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高于去年8个百分点。
作为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全球汽车行业新的增长热点和竞争焦点。而智能汽车操作系统作为智能汽车的“大脑”,需要表现出高实时性、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这也是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争之地”。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哪吒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方运舟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统筹建设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生态》的建议。
一年前,方运舟就提出了《集中力量攻克汽车操作系统难题》的建议。一年间,针对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深耕调研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研发工作经历,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强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虽然我国一些新能源汽车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产品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构成,但是新势力新能源汽车企业各自在操作系统的研发方面,开发的操作系统都是封闭而不是开源开放的,相互之间无法进行互联互通,这不是一个好的生态。
方运舟告诉本刊记者,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不能被国外垄断,一旦被国外捷足先登,就会面临像电脑端Windows系统、手机端安卓系统一样的局面,重蹈覆辙。因此,在加快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的同时,迫切需要建立以中国智能汽车操作系统为核心的生态。
他表示,目前,我国打造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生态还面临着三项挑战。第一个是安全问题,汽车的操作系统不像手机,安全性能是最基層、最核心的技术,手机可以死机,但是汽车一定不能死机;第二个方面是用户隐私问题,要创建开源开放的操作系统,就要面临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重任;第三个问题就是如何统一接口协议规范。
方运舟提出,智能汽车操作系统不是单一技术点的简单突破,需要国家和产业底层逻辑和上层架构相结合,需要一个基于汽车底层操作系统的架构生态,需要建立一个从应用生态、价值链生态、工具链和标准的生态体系,需要产业链各方凝心聚力,以合力打造生态的方式来寻求突破。
针对中国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生态建设的落地,方运舟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快制定符合中国场景定义的软件操作系统相关标准,建立行业发展准则,在国际相关标准兼容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中国智能汽车发展特点和趋势的操作系统标准和规范。二是加强操作系统内核等关键技术攻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研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操作系统,为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提供技术保障。三是把操作系统纳入国家级项目,引导行业和高校进行产学研重点技术难关攻克。四是打造操作系统生态圈,培养操作系统软件的相关人才,相关企业共同推进操作系统研发和应用,共同推进操作系统软件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