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产业链向未来

2022-04-11 07:46王浩明
中国名牌 2022年3期
关键词:冬奥冰雪消费

王浩明

【产业之基】

2月20日晚,烟花升起,照亮夜空。“鸟巢”里的人们尽情歌唱、欢呼、鼓掌,用最炽热的方式告别。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评价:“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我们欢迎中国成为冰雪运动大国。”此言不虚,中国兑现了向世界的承诺,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不仅为各国各地区冰雪健儿提供了超越自我的舞台,也为疫情困扰下的世界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今宵挥别后,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冰雪运动大国,而对于中国的冰雪经济来说,北京冬奥会,却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序章。

中国市场:神州大地掀起冰雪消费热潮

北京冬奥会掀起了冰雪消费热潮。各地冰场、雪场、冰雪主题乐园客流量大幅增长。从东北到海南,从广州珠江之畔到阿勒泰天山脚下,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冰场和雪场。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孟强华介绍,春节期间,北京的冰雪场所开放营业54家,接待人次74万,这些数字远超往年。

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何家沟滑雪场,人头攒动,很多家长带孩子来体验冰雪乐趣。今年34岁的任举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起,第一次踏上滑雪板,认真模仿着教练的一招一式。跌倒、爬起、从踉踉跄跄到逐渐自如,一家人脸上挂满笑容。“北京冬奥会来了,我们也受到冬奥热情的感染,想好好学习一下这项运动。”任举说。

何家沟滑雪场营销经理潘续东说,春节期间,来滑雪场的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89%。“北京冬奥会点燃了普通百姓的冰雪热情,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我们雪场,他们不仅要体验冰雪,还要学会滑雪。”

北回归线以南的广州,常年无冰无雪,但却拥有一座亚洲室内最大滑雪场。冬奥会期间,融创雪世界的滑雪场几乎天天爆满,与2000公里外的北京遥相呼应。

广州融创文旅城副总经理高锐说,自2019年6月开业以来,广州融创雪世界接待游客总量已经突破200万人次。很多从小没见过雪的“老广”正在爱上滑雪。

“我们接待过一位广州阿伯,他说在广州生活了60多年,这辈子从来没见过雪。来到广州融创世界,第一次见到真雪,阿伯兴奋得像孩子一样。和这位阿伯一样,很多广州人在这里与冰雪运动结缘,还给广州融创雪世界取了一个非常亲切的绰号——广州大冰箱。”高锐说。

据奇创旅游集团文旅产业研究院有关专家观察,北方省份居民仍是冰雪休闲旅游主要客群,呈现出人群基数大、消费频率高的特点;但南方省份居民颇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人数相对少、消费频率低,但客单价高,消费后劲足。南方地区消费者更愿意为更专业更舒适的体验买单。

携程、美团等平台消费数据显示,相较于此前多是前往北方赏雪、滑雪的“打卡型”消费,如今南方消费者在跨省冰雪游时停留时间更长,就近参与冰雪运动和休闲活动的复购率更高,人们也更关注相对“小众”的冰球、冰壶运動,对冰雪运动装备、休闲场地的专业度、体验感有了更高要求。

冬奥会掀起冰雪的消费热潮,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但可谓情理之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46亿,“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已然实现。背靠超过3亿人的消费群体,市场的蓬勃生机才刚刚显现。

“始于冬奥,但不止于冬奥,中国冰雪消费的热潮已经点燃。”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冬奥会不仅是半个月的赛事,更将带动冰雪消费的扩容与升级,借助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冰雪产业正蓄势腾飞,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输入源源动力。

中国制造:“有面子,更有里子”

“这哪是运动员入场啊,这简直是冬季运动时装发布会!”在观看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时,不少网友都如此感叹。也许很少人能够预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运动员入场环节,成为了冬季运动服饰的“大型种草现场”。

冬奥会开幕的当晚,各大品牌商店的网店流量暴增,同款装备迅速售罄,第二天,人们又蜂拥到了线下商店,在广州的安踏、Lululemon、FILA等商店,冬奥会的同款乃至相似款在一天内就宣告售罄。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春节期间,冰雪消费成为最大亮点。在“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冬奥商品和冰雪装备销售旺盛,滑雪装备和滑雪服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2.9%和61.2%。而京东平台数据显示,“年货节”以来,冰雪运动相关品类成为最热销的“新年货”,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35%。

在运动服饰领域,中国品牌随着中国军团的突破一步步占领消费者的心智,但产品的热销也并非只靠品牌推动,中国制造的“里子”也在勃发生机。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制造提供了研发和品牌升级的绝佳平台。中国企业在新材料、新技术上不断探索。

在国产运动装备品牌中,安踏可谓是本届冬奥会品牌的最大赢家,代言人谷爱凌红遍全球,有14枚金牌得主身着安踏、23枚金牌得主身穿安踏旗下品牌斐乐征战冬奥会。

对于安踏来说,本届冬奥会可谓倍有面子,但里子也丝毫不含糊。冬奥会上,安踏创新运动科技批量亮相,除了自主研发的炽热科技领奖服、氮能科技领奖鞋之外,短道速滑比赛服、竞速服、钢架雪车鞋、针织滑雪服等科技产品闪亮冬奥赛场,而许多专业比赛装备所采用的科技也在各销售渠道面向大众消费市场。

