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奋斗观的养成及培育路径研究

2022-04-11 13:53韩露马文华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韩露 马文华

摘要:无论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一词贯穿始终。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广大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新时代的奋斗者,身上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奋斗观的思想源流及其价值意蕴,探寻培育大学生奋斗观的科学路径,将有益于大学生成长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一代新人,也对实现我们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奋斗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奋斗一词俨然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为独特的标识,也发展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在多个场合提到过,还多次强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不仅是总书记对于这个时代的准确定位,也是这个时代对于广大青年同志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新兴知识阶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异常重要,面对新的时代责任和时代机遇,广大青年大学生必须要将奋斗观的培育作为重要内容,继而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一、奋斗观的思想源流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的奋斗观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观中汲取智慧是培育大学生奋斗观应有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奋斗观,为奋斗观的树立奠定思想基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观的展现与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诞生出来的重要财富。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被不断地充实,内涵也在不断地升华,成为中国历史向前迈进的磅礴力量。奋斗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有了奋斗,中华文化才会如此多彩。“精卫填海”“闻鸡起舞”“水滴石穿”,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奋斗观的鲜活展现。传统文化中奋斗观的展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观崇尚自强,在《薛方山纪述·上篇》中说“人不自重,斯召悔矣;不自强,斯召辱矣。”在《论语·宪问》这本书中也提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自己的命运只能靠自己去掌控,要想成大事,必须要经过艰苦奋斗来获得。第二,传统文化中的奋斗观崇尚坚韧,面对困难的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要继续奋斗直到目标达成。“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要成就大事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看准了奋斗目标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奋斗姿态。第三,传统文化中的奋斗观崇尚勤俭,勤俭意味着面对世上诸事必须要勤劳,面对时间蹉跎和食物杂粮不要浪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节俭变得奢靡很容易,从奢靡变得节俭却很难,奋斗是为了节俭而不是奢靡。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奋斗观在历代社会的发展中持续传承,不仅造就了中国灿烂多彩的文明,也养成了中国人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品格。今天的奋斗观虽然和几千年前已经有所不同,但处处映射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奋斗观的影子。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奋斗观的阐发与继承

无产阶级是谋求自身以及全人类解放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伟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作为这一伟大阶级的伟大代表,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奋斗观具有非常浓重的马克思主义色彩。细化而言,他们对奋斗观的发展是站在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说:“无论是胜利或是失败,都不能是我们离开我们为全世界工人联合起来而奋斗的共同事业。”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全世界的无产级联合起来奋斗才能解除束缚自身的镣铐去获得解放。在这里马克思强调的是个人的奋斗应该凝聚起来,如同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大海,从而达成目标。实现中国梦也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而是群体的奋斗。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斗争,但是要在斗争中讲究奋斗艺术,要为共产主义的目标奋斗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再次,马克思还认为奋斗目标的正确与否必须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把握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就容易造成盲目性,马克思说:“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无产阶级就是要通过这股力量打破旧社会黑暗的秩序,为新社会努力奋斗。最后,列宁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奋斗观的特殊内涵,为奋斗精神注入了活力。他主张一切的理论都应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他说:“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平凡的日常工作。”所有的一切都要归根于努力奋斗。只有注重生活的细节,才有可能成就非凡的事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奋斗观的阐发与涵养集中彰显了奋斗所散发的独特魅力,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观理应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实现人类解放而展现出的奋斗艺术和奋斗精神,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

(三)中国共产党人奋斗观的凝练与发展

回首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所走的路“是一条在历史洪流中扭转民族命运,书写人间奇迹的奋斗之路。”这条路上充满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底色。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即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观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进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过程中造就的。正是这一动力之源厚植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观的独特价值内核,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长期艰辛的奋斗,党始终是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人对奋斗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创造出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这些成就,共产党人不能够懈怠,仍然要坚持“两个务必”,同时也要持续奋斗,毛泽东同志说:“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奋斗观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洗涤中逐渐凝练出鲜明的思想特质。一是奋斗的持续性。奋斗不是一时的,而是要长期坚持的。“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中国人民持续奋斗的结果。”9只有长期持续的奋斗才能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二是奋斗的艰巨性。在伟大事业之前肯定有巨大困难需要克服。历史证明,没有经过艰难困苦所形成的奋斗是靠不住的,是“假奋斗”。三是奋斗的忘我性。奋斗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体,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实现的最好体现,在社会价值面前可以牺牲个人价值来换取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奋斗观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锤炼下已经变得愈加成熟,这无疑是我们回应时代呼唤更加有力的保证。

二、新时代大学生奋斗观养成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奋斗观的养成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刻苦求实的创新精神、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反之,这些精神的培养也有助于大学生奋斗观更好的发展,从而助力国家社会的进步。

