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霞 蔡丽
摘要: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100例重症患者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心理护理),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加强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其心理状态。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心理护理;临床效果
由于ICU重症患者死亡风险较大,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极易引发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因此,临床还需在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态,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基于此,本文就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ICU重症患者(100例),入院起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终止时间为2021年12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为50例。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18~78岁,均值(44.84±3.26)岁。观察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19~80岁,均值(45.12±3.18)岁。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记录护理文书,并加强环境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
观察组: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1)启发式心理护理:护理开始后,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开导和启发,帮助患者消除其心理压力,缓解其焦虑或紧张等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以良好、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同时进一步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消除距离感,确保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到治疗当中。(2)开放式心理护理:住院期间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精神,同时分析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针对潜在的负性情绪,需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预见性焦点式心理护理方案。针对担心术后可能会引发并发症的患者,需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倾诉,耐心倾听,期间切勿随意打断患者,使其能够感受到关怀,促使患者放松,倾听结束后需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包括为患者讲述相关并发症及治疗方法、介绍相关治愈案例等,以此调节患者情绪,使其恢复自信。(3)讨论式心理护理:以朋友的角度与患者进行聊天,从患者心理特点出发,对其病情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患者认知程度,消除其负面情绪。
1.3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后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2个量表的测评维度主要包括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以及精神运动障碍等,总分值均为100分,分数越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 ±s),行χ2检验计数资料(%),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護理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既往临床主要对ICU重症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虽具有一定效果,但该护理内容较为片面,无法针对性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作用有限[2]。
心理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主要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方案,旨在促进患者的康复[3]。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能让患者感受到关心与爱护,可有效消除护患之间的距离感,消除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芥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促使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在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方面效果显著。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更低。提示心理护理可帮助ICU重症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对ICU重症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庄永玲,薛俊琳. 提高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中心理护理的影响效果探讨[J]. 医药前沿,2021,11(12):136-137.
[2] 张伟.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136-137.
[3] 杜厚倩. 综合护理干预在ICU重症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21,40(10):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