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众文化工作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

2022-04-10 02:02杨玲玲
民族文汇 2022年8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群众文化

摘 要: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化,如何在群众文化工作中,有效地渗透、弘扬和传承积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成为每一个群文工作者值得深入探索与思考的首要问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从其重要性、经验方法及活动成效等方面进行浅谈。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群众文化 渗透传承

一、群众文化工作中渗透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群众文化作为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工作中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平台,依托中国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引导人们在辞旧迎新、追忆纪念、缅怀先贤、阖家团圆、敬老孝亲中传承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特色文化等,弘扬传统文化经典,传承璀璨文明,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让更多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到文化发展的红利。

二、拓宽群众文化工作渠道,提升活动效果。

群众文化工作作为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的一个载体,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渗透、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促进文化交流,让优秀传统文化植根群众、服务群众、快乐群众、为群众喜闻乐见。

㈠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

陕西宝鸡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有着8000多年的文明史、277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被文化浸润的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富矿”。姜炎文化、周秦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依托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和宝鸡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展文创集市+文化主题活动,将宝鸡的青铜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与文创集市、民间手艺集市、农特产品集市、西府美食集市、年俗年味集市结合起来,通过现场介绍、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宝鸡的剪纸、布艺、泥塑、编织、刺绣等非遗项目走进百姓生活,为千余位手艺人提供展示平台,近4万市民参与其中,群众情绪热烈,参与兴趣浓厚,社会反响特别好,不仅推动了非遗、民俗等手艺的市场化转换,让传统手工艺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推广,进一步丰富了百姓文化生活。

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依托重大节庆日,在2020年国庆节当日,举办了“献礼国庆·筝动全城”千人古筝齐奏快闪活动,面向广大群众,线上招募古筝爱好者千余名,以市文化艺术中心为主会场,联动各县区,组成13个分会场,同一时间,同频共振,演奏《我爱你,中国》《今天是你的生日》等红色乐曲,献礼伟大祖国71华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民族传统乐器艺术魅力,丰富和活跃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十多家媒体现场直播报道,播放量10万+,受到了群众高度好评。

同时结合“七▪一”党的生日,长征胜利、抗战胜利等重大纪念日,组织群众开展红色歌曲合唱比赛、民间舞蹈作品展演、瞻仰革命圣地、寻找烈士足迹、参观红色主题展览、举办党建知识竞赛、书画美术摄影展等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入挖掘重大节庆活动和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学习革命历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收到较好效果。

㈡灵活用好各级各类场馆、纪念馆,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等美誉。利用 “炎帝影视基地、周文化景区”等历史遗迹,组织开展群众性书画摄影、写生采风、微小品、微视频创作等活动,一起去追寻炎帝教民稼穑、遍尝百草、日中为市、首倡交易的历史遗迹,感受周公制礼作乐,秦穆公春秋称霸的周风秦韵;宝鸡是中国青铜器之乡,其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镌刻铭文之重要世所罕见。青铜器“何尊”铭文中,首次以词组出现“中国”二字。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等“晚清四大国宝”都出土自宝鸡。依托青铜器博物馆,组织开展线下参观、听取讲解、线上看馆等活动,感受西周文化遗迹;

依托“燕伋望鲁台、张载祠、凤翔东湖”等,组织开展尊师重教、诵读经典、诗文朗诵等群众文化活动,感受尊师重教美德及儒家先贤遗风。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是国内现存保留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址,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抗战工业奇迹”,依托该遗址公园,组织中小学校、社区厂矿、党员干部等进行群众性主题教育,参观陈列实物、学习文献资料、观看新媒体视频等,了解抗战时期申新纱厂西迁历史、工合运动及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感受红色文化熏陶和革命精神的启迪。

用活用好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等特色场馆,开展“阅美共读”市民经典诵读主题活动、“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读书分享、“阅美之声”有声读书活动、线上诗词大赛、中华语言文字听写大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大家搭建自我展示、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平台。让市民在阅读、背诵、知晓、理解、运用、演绎和创作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经典的学习兴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每个家庭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有效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

㈢搭建多级平台,整合活动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

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乡覆盖、结构科学、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成,县文化馆、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得到了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遍地開花,群众文化工作应该拓宽思路,拓展渠道,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文化硬件平台,通过推广全民阅读、乡村文化展演、优秀电视节目展播、红色电影播放等形式,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进村入户等内容健康、形式活泼、易于参与、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同时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开展特殊群体文化活动,将源自民间的、本土的、民俗的地方文化根植于百姓心间,并在不段的宣传、展示中得以弘扬和传承。

整合社会各类文化活动资源,联合艺术团体、文化协会等举办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精心培养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为广大群众提供广阔的展示舞台。积极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引导群众利用电脑、手机等进行网络创作、书画摄影、撰写诗歌散文,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群众文化创作中来,进一步展示自身才华。

㈣丰富群众文化工作载体和活动形式,提升活动实效。

结合地区群众文化工作实际,开展线上、线下多方位群众文化活动,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与音乐广播合作,开展音乐艺术沙龙(线下)和云中音乐课堂(线上),以民歌里的节气、关中情韵、民歌里的非遗等为主题,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以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社区企业等为重点,

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以家国情怀、爱国主义为主题,吟诵传统节日民俗诗歌、爱国主义诗篇,讲述古今历史名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故事。开展文艺演出、民俗展览、非遗讲座、书法画展等文化活动,强化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举办红歌大赛、原创作品展演、节日单图、微视频展播等群众文化活动,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融入到群众文化工作的点点滴滴,角角落落,在“润物细无声”中滋养心灵,传承美好。

作者简介

姓名:杨玲玲,出生年份:1984.3.2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陕西省宝鸡市,职务职称:助理馆员,学历:本科,单位: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研究方向:群众文化活动策划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群众文化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刍议墨江县农村业余文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群众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