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情况及管理对策

2022-04-11 16:56:23宋晓燕
医学前沿 2022年3期
关键词:综合医院医务人员

宋晓燕

摘要:医务人员是职业接触的高危人群。目前,我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还存在着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操作不规范、不合格率高等问题。建议采取加强培训、合理使用防护用品、规范医疗操作、完善职业防护管理机制等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职业防护氛围,确保其职业安全。

关键词: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保护

在我国,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尤为严重。SARS后,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务人员对医务人员的职业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各级医院也重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的培训,并开展了相关培训。然而,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管理仍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通过相关文献检索和研究,进一步了解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现状,发现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相关对策。

1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认知的现状分析

通常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为医护人员和保洁员,其中以医务人员为例,因为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大量的接触注射仪器,实施有创操作,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频率极高,但医护人员接受的职业防护培训较少,对整体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认知不足,自我的预防意识较差,日常工作中容易被输液针头、注射器等锐器所伤,加上医护人员因为自身操作技巧不熟练、心理素质较差,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发生器械脱落,发生医源性暴露损伤的概率极高。

医院发生职业暴露頻高发的是手术室和外科病区,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最大。从所有科室来看,职业暴露区域,当然与该科室的自身工作性质有极大关联。尤其外科医务人员需要,需要日常性进行清创、缝合、拆线、换药等有创操作,这些操作的运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除此之外,在工作中整理废物、给予患者动静脉穿刺、缝合等,也是十分危险的环节。而从我国当前的患者来看,乙型肝炎和梅毒的携带人群较多,这两项病例在医院诊疗阶段导致血源性感染的机会同样相对较大,尤其在医护人员中稍有不慎便会被器械所伤,引起感染。

2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对策

2.1加强培训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提升他们掌握医源性暴露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为加强培训;尤其在刚进入科室前,必须为其展开专业而系统的防护培训,在培训完毕后必须做实时演练。因为据有关统计表明,大约有超过80%的医源性锐器伤均可以预防。因此可以看出,在医院内部如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宣导,并做好系统的应急演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医源性感染。例如对于实习人员在完成岗前培训后,必须经过严格地考核方能上岗;这不仅是对实习人员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保护。从实际的培训应用来看,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提升医护人员对于医源性暴露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认知,在后续的工作中提高警惕性,加强对自身的保护意识。

2.2加强体检频率

在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提高,据统计表明,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大约有1.2亿;而丙肝病毒的感染率同样高达1.7%。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导致医务人员受到感染的机会不断增加。因此为了防止医护人员被感染,需要加强体检频率,例如在实习前、中、后三个阶段为他们进行全面体检;除此之外可以接种免疫疫苗,诸如较常见的感染病例,在有疫苗接种的前提下,必须强制性为医护人员接种,尽最大可能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2.3规范操作

在所有职业暴露感染中,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但是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不在于未掌握正确的操作手法,而是因为工作中缺乏监管,对职业暴露未引起重视,因此在医院医馆部需要制定专业的护理操作流程,并且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督,确保操作流程规范实施。另外在医院内制定相应的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流程文件,并向各科室加大宣导力度;尤其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必须加强日常中对他们的巡视,提高他们预防警惕性;如果医护人员在当日的工作执掌中涉及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操作时,院方应当安排老护理人员在场协同,尽可能约束他们保持正规操作,防止发生感染。

2.4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

在职业暴露感染中,除了正常的医疗操作感染外,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医疗废物处理不当所致;尤其在整理注射器针头时,必须格外小心,因为此类物品即便在带有手套,如果操作不谨慎,同样可能被扎破,引起感染。因此对于实习护理人员来说,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同样需要调配老护理人员在场监督,保证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按照正确手法进行,保证医疗废物规范处理。

2.5完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体系

目前,职业暴露造成的身心损害、职业安全等问题已引起全国的关注,一系列法律相继出台。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转变观念,树立全面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和职业健康管理办法,通过建立和实施防护体系,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要在争取国家立法和政策进一步支持的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当地或本院实际的防护体系,制定和实施职业防护措施,从而有效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2.6建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平台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动报告率较低。卫生部门应尽快制定和完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管理制度,并建立全国统一职业暴露报告平台。医疗机构明确界定主管部门,应有专人负责上报工作,定期跟踪、随访,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寻求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实现主动上报,逐步完善职业暴露防护体系,从根本上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2.7大力推广安全装置的使用

许多研究表明,安全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少医务人员的锐器伤。由于中国尚未颁布类似的国家法规和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无法在国家层面上为安全装置的实施找到政策支持和法律依据。因此,我国安全装置的应用情况不容乐观。为了预防或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应鼓励所有医疗机构使用安全器械,并给予政策支持和相关立法支持。

猜你喜欢
综合医院医务人员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医学与法学(2020年3期)2020-09-18 09:21:28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综合医院神经科焦虑、抑郁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双向转诊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探析
深圳肺炎患者不同类型样品中嗜肺军团菌检测及感染调查
某综合医院18例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特征分析
基于卫生区域信息平台的医院协作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医务人员在SPECT/CT下肾动态扫描过程中的辐射防护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中国卫生(2014年5期)2014-11-10 02: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