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静
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急性白血病维持治疗期,采取系统化多元式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之间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共60例展开研究,患儿在疾病维持治疗期,接受常规护理的30例视为对照组,接受系统化多元式延续护理的30例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效率;患儿家属问卷PedsQLTM4.0、PedsQLTM3.0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经护理干预后疾病控制效率偏高,观察组患儿技术填写PedsQLTM4.0、PedsQLTM3.0问卷整体的评分偏高,(P<0.05)。结论:患儿在急性白血病的维持治疗期,由于其疾病复杂、病症杂多,既要在护理中提供系统化、多元式的服务,又要延续护理的内容,给予患儿持续护理关注,以此来提升患儿疾病的干预效率,同时可在家属视野下获得生理恢复。
关键词:系统化多元式延续护理;小儿急性白血病;维持治疗期
本文以白血病维持治疗期展开护理的分析,采取系统多元且延续的护理形式,简述护理要素,对比护理有关结果,以家属视角展开对白血病维持治疗期的护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之间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共60例展开研究,患儿在疾病维持治疗期,接受常规护理的30例视为对照组,其中患儿男11例、女19例,年龄6.23±2.84岁;接受系统化多元式延续护理的30例视为观察组,其中患儿男10例、女20例,年龄7.51±3.74岁。患儿的病理检查形式、治疗方案与用药、患儿住院时间等不作为对比,P>0.05.
排除条件:存在严重先天性残缺;家属不配合;患儿中途转院。
纳入条件:可配合护理要求与医嘱;患者治疗按照周期进行,全程接受随访[1]。
1.2方法
系统化多元式延续护理如下:成立延续护理团队,定期电话随访并做好记录,为患儿制定个人档案,开展患儿联谊活动,邀请家属参与白血病知识讲座,组织患儿进行病友交流。组织家长建立微信群,通过群发有关白血病的专业知识、家庭护理知识以及患儿照顾须知,提高家属的责任意识与护理能力。对维持期患儿生活质量的不高的,经PedsQLTM4.0、PedsQLTM3.0评价偏低的进行入户随访,征求家属同意后,现场为家属释疑,给予家属环境布置以及家庭护理意见。对个别情况进行咨询,开展个案护理讨论,将有关疑难问题经专家问询后,提供给家属针对的意见。组织自愿参与的家属开展社区志愿活动,配合对其他的白血病患儿提供帮助。及时接受患儿情况,对患儿出现头晕等症状应明确判断,给予家属专业的就诊指导。对家属以及患儿用药依从度进行调查,评估患儿药物剂量下的不良反应,告知复查注意事项。提供给患儿与家属心理干预[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效率;患儿家属问卷PedsQLTM4.0、PedsQLTM3.0评分比较。其中干预的有效率指护理后,患儿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可积极配合护理意见,家属能够以正规的医疗渠道就诊,具有对患儿表症的继发防控能力,患儿与家属均可不受疾病影响正常生活;显效效果不如有效效果,优于无效效果;无效指护理对患儿、患儿家属的影响微小,几乎不对患儿与患儿家属产生认知提升、生活质量提升、情绪积极化的影响。问卷PedsQLTM4.0、PedsQLTM3.0由家属填写,从家属的视角看待患儿,询问如“您的孩子是否有步行200米以上的困难?”将问卷回收后进行计分,最终统计平均分[3]。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均数±标准差( 4-s)表示,配对资料t计量、计数x2检验,统计差异P判定(P<0.05or P>0.05)。
2.结果
2.1观察组的护理效率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2.2家属问卷评估中,观察组护理后的分数高于对照组,详见表2.
3.讨论
白血病逐渐成为大众广为熟知的疾病,该病多发于儿童期,随着医疗的进步,急性白血病80%以上都能够得到根本的治疗,随后让患儿恢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为保障患儿在治疗期加快恢复的速度、治疗后不受后遗症干扰,提升生活的质量,需结合医嘱配合系统化、多元式、延续的护理,要求护理工作系统性的安排,护理内容多元、视角多样,护理工作延续到家庭以及患儿出院后,纠正患儿及家屬对白血病的认识错误,避免家属病急乱投医,维持治疗效果的稳定性[4]。
参考文献:
[1]张美倩. 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白血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J]. 继续医学教育, 2021(8):113-115.
[2]陈敏. 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初治急性白血病护理期间全身感染的预防效果[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 9(2):1.
[3]韩婉霞. 系统化多元式延续护理用于小儿急性白血病维持治疗期中的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29(30):4.
[4]苏红, 邓丽君. 延续护理在小儿白血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