(一)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拼搏精神

拼搏是个人奋斗观养成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因子,源于民族奋斗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拼搏精神须以个人奋斗观的养成为前提。因此,培育大学生奋斗观在新时代显得意义非凡,通过奋斗观的培育,拼搏精神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业上还是生活实践上,都展现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风貌。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迂回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拼搏精神在奋斗观的催化下,其本身已经和自身融为一体是一种敢为之质。自身掌握能力的欠缺可以通过这种意志来补足,更重要的是这种意志品质能为实践活动奠定基础,不仅拥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也可以助其分析困难把握势头。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笔路蓝缕手胼足底的艰苦奋斗。”0在物质利益极大丰富的今天,就是要通过奋斗观来涵养自身的拼搏精神,通过拼搏来划定自己在未来的人生走向,表现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猛劲头。要通过拼搏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更快更好地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来。需要注意的是,与积极进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极逃避,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经受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没有经过奋斗观的感染滋养导致安于现状、麻木不仁。青年学生站在时代的潮头之上,所遭受的诱惑和自身所担负的使命几乎一样,因此应以持久奋斗观更加明确的定位自己。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刻苦求实、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新时代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就越会有更多问题出现,面对这些问题青年学生不仅要时刻保持奋斗意识,更需要永远常存创新精神。“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理论研究的背景和基础,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必须被赋予开拓创新精神的科学内涵。奋斗过程本身是一个漫长艰险而又极其需要智慧的过程,创新过程是个人奋斗过程应有的过程。创新是个人奋斗观养成的重要外延,个人奋斗观的养成为创新提供了动力,并不断升华为敢于突破、刻苦求实的创新精神。大学生对于创新精神的把握可以从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来看。在革命时期,毛泽东的革命经历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践论》《新民主主义论》等多部著作集中展现了其并未被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机会主义所束缚,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进行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这一革命创举,突破藩篱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建设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企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为此不仅在经济上封锁还在技术上垄断。面临如此困境,老一辈共产党人充分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以严谨、刻苦、求实的工作态度和敢于突破常规的创新精神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一场不同于以往的奋斗史诗,并且在全世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全世界高举起了社會主义的大旗。奋斗和创新相辅相成,没有奋斗观的哺育创新就无法健康成长,这种创新禀赋只有在奋斗观的滋润下才会更具活力。青年学生要自觉培育个人奋斗观养成创新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这条全新的发展道路上,只有每一位青年学生充分发扬这种精神,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胸怀天下、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积极奉献、知恩图报的民族。在我国也一直流传着“滴水之恩,就当涌泉相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名言箴句,这些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无私忘我、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奉献精神已经逐步演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内在特质,已经蜕变成为个人奋斗观养成的独特印记。习近平总书记说:“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2奋斗和奉献一脉相承,更好地奋斗就是为了更多的奉献。反之没有了奉献,奋斗也就失去本身所有的实际意义。青年学生的奉献精神就要通过奋斗来践行,“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当前全党全国都在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洪流当中,大学生作为这股洪流中的主力军必须要将自己的奋斗同这场伟大的实践联系起来。使奉献在奋斗中持续升华,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在奉献中书写不一样的人生。大学生要通过个人奋斗观不断拓宽奉献精神的内涵,使之不止停留在对他人对社会,更要上升到对家庭对国家,以此厚植奉献情怀。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习近平也说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事实上,奋斗是幸福,奉献更是幸福。

三、新时代创新培育大学生奋斗观的路径探析

大学生奋斗观的培育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针对目前大学生奋斗观价值认同的弱化、奋斗观理想信念的动摇、没有适宜学生奋斗观培育的社会氛围等问题。必须要通过活化育人资源、拓展育人活动、净化育人环境来补足,以此凝聚奋斗观形成的合力,促使大学生成为勇立时代潮头的奋斗者。

(一)活化育人资源,强化大学生树立奋斗观的价值

认同大学生奋斗观的树立与否决定了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否有力实现,也决定了中华民族能否定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强化大学生树立奋斗观的价值认同是回应时代呼唤,培养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关于奋斗观的价值认同规定了大学生在奋斗过程所必须要有的精神面貌和精神导向。大学生奋斗观价值弱化使得奋斗者无法站在理性的基础上去理解奋斗,容易变成“伪奋斗”“假奋斗”,无法调动奋斗动机去践行奋斗之志,更难以发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容易轻言放弃。因此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强化大学生树立奋斗观的价值认同。一是用好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笔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它凝结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奋斗不息的满腔热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学生应该在红色资源的精神谱系中锻造自身的奋斗品格。红色资源通过自己特有的物质属性、制度属性和精神属性,所要传达的不仅是一种中国共产党人“与天斗,与地斗”的优良奋斗品质,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引导广大青年与红色资源对话,加强自身营养,使得红色基因持续地流淌在自身血液中,懂得奋斗是为了为人民服务,奋斗是为了将自己彻底地置身到实现“四个伟大”的宏伟进程中。二是用好课程资源。高校专业课程要突出“课程育人”功能,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引领学生价值观念。既要引导学生学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又要使学生学会树立奋斗信念、坚定伟大理想、置身伟大实践的专业课。整合课程资源,深人挖掘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艰苦奋斗精神、社会价值理念。用课程中的奋斗元素淬炼自己,铭记时代使命,提升树立奋斗观的价值认同。三是用好社会资源。通过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奋斗观的价值认同。针对近年来社会资源丰富化的特征,青年学生应主动寻求各种社会力量,合理使用社会资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去感悟奋斗的真谛、领悟持久奋斗的方向、寻求赓续奋斗的途径、坚定艰苦奋斗的信念。以各种社会资源为基,挥洒青春拼搏的汗水,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二)拓展育人活动,坚定大学生树立奋斗观的理想信念

