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嫦娟
◆摘 要:武义是个历史悠远、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县,贺知章、江淹、管仲、陶渊明、范仲淹等无数历史名人的后裔都曾留居武义,拥有着许多珍贵的家谱资源。但家谱在世代传承过程中,由于保管、藏存等原因,導致许多家谱破损和遗失,因此加大对本区域家谱普查力度与专题研究,合理采取措施对家谱进行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家谱普查保护;传承地方文化;家规家训
1武义县家谱分布与保存现状分析
2017年,武义县图书馆联合地方家谱研究专家历经大半年时间对全县18个乡镇(街道)开展家谱普查工作,通过实地访谈、文献调研等方式,掌握了武义县内家谱的分布及收藏现状特点,收集、整理出600种3202册家谱资料。
1.1姓氏分布不均,修谱数量差异明显
据2005年武义县便民办事中心公安局窗口提供的人口资料,全县姓氏共317姓,人口2万以上有徐、陈、王3姓。这几个大姓居民几乎遍布全县各乡镇,修谱数量相对较多。其中徐氏一个姓氏的家谱修谱数量就达到42种273册之多。其次是修谱数量排第二的是王氏,达到36种114册。由此看出,人口多且分布广泛的姓氏,修谱数量相对较多。而从外地迁入本县的人口较少的姓氏,修谱数量就相对少。
1.2对修谱的重视程度不同,全县各地区修谱数量存在很大差异
普查中发现,家谱文化意识强的族人,更注重家族的修谱工作,家谱数量相对较多,家谱保存情况较好。如柳城镇有33个姓氏修过家谱,王宅镇有32个姓氏修过家谱,茭道镇和新宅镇各有26个姓氏修过家谱,排在各乡镇街道之前。
1.3历代修谱鼎盛期,全县家谱修谱数量出现集中状态
家谱在我国延续了三千多年,宋代以后,随着近代封建家族制度的形成,修家谱的风气十分盛行;到了明清两代,修家谱出现了繁荣时期,并逐渐形成三十年一续修,60年一重修之传统。武义县编撰家谱之风在清光绪年间也同样达到鼎盛。
1.4文化发展大背景下,家谱修谱出现繁荣期
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量大,姓氏增多。此时,村民生活安定,物质条件有所改善,传统家谱文化逐步被重视起来,出现了集中修谱阶段,家谱修谱数量大幅提升。
2存在的问题
2.1藏存条件差,保管方式不到位。我县古籍家谱基本上由家族中年长老迈者保管,他们缺乏对古籍家谱保护的认知,大多采取粗糙、简陋的储存方式,如有的用塑料袋装,有的用粗布、报纸包,防蛀防潮防火等措施不到位,家谱破损严重。
2.2家谱重视不足,利用意识薄弱。在农村,受文化教育程度影响与制约,很多村民对家谱的利用意识不高,普遍觉得家谱只要存放好就行,缺乏再利用的想法。
3关于家谱普查保护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3.1加大家谱藏存的宣传和指导力度,提高家谱藏存意识
3.1.1“一对一”指导。即普查人员对家谱收藏者进行正面的一对一指导,包括如何存放家谱,对损坏的家谱如何做最基本的补救等。
3.1.2“点对点”指导。即以乡镇(街道)文化站、村两委为基点,通过基点工作人员向藏家发放家谱藏存宣传资料,指导家谱藏家进行正确的家谱存放与保护。
3.1.3集中培训指导。即组织全县文化干部集中培训方式进行家谱藏存宣传指导。依托“全县文化工作会议”和“文化站工作人员培训会”为契机,召集文化站工作人员及村两委文化工作人员进行统一集中培训,由古籍保护专家对家谱保护和利用进行讲座指导。
3.1.4利用媒体宣传、举办活动等方式引导。即利用媒体舆论影响、阅读活动推广等方式进行家谱保存宣传。利用当地多种媒体,营造文化氛围,让更多市民对家谱重要性进行了解。同时,在全民阅读节、图书馆宣传服务周、世界读书日等活动期间,以分发家谱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进行宣传指导。
3.2加强家谱的普查和征集力度,丰富馆藏家谱资源
图书馆的职能之一就是资源的保存[1]。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可以通过普查与征集相结合模式,不断加强对区域内家谱、族谱的普查、征集进馆工作。一是通过发布征集公告、召开征集座谈会、扩大义务普查员队伍、下乡现场调研等手段,广泛征集散落在社会民间具有价值的家谱资料,并采取无偿征集、代保管、数字化等形式使家谱入馆馆藏。部分家谱所有人对捐赠、代保管、数字化处理有顾虑的,图书馆专门派工作人员上门解释,消除其顾虑使家谱入馆。二是除普查征集人员外,积极招募普查征集志愿者、发动县区内有识之士,通过有偿、无偿方式,加入家谱征集工作。
3.3加大家谱保护力度, 改善家谱藏存条件
为保证家谱的安全,图书馆坚持以防、治、管相结合的办法,对征集进馆的家谱进行抢救保护。对征集到馆的家谱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登记、编目,对古籍家谱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了家谱专柜,库房配备了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潮、防尘、防高温、防霉等措施,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联动报警系统等安防设施,使馆藏家谱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寻求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帮助,将破损严重的家谱,送至省古籍保护中心统一进行消毒处理并修复。
3.4传承与发扬家规家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文化背景下,深入挖掘地方文献的文化精髓,保护传承与专业化的宣传推广[2]。在家规、家训中,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除此之外,还有“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淫逸”等,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部分。公共图书馆具有社会教育职能,进行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理应成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题中之义[3]。作为家谱藏存中心的图书馆,应积极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如举办家风家规展览、讲座等活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本地家规家训传承运用,通过文化浸润,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张素.高职院校图书馆中文电子图书馆藏建设调查与研究[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9):75
[2]刘丹丹,王政,李圆圆.文化记忆视域下的图书馆地方文化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6):43
[3]中国图书馆学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中国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提升行动倡议》[EB/OL].[2020-12-24].http://www.isc.org.cn/contents/1342/1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