一旦找到新的创作突破口,优秀的文学作品将会在笔下诞生。
林毓宾,70后,出生于广东省揭西县棉湖镇,成长于揭阳市榕城,现居中山市。广东省作协会员,中山市作协理事。曾获广东省委宣传部征文一等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我和我的祖国”2019岭南童谣节征文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