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浩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的过程中,儿童越是察觉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当我们因生施教,给予学困生循序渐进的无痕教育时,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会直接影响着班级其他学生的进步,更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另外,学困生作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内心更加敏感,作为班主任更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让每一朵花都适时绽放。
初一开学伊始,新学期新气象,老师和同学都是初次相见,接触的时间短,正处于彼此磨合的关键时期。而就在许多同学都争先恐后地想给新老师留下好印象时,语文老师却反映王伟(化名)的首次作文作业没有交。作为班主任,我询问王伟不交作业的原因,他竟理直气壮甚至态度嚣张地答道:“不想写。”此言一出,班级气氛瞬间凝固。学生们都悄悄地观察着我的神态,等着看我这位新班主任如何处理这件事。
我没有被王伟的态度激怒,而是告诉他等下课情绪平静后再到办公室找我。课后,王伟来到办公室,支支吾吾想说什么却不知如何表达,我拿出笔和纸让他像写日记一样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王伟很快写了一页纸的内容。虽然他的文字算不上通顺,但我还是夸赞了他的写作能力。
通过进一步交流我了解到,由于王伟基础不好,不会的知识太多,于是就想放弃,这其实是学困生自我期望值过低、缺乏自信的普遍表现。我鼓励他不要有畏难情绪,有问题老师和他一起去面对解决。王伟的态度渐渐好转,表示愿意尝试。
学困生并非冥顽不灵、刚愎自用的坏孩子,但在有些老师眼中,他们懒惰、顽皮,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在班级里容易受到老师的忽视以及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他们便会觉得自己并不属于这个班集体,老师的忽视与同学的“恶意”往往激起他们的“反抗”,为了找到“存在感”,于是他们就和整个班级“对着干”。其实,教育、感化学困生不是靠多么严厉的管教,而是需要老师的关心与同学的友爱,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认可班级、认可自己,愿意为自己的班集体发光发热。
为了帮助学困生找到“存在感”,班会课上,我把大课间发水果的任务交给了王伟和另一个学生,并任命王伟为组长,同时让班长把班会内容记录下来。王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工作起来认真负责,每天从拿水果到清点、分发,再到还水果筐都准时到位。
我在班里表扬王伟任务完成得好,并鼓励他只要认真去做,以后各方面都会越来越好。渐渐地,课堂上王伟不再随意插话或顶撞老师,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向我反映——王伟好像“长大了”。
期中考试之后,王伟红着脸给我塞了一张纸条:“老师,我上了7年学,这是我第一次做小组长,我很感谢您给我这次机会,谢谢您对我的信任。”看着他跑走的背影,我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我相信每一朵花开都值得期待!
每一朵花都有花期,多一份关注,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希望。平时我经常和王伟谈话,有时利用课间给他辅导功课。每当他违反纪律或者学习怠慢时,我会及时进行思想疏导,并定期和家长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重视家校合作,加强教育合力。一年的时间,王伟各方面进步很大,在期末成绩册上,我用赏识性的期末评语进一步让他增强自信,让他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初二上学期的一天,生物老师反映王伟踩着预备铃声,没喊报告就冲进教室,当生物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时,王伟竟然当众掀翻课桌,跑了出去。听到这件事情,我感到十分诧异,因为当时王伟虽然成绩还不是很好,但经过一年的成长,所有老师都夸他有进步懂礼貌,为何他会做出如此不尊重生物老师的行为呢?
通过对同学们的询问以及和生物老师的沟通,我了解到,有一次生物老师发现王伟没有交作业,在课堂上便给王伟的家长打电话“告状”,但事后却发现是课代表不小心忘记把王伟的作业交给老师。误会解除后,生物老师也亲自打电话给王伟的父母进行了解释。为什么这个早已消除的误会却依然让王伟如此愤怒呢?我决定对王伟进行一次家访。
家访当天,王伟一直表现得非常懂事,帮我开门,拿拖鞋,还为我准备好了茶水,在我夸赞王伟进步很大时,王伟的父亲却大手一挥说道:“哪有什么进步啊,我对他都失望透顶了。老师您可不知道,王伟这孩子就是不禁夸,就要打他骂他,严格对待他才行。您在期末成绩册上夸了他几句,他竟然得意洋洋地向我们炫耀,我告诉他那都是客套话,他竟然跟我们摔门!您说说这孩子……成绩不咋地,脾气却这么暴躁,一点出息也没有!”
王伟的爸爸滔滔不绝,王伟的头却越来越低,双手攥成拳头狠狠撕扯着衣角,终于控制不住情绪摔门而去……
通过进一步交谈,我了解到,王伟的爸爸并没有向王伟转达生物老师的歉意,他还说:“小孩子嘛,不管对错,被老师骂几句很正常。”
那天,我和王伟的父亲深入交谈了许久。我告诉他,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渴望得到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另外,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父母要关注孩子的进步成长,不能一味指责打击,即使孩子的成绩暂时落后,也不代表他是个坏孩子,就不值得被肯定。王伟的进步,所有老师都看在眼里,父母更应该做他最坚强的后盾,这样家校携手才能让他越来越好。
在我的开解下,王伟的父亲也意识到了多年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决心多学习相关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配合学校共同助力孩子成长。
王伟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甚至推动了“诚实明理”班风的形成。初二时,王伟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增强,校运动会上同学们为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王伟呐喊助威。得奖的那一刻,满头大汗的王伟眉开眼笑,他为自己给班级贡献了一份力量而自豪。他有时还会帮班里的饮水机换水、整理书柜图书等。他身上点滴的变化,让其他同学在耳濡目染之下变得更文明有礼了,不仅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而且逐渐形成团结友爱的班风。
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布置考场,王伟的桌子被安排在教室的中间位置,考试结束后桌子要放回原位。王伟边整理书边试探性地问我:“老师,我可以继续坐在这里吗?”他表达了想要努力学习的意愿。我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安排坐在旁边的同学当他的“师父”,师徒结对,学习互助。我给他勾选基础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帮他重拾学习的自信。我对王伟说:“即使进步一分也是进步了一大步,争取数学及格。”王伟开始主动请教问题,两次数学测试后,王伟终于取得了三年来的第一次及格。我曾一度担心他被打击得没了积极性,幸好他自己没有放弃。我鼓励王伟争取化学也及格,一步一个台阶地攀登。在尝到成功的喜悦后他更有信心了,五月初的化学测试王伟及格了,这时距离中考还有一个多月,正是备考生比较焦虑和浮躁的时期。班会课上,我以王伟的案例鼓励其他学生不要轻易认输,要向着自己的目标坚持和拼搏,要树立积极奋斗的学风。中考时王伟的数学和化学都及格了,毕业典礼时我给他颁发了一个“进步奖”,希望他在以后的学习中看到希望,不轻言放弃。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作为班主任,面对学困生不能冷眼更不能讥笑,而应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对“症”施教,科学育人。三年的时间,王伟由一名学困生转化为中等生,作为班主任的我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一路走来,我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