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丽敏
◆摘 要:在作文教學中,我们巧用微视频,能克服传统作文教学中的许多弊端,利用它的生动性、新颖性、直观性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写、乐写,从而让作文教学轻松愉快。
◆关键词:关微视频;作文教学
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为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使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模式的实施更具个性化,呈现出网络教学独特的魅力。中年段的作文教学巧用微视频,既丰富了作文教学的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是活力课堂对传统作文教学提出的新挑战。
一、运用微视频,激发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比较好奇,尤其是对直观、有趣的画面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和关注。我们巧用微视频,目的就是凭借微视频的直观、新颖、操控性强的优势,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具体的形象。色彩斑斓的屏幕、栩栩如生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增添了作文教学的魅力,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写作的动力,写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而是一种乐趣。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人物细节描写的作文教学,我嵌入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的微视频,让作文教学更实效,这则广告虽然只有45秒,但触动心灵。这则广告的一个主题:孝。舒缓的音乐,温馨的画面,稚嫩的小脚,镜头在流转连贯的音乐中切换到走廊,这时候儿子学着妈妈的样子,走在那窄窄的楼道,用不太稳健的脚步,端起沉重的洗脚盆,儿子纯真的笑脸上那句稚嫩的童声:"妈妈,洗脚。"体现出了人间的真情。学生观看视频后,我引导学生写人物时注意放慢镜头,放大镜头,将人物的神态、动作的的变化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还可以用定格、放大、慢镜头等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视频的画面。这样学生就能学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观察,从而进一步展开叙述。
二、运用微视频,引导观察
有了兴趣,就有了创作的源头,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一)引导学生观察。有人曾说,“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抓住契机,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善于观察,才能把写作对象写具体生动。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常常是流于外表,观察时没有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顺序,而写作文时需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如嵌入《给妈妈洗脚》的微视频时,运用定格和放慢的手段,让学生仔细、有目的地观察男孩端着水走路的动作、神态,使用老师推荐的或学过的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来描写男孩。(二)再现生活的场景。一切创作源于生活。小学生写作文时感到最苦恼的是没有写作素材,生活体验苍白,不会把心中所思所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组织表达,针对这些通病,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景生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既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又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同样讲授人物的细节描写时,我播放了近期网上热搜的在火车上入睡的钟南山院士的视频,学生们看到满脸疲惫,双目紧闭,仰着头靠着座椅,八十多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时,一下子被触动了,人物的形象瞬间被定格和放大,学生们都有了写作的冲动和素材。再结合近期的肺炎疫情,大量的新闻报道、微信、广播等多渠道的报道,学生对这次的疫情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也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素材。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一段段优美如画的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平时的积累,课堂的再现,镜头的运用,既分析了作文的写作要求,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运用微视频,提高作文评改实效
作文评改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作文评改一直都是一个高耗低效的工作。由于视频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微视频进行习作评改,优势在于让学生直接参与从批改到讲评的整个过程。在作文评改课上,尤其对于中年段的学生,要求学生把写作时的思维导图拍成微视频,朗诵自己写得较好的作文并拍成微视频,自己批改作文的全过程也可以拍成微视频,老师把这些有关写作的微视频发到班群师生共赏,在作文课上将微视频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能从中得到启发;写得差一点的文章,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师生合作完成作文修改的任务。这样的作文讲评,有利于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四、运用微视频,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语文是一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科,借助微视频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使学生的思维纯化和提炼,进而获得理性的认识。微视频中形象、丰富多彩的画面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思维空间的拓展,写作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能力,写作教学过程中恰当切入微视频,实践证明,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写作,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强化指导过程、优化评改手段,使学生观察有对象、思维有凭借、表达有内容、作文有技巧,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快快乐乐地作文。
总之,在中年段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有目的地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合理嵌入微视频,利用它的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写”的积极性,使学生想写、会写,从而实现快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