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需求导向的绿色全民健身中心评价体系研究*

2022-04-11 12:20张民意黄勇张龙巍白晓伟
建筑技艺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标全民中心

张民意 黄勇 张龙巍 白晓伟

随着我国群众体育向贴近人们生活的社区化迈进,社区体育的概念由之而来——在特定社区范围内就近利用体育设施的娱乐性体育活动,使全民健身逐渐成为百姓生活的常态。作为社区体育的重要容器,全民健身中心成为满足我国群众体育需求的重要建筑,是完善社区与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市民日常健身并不需要专业的场地和宏大的场馆,而是需要兼顾便捷性与舒适性,具备日常化、精细化、复合化、多元化特征的健身空间和体育设施。在绿色可持续的大背景下,新兴建筑类型的建设更需要对绿色性能进行细致化把控。作为新兴建筑类型,全民健身中心在参与绿色评价时受明显制约,因此建立针对其特点的绿色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2006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引导了国内绿色建筑的设计发展,并推动绿色建筑技术以绿色性能为核心的应用。为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住建部分别于2014年、2019年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修订,根据国标衍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也日渐增多,体现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细致化发展(图1)。与前两个版本相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以下简称“新国标”)重构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增加了全装修、安全防护、耐久、全龄友好、健康、绿色建材等内容,推进了绿色技术的落实,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作为国家推荐的全类型建筑通用评价体系,新国标的特点在于其普适性和广泛性。然而,民用建筑类型多样、特点鲜明,尤其是高大空间公共建筑在使用人群、空间组成、环境要求、经营模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这些特点在普适的标准框架中难以得到针对性考量。因此,需要在现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种类的高大空间建筑进行精细化研究。

1 全民健身中心建筑的特殊性

全民健身中心作为国家大力推广的新兴建筑类型,与其他公共建筑有着明显区别。由于全民健身中心使用人群多样,为满足不同人群对空间及环境的多元需求,其主要使用功能更加多元化,而大空间的组织排布直接影响了功能的使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建筑定位复杂

全民健身中心的建筑性质非常复杂,集合了多种运动功能,相比其他体育建筑特点更加突出;其次,全民健身中心需要全天开放,针对不同民众的需求及经营消费模式制定稳定、常态、高频的运行模式;最后,全民健身是国家大力倡导的国民计划之一,其服务于民众的性质又使其更亲民化。全民健身中心具有多种建筑定位,大到建筑运营规划,小到建筑设计手法都需要严格细致的把控,才能让建筑本身更加绿色(表1)。

(2)功能布局复杂

全民健身中心需要满足民众多种多样的运动需求,各类运动场地组合的功能模式成为了全民健身中心的标配。大空间内部一般有三个或以上的运动功能并存,部分设置有临时观众席,功能布局复杂。因此,大多数建筑采用了将大空间层叠排布的空间布置方式,节约用地成本的同时有效减少采暖季的能源消耗。高度集中的布局也带来许多问题,比如大空间内部采光不均匀、过渡季自然通风较差及空间流线复杂等都亟待解决。

2 绿色全民健身中心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新国标属于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通用的评价体系,为体现以人为本,体系中把“生活便利”与“环境宜居”作为主要章节,分值及比例也更有倾向性。全民健身中心则更侧重于人们运动健身的使用过程,在大力推行新国标的基础上,对全民健身中心的绿色评价,需针对建筑类型特征进行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细化与调整。

表1 全民健身中心与比赛场馆特性对比分析

2.1 需求考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众的运动模式由原来的“室外单一粗犷型”向现在的“室内多样精细型”转变。在为民众提供多样化健身项目的同时,建筑本身也要满足健身安全、运动舒适、人性化运营等需求。因此,在对全民健身中心进行评价时,更应注意以下问题。

2.1.1 健身安全需求

民众在进行健身活动时,由于运动比较剧烈,身体经常会受到损伤,因此在建筑评价中应注意建筑设备及装修在健身安全方面的处理。同时,运动空间不仅要满足多功能使用,还要考虑公共空间与运动空间的结合,通过提高空间的流动性增加人们的交流(图2,3)。

