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胜
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方法+红藤方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组,即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其中对照组红藤方治疗,观察组中医定向透药方法+红藤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中医症候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中医症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医定向透药方法;红藤方;血清免疫球蛋白;中医症候评分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约占全部妇科疾病的40%左右,且呈逐年增高趋势。患者在感染后,常表现为下腹部疼痛、腰部疼痛、经期胀痛、月经失调、乏力等,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育功能,造成不孕,所以需及时医治[1-2]。目前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虽然患者治疗后,症状得以缓解,但药物不良反应多,患者用药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其次部分患者治疗后容易复发,导致疾病迁延不愈,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为患者制定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3-4]。对此,本文将回顾性分析我院既往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方法+红藤方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臨床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8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组,即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36.28±4.78)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4.27±1.78)年;观察组: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36.46±4.82)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4.39±1.87)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慢性盆腔炎的诊断;(2)年龄>20岁;(3)患者在本次治疗前未接受其他治疗方法;(4)患者依从性好;(5)无药物、食物过敏史;(6)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精神障碍、意识障碍病史;(2)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息肉等;(3)患者处于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4)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5)已接受其他治疗方式;(6)中途退出研究,未继续参加。
1.2 方法
对照组:红藤方治疗,配方即当归15g、赤芍15g、丹参15g、炙甲片12g、玄参15g、红藤15g、蒲公英15g、水蛭6g、莪术15g、五灵脂12g、三七粉13g,使用方法:水煎服至200ml,2次/天,疗程15天。
观察组:中医定向透药方法+红藤方,红藤方同对照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进行治疗,将治疗仪的电极片贴在相应位置,选择治疗仪的按摩功能及治疗项目,设置治疗时间为20min,1次/天,按摩度以患者自我感觉舒适为主,疗程15天。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患者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正常即为显效;患者症状缓解,妇科检查趋于正常即为有效;患者症状未改善,妇科检查异常即为无效。
(2)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即IgA、IgM、IgG水平。
(3)中医症候评分,即经期腹痛、白带异常、腹胀痛刺痛、低热等,分数为0(无)分、2(轻)分、4(中)分、6(重)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 ±s)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n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M、Ig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中医症候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经期腹痛、白带异常、腹胀痛刺痛、低热等中医症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等疾病的统称,主要是由多种病原体侵袭所致,其早期症状不显著,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下腹痛、分泌物增多、月经失调等现象,若未及时、彻底、规范治疗,可导致症状反复发作、不孕等现象,并影响患者生殖健康,因此需要早期治疗[5]。目前治疗方式多以西医治疗为主,虽疗效较好,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使得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加上病原体较顽固,使得患者病情迁延不愈,造成不孕。因此,近年来有学者对其治疗方法做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医治疗可固本,且效果显著,所以临床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中医进行治疗,常见的治疗方式为中药制剂、中医理疗按摩、针灸等[6]。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方法+红藤方进行治疗,红藤方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有当归、赤芍、丹参、炙甲片、玄参、红藤、水蛭、莪术、五灵脂等,其中当归可活血止痛,赤芍、丹参有活血、凉血、化瘀之效,炙甲片可舒经活络,玄参可滋阴、解毒、泻火,红藤有调经、活血、止痛之效,水蛭可通经祛瘀,莪术有行气破血之效,五灵脂可清热、活血、解毒,将其混合后进行煎煮,可起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缓解症状之效,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而中医定向透药是一种物理理疗法,通过其特有的电频率产生的电场,将电极片上药物以离子的形式通过皮肤传导至病灶部位,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7-8]。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中医症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者联合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将中医定向透药方法+红藤方联合应用到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康复,所以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爱芹. 中医辨证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18):116-117.
[2]李姝颖、马维骐、孙亚宁、谭鸿铭、陈敏、谢平. 涤痰逐瘀方对老年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40(22):92-95.
[3]张肖肖. 微波理疗联合红藤汤及莫西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 西部中医药,2019,32(8):111-113.
[4]谭健娜, 周佩英, 谭玲玲. 温经镇痛散贴敷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v.13(09):146-148.
[5]曾群, 尹细红, 李卫红. 红藤逐瘀方定向透药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26-29.
[6]陈爱华. 中药红藤方保留灌肠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29):105-107.
[7]禹宏, 徐毛毛, 张宇,等. 腹部针灸联合红藤汤保留灌肠对盆腔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阴道分泌物洁净度的影响[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19(10):1189-1195.
[8]朱翠萍, 赵艳.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红藤方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29(14):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