奋斗观的树立需要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靠奋斗来实现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树立奋斗观的精神之钙。树立高远志向,坚定伟大理想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敢于奋斗,乐于奋斗的内在动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思想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从而导致奋斗意识淡化模糊,大学生难以树立起接力奋斗、共同奋斗、顽强奋斗、艰苦奋斗的革命理想。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要期。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是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培育学生奋斗观的关键一招。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活动不仅可以催发学生无私奉献乐于奋斗的内在动力,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得自身能够很好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在课堂教学活动方面,改变传统的“硬塞式”教学,紧密结合国内外环境,凸显内容的时代性、先进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播放各类红色影视以宣传我党艰苦奋斗的英勇历史,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历史寻觅中国共产党所散发的独特精神财富,从而在新时代准确定位自己。帮助大学生自觉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信念和自觉投入到这一伟大历史洪流中的坚定理想。在主题教育活动方面,及时把握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精神,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四史”,始终围绕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广泛参与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使得青年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四个自信”,更加深刻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生命力,做到“两个维护”。既可使青年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腐朽文化冲击方面站得住脚,也可使青年学生以更加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凝聚力量,坚定理想。

(三)净化育人环境,营造大学生树立奋斗观的社会氛围

青年学生奋斗观的树立需要和谐的社会氛围,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奋斗观培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难得的人生机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阿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伟大理想树立高远志向,培育积极健康的奋斗观必须要在育人环境上面下足功夫,为大学生奋斗观的树立营造融洽的社会氛围。以此更加明晰奋斗目标、坚定奋斗信念、理性认识奋斗立场和深化奋斗实践归属,培育具有干劲闯劲的时代新人。一是优化高校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其在奋斗观培育的先进性。学校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以及教师榜样来实现的,具有目的性、综合性、潜隐性等特征。大学掌握着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理论,是学生掌握扎实学识,养成良好价值观人生观的主阵地。针对目前高校在学生奋斗观培育中所显示出的后劲不足、内容浅显、方法单一等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思政理论课作为大学生奋斗观培育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增强艰苦奋斗精神的说服力和影响力。”1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趣味性,改革原有的“一堂灌”教学模式,减少课堂空洞乏味的无力感。在方法上可以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增添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而又符合时代主题的教学内容,并通过电影录音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得学生自觉接受、自觉表达、自觉实践。二是优化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其在奋斗观培育的保证性。和谐的社会氛围可以为大学生奋斗观的培育保驾护航,也可为奋斗观的实践提供基础平台,使得大学生能够及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以基层宣讲为例,社会可以为学生宣讲活动增添外在助力,不仅可以拓宽渠道增设宣讲服务平台,也可适当地给予物质精神奖励。同时在学生参与宣讲的过程中可以适时的进行有关艰苦奋斗精神方面的教育,也可鼓励学生在参与完活动后进行总结回顾。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充实自身,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对于奋斗、奉献等民族精神的认同,使得自身能够更好地与国家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相契合。使自己能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进程中。

三是优化家庭环境,充分发挥其在奋斗观培育中的基础性。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一般具有基础性、持续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充分發挥家庭成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家长带头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奋斗品格和积极高远的爱国志向,使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以此深化奋斗理念,践行奋斗之志。与此同时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既体会到家庭的快乐,又懂得有小家才有大家的爱国奋斗情怀。以此为学生奋斗观的培育添砖加瓦,为新时代注入活力。

总之,在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奋斗观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需要,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经验总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青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先锋,要用奋斗扬起青春风帆,要用奋斗扛起时代使命,真正将自身同国家社会联系在一起,在实践中砥砺前行、在挑战中迎难而上,向时代所交付的任务递上合格答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5(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5]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6]宣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N].人民日报,2021-06-08(001).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132.

[8]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J].湘潮,2019(10)58-59.

[9]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19.

[10]习近平在世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是强调: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N].光明日报,2013-05-01(01).

[11]何志敏刘畅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研究现状、未来议题、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20,(12).

[1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3(02).

[13]卡尔.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J].就业与保障,2017(19》:57-58

[1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2-20(03)

[1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3(02)

[16]赵晓霞.新时代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及其培育路径探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1):69-72.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