2.1.2 运动舒适需求

人们在运动时会通过呼吸、排汗消耗大量热量,对温度、湿度的感知与平时不同,不适当的温度、湿度、风速等会影响使用者的舒适度,甚至增加其受伤风险。室内的物理环境需要维持较高的水准,并考虑民众在运动时和休息时的不同环境需求。因此,针对运动环境特征,提升空间整体环境品质的指标应在标准中体现。

2.1.3 健康运维需求

作为国家支持的非营利性建筑,全民健身中心更应该注意建筑运营及维护方面的绿色措施,在保持运动安全与舒适的基础上,可通过信息技术对建筑运维进行适时调整,尽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民众健身乐趣。新国标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述内容,但由于需要涵盖大部分建筑类型,标准较为宽泛,对全民健身中心特征的针对性不强。

2.2 数据细化

绿色全民健身中心评价体系需要在新国标的基础上对指标数据进行细化调整。新国标涵盖了大部分评价指标,全面且系统,以之为基础结合全民健身中心的建筑特征进行内容及数据的细化处理,将使条文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例如,新国标条文对建筑的适变性有所提及,在全民健身中心则要加入主要功能及基础设施适变性的相关条文;作为社区健身服务中心,其建筑的服务半径也需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在健身空间设置上,应更强调室外运动空间及公共空间的设置比例(表2)。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过程

2 美国科比学院哈罗德·阿方德运动中心可伸缩看台

3 法国Espace Pierre Tallagrand 体育中心攀岩运动与交通空间相融合

3 绿色全民健身中心评价标准解析

全民健身中心的建筑特征决定其评价体系应以全民需求为主导,从健身安全需求、运动舒适需求、健康运维需求等方面出发,对新国标进行针对性调整。《绿色全民健身中心评价标准》(T/CECA 20009-2021)(以下简称“《标准》”)主要有以下优化。

3.1 评价体系拓展

《标准》强调绿色健身的重要性,部分章节及条文需要结合建筑类型对评价体系进行针对性深化。在评价体系优化过程中,以新国标评价体系为基础,融入健身环境、健身便捷度、空间舒适度等条文要求。第六章主要对全民健身中心建筑的运行与维护进行评价,故调整“生活便利”为“使用便利”,增加健身设施及建筑运维等相关内容,并删除居住相关的条文;第八章在条文中重点强调全民健身中心室外场地的功能布置及环境优化,因此调整“环境宜居”为“环境适宜”(表3)。

表2 标准指标细化分析表

表3 标准评价体系对比与优化

《标准》评价体系需要对整体内容进行把控,让条文更有针对性。《标准》在新国标基础上融入建筑类型特点,针对各个章节的侧重点,进行评价体系的内容深化与表达。安全耐久是所有建筑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作为承载全民健身的建筑场所,其运动安全性应得到重视,因此健身安全是本章节着重强调的评价内容,如Gilded Iguana运动中心的拳击空间设置了防护墙及柔性地面,保障使用者的运动安全(图4)。健康舒适章节则更加注重建筑环境给使用者带来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因此增加了使用者运动舒适的内容,包括运动环境、健康用水以及运动视野的评价,如阿方德运动中心在窗外设置主题绿化,将绿色景观引入建筑室内,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图5)。使用便利则强调建筑在运营阶段的评价,而全民健身中心则更加强调绿色运营和对全民低碳运动的宣传,并且鼓励绿色出行,如Gilded Iguana运动中心结合场地和建筑设计了可供休息的自行车场地,通过场地设计鼓励使用者骑行到达(图6)。资源节约从“四节一环保”出发,从能源角度对建筑本体进行评价,全民健身中心则重点从室内空间入手,通过优化大空间达到节地的目的。环境宜居强调建筑场地及建筑本体对外部空间的影响,全民健身中心则应结合运动健身的特点,对场地绿化与空间共享进行评价,如阿斯克水上运动中心的可上人绿化屋顶,丰富了建筑外部场地的层次(图7)。提高与创新强调新方法和新技术,全民健身中心则鼓励利用数字化,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绿色设计。