安踏集团专业运动群专业装备部总监陈金星介绍,在2022北京冬奥会比赛服设计中,安踏升级技术,用立体裁剪减轻服装自重,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通过类似高尔夫球表面的设计降低服装风阻,以最新的360度全身防切割技术保障运动员安全。

例如,曾荣获“ISPO全球设计大奖”的短道速滑服采用全身单层防切割面料,比传统比赛服重量轻30%,并采用梯度压缩面料,减少肌肉颤抖,增加乳酸代谢的速度。结合空气湍流控制减阻和边界滑移减阻技术,服装表面异形结构,将空气迅速导流,减阻力提升5%-10%。

安踏曾经做过测试,这款短道速滑服可以让运动员的成绩提高0.25秒。而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决赛上,中国队以0.016秒的微弱优势夺得金牌。

如今的奥林匹克,不仅是挑战身体极限,更是科技的竞争。

中国设计:“冰墩墩”杀出一条路

本届冬奥会最火的是什么?

很多人会脱口而出三个字——“冰墩墩”。

“一墩难求”贯穿了整个冬奥会,并由此衍生出千千万万个极具传播力的故事,在百年奥运的吉祥物历史中,“冰墩墩”的大火是破天荒的。事實上,“冰墩墩”这个冬奥“顶流”,已经突破了奥运会特许商品的传统意义,给中国设计在全球市场闯出了一条路。

除了日本记者“义墩墩”,日本导演竹内亮也是“冰墩墩”的粉丝,他告诉“冰墩墩”的总设计师曹雪,“冰墩墩”的脸部,包括五官的位置关系,几乎是360度无死角的好看。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说,受冬奥热情的感染,大家都希望拥有一只可爱的“冰墩墩”,把冬奥会的文化带回家。“这启示我们,在进行文创开发时,把它当作传播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认真对待。5G时代,文创产品也要立体起来,丰富起来。”

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超过5800幅备选作品,历经7个月的修改,500多个卡通形象,上万张草图,超过100G效果图文件……“冰墩墩”的顶流现象,是新时代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一次厚积薄发。正如曹雪所言,将中国的历史文化融入设计的DNA,真正地读懂中国,方能生长出真正的“国潮”,这是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达119064亿元,同比增长16%。第三方数据显示,文创相关注册企业数量从2010年的2072家升至2021年的194819家,增长近百倍。“以‘冰墩墩’为代表的冬奥商品爆火,让我们对更多更好的文化创意作品充满期待,将有更多中国文创传递爱和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专家陈少峰说。

中国产业:冰雪产业链生机无限

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让中国的冰雪产业链从无到有,而未来的发展空间,则不可限量。这是一个覆盖了“研发——制造——服务”的庞大的产业链。冰雪场地建设和冰雪器材装备占据上游,而冰雪场地运营、冰雪项目培训等位居中游,冰雪赛事和冰雪旅游等则处于下游。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显示:2015年至2020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从2700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而根据《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万亿元。

2月4日冬奥会开幕当天,携程平台上以“冬奥”为关键词的搜索热度增长200%。马蜂窝平台上,春节假期北京的“冰雪”“滑雪”等冬奥相关搜索热度较1月初平均涨幅均高于215%;上海、广州等南方城市也因其日益丰富的冰雪运动、冰雪文旅消费资源和不断壮大的客群跻身冰雪消费热门城市。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农历虎年春节假日期间,冰雪休闲旅游备受青睐,冰雪旅游相关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30%。湖北省文旅部门统计数据称,春节7天,咸宁九宫山景区、宜昌百里荒滑雪场等热门冰雪旅游目的地均接待游客逾3万人次,同比增长约60%。

席卷全国的冰雪运动热潮,带动了冰雪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携程、美团等平台消费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以来,全国滑雪场门票预订量较去年增长86%。相较于此前的“打卡型”消费,如今消费者的停留时间更长,参与度更高,对冰雪运动装备和场地的专业度、体验感也有了更高要求。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称,北京冬奥会极大激发了国民参与冰雪旅游的热情,有68.4%的游客十分确定会因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增加冰雪旅游次数。报告预计2021至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超过3200亿元。

应以冬奥会举办为契机,进一步延伸冰雪休闲旅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反季节冰雪休闲旅游,推动冰雪休闲本地化、生活化。在供给层面,推动“冰雪文化+”与“+冰雪文化”商旅文体融合业态发展;在消费层面,培育大众冰雪文化,特别是吸引青少年群体广泛参与。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

而这一过程,正是众多品牌蓄势向上,一起向未来的强牌之路。

猜你喜欢
冬奥冰雪消费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国内消费
新消费ABC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