3.2 评价条文补充

《标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满足全民需求为导向,从健身安全需求、运动舒适需求和健康运维需求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在新国标评价体系框架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条文拓展(表4),系统地完善了全民健身中心建筑的绿色评价体系,提升了建筑各方面的绿色性能和市民使用的便捷性与舒适性。

3.2.1 健身安全与空间适变

建筑安全性是实现建筑绿色性能的基础,安全感是使用者最基本的需求。与其他民用建筑不同,全民健身中心设有多种运动场地,不同运动类型对场地安全性要求不同,应更注重健身场地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标准》根据运动强度对场地进行分类,对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等强冲击性球类运动场地,设置缓冲距离、通行宽度、墙面防护、阳角防护等安全措施。健身场地的多功能使用可以为建筑提供多种健身的可能性,但同时要考虑防干扰措施(图8)。另外针对运动器械等设施,还要强调其维护、保养、更换及保存的便捷性。

4 哥斯达黎加Gilded Iguana 运动中心运动空间设置安全设施

5 美国科比学院哈罗德·阿方德运动中心室外绿化引入室内

6 哥斯达黎加Gilded Iguana 运动中心鼓励骑行

7 挪威阿斯克水上运动中心建筑屋顶空间的利用

表4 针对不同需求的扩展条文内容

3.2.2 运动舒适与环境品质

绿色建筑不能只关注节能环保等性能,更应回归人本,增强使用者对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使民众更加关注建筑的健康与舒适。与一般空间的舒适度不同,全民健身中心不仅要考虑空气品质、水质、空间通风、采光、噪声等舒适度要素,还要考虑使用者在运动过程中对健身空间的舒适体验(图9)。《标准》要求对室内运动场地及高大空间的热环境调节装置进行独立控制,保证对空间物理环境的自由调控,同时强调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被动式节能设计的重要性。建筑提倡建立饮用净水系统,并对其设备选用、消毒措施、水质等提出要求,全方位提升室内健身环境的体验感。舒适的环境能够让使用者心情愉悦,提高健身效率,进而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3.2.3 健康运维与数据监测

全民健身中心属于政府主导的非营利性建筑,而在建筑运行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还需消耗资源保证建筑环境友好。部分全民健身中心为了提高经济收益而减少运维投入,导致建筑室内外环境无法达到舒适标准。因此,需要从建筑内外环境入手,通过健康运维方式提升全民健身的获得感与便捷性。《标准》提倡自行车交通系统,并鼓励在室外场地设置专用自行车道和健身慢行道,建议设置供骑行人群使用的服务设施和共享停车服务区域。同时《标准》建议全民健身中心向市民全年开放,每周累计开放时间应高于98h,且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延长开放时间,并对弱势群体及经常健身的群体提供费用优惠政策。健康良好的运维可以提高建筑整体的绿色形象,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向民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4 结语

新国标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入了新的阶段。作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源头,新国标具备了较强的专业性和引导性,拓展了绿色建筑的内涵,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对国内建筑的绿色发展产生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对新国标及特定建筑类型特点的分析,形成针对全民健身中心的绿色评价标准。《标准》在优化现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抓住了民众的多元需求,从健身安全、运动舒适、健康运维入手,对评价指标进行针对性优化,整体把控建筑绿色性能与使用舒适度的平衡,使评价指标更具指导意义。希望通过《标准》的编制对高大空间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有效评价,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补充与优化,促进我国建筑绿色效能的全面提升。

8 美国科比学院哈罗德·阿方德运动中心柔性隔断减少各场地间的干扰

9 上海青浦平和运动中心合理的天窗布置使场地自然采光更均匀

* 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2016YFC0700200)之课题“北方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新方法与技术协同优化”(2016YFC0700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738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2008266)资助。

1作者自绘

2-9来源于https://www.gooood.cn

表1-4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国标全民中心
冬奥会“点燃”全民冰雪热潮
全民阅读优秀推广机构、推广人名单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美赞臣等19款海淘奶粉不符合“国标”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立案查处首例违法广告儿童安全座椅加“国标”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