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豹
在北京,有一类塔的造型非常独特,它由高大的基台状宝座、台顶上的五塔两部分组成,被称为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式塔在北京有四座,包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和玉泉山妙高塔,而以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年代最早、造型最为精美。
这座塔位于明清时期的皇家寺院真觉寺内。真觉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明成祖永乐(1403-1424)年间。文献记载,当时有位西域来的高僧室利沙,给永乐皇帝敬献了五尊金佛和一座金刚宝座的规式(模型),朱棣赐地为其建寺,寺名“真觉”。寺址位于西直门外、风景秀丽的长河北岸。文献记载:“寺址土沃而广,泉流而清,寺外石桥望去,绕绕长堤,高柳夏绕翠云,秋晚春初,绕金色界。”因寺内金刚宝座上有五座小塔,故老百姓俗称该寺为“五塔寺”。乾隆时期,此寺两次被乾隆皇帝选作为其母祝寿的场所,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改造,全部殿宇都被更换黄琉璃瓦顶,寺院达到极盛。故宫所藏崇庆皇太后《万寿图卷》和《胪欢荟景图册》之《釐延千梵》图,描绘了乾隆为其母祝寿的盛大场面。民国时期寺庙被拆毁,仅金刚宝座及少数殿宇、碑刻幸存。
寺内中轴线上的金刚宝座塔建成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帝京景物略》载:“成化九年,诏寺准中印度式,建宝座,累石台五丈,藏级于壁,左右蜗旋而上,顶平为台。列塔五,各二丈,塔刻梵像、梵字、梵宝、梵华。中塔刻两足迹。”
金刚宝座塔内为砖砌、外部甃以石材。下部为巨大的长方体高台,南北长18.33米,东西宽15.73米,平均高8.83米。高台内部有塔室,塔室两侧有台阶可以通往高台顶部。顶部平台有五座密檐式小塔。中央小塔边长4.44米,高12.83米,有13层;周围四座小塔边长3.66米,高10.18米,有11层。金刚宝座和其上的五座小塔遍饰精美的雕刻,包括佛像1561尊和各种宗教题材的纹饰、图案、文字等。
金刚宝座最下层是高1.78米的须弥座,由下而上分为圭脚、下枋、束腰、仰莲、上枋等几个部分。束腰部分四面的内容不同:南面雕刻有狮子、法轮、大象;东侧雕有广目天王、持国天王、降龙罗汉、金刚杵、十字金刚杵、宝瓶、三牌、迦陵频伽(妙音鸟)、法轮等;西侧雕有多闻天王、增长天王、伏虎罗汉、金刚杵、十字金刚杵、宝瓶、马、法轮等;北侧雕有狮子、法轮、孔雀。须弥座下方有藏文和梵文各一圈。藏文根据专家考释,为元代帝师八思巴中统四年(1263)写给忽必烈的新年祝词《吉祥海赞》,但比现存萨迦寺的八思巴原著多了12句。梵文文字是经咒。
须弥座之上,用挑出的仿木石檐分隔为5层,每层檐下均为石雕佛龛:南侧80龛,北侧83龛,东西两侧各110龛,合计383龛(东西两侧各有一龛无佛像)。龛与龛之间以雕花石柱分隔。佛像均为坐像,每五个为一组,依手印不同可知为五方佛。
南北开有券门,均雕刻精美的“六拏具”。“六拏具”是密宗中六种以动物象征组成的法相装饰,常用于佛教中的佛像背光和券门之上。真觉寺金刚宝座之上的“六拏具”分别是:大鹏金翅鸟、龙女、摩羯、飞羊、狮子、大象。南侧券门上方,还镶有仿木的石匾额,上有“敕建金刚宝座”及一行小字“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造”。十一月初二日这一天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生日,可见,金刚宝座的落成,也是给成化皇帝的一份生日礼物。
从南侧券门进入塔室,首先是一个高约7米的过室,拱形顶上有一盘龙藻井,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高等级的标志。塔室内部有一圈回廊。回廊中间为方形的中心柱,每面宽约8米。四面均辟佛龛,内置高1.6米的石质佛坐像。
登上塔顶的石阶通道巧妙地隐藏在东西两侧的墙体之内,石阶转角处的屋顶亦有藻井。从石阶而上的出口上方有一座天圆地方式的罩亭,为黄琉璃瓦绿剪边。内部屋顶也有一个盘龙藻井。罩亭南北各有一个券门,通往金刚宝座顶部的平台。这座罩亭是乾隆时期修建的,其功能是为了防止雨水从塔顶灌入塔室内部,但修建风格有着明显的皇家气象。
金刚宝座顶部平台之上有五座小塔。中塔高于其余四塔。五座小塔四面都有佛龛及佛像,其雕刻内容与宝座基本相同。小塔须弥座上方雕有菩萨和菩提树,这是宝座没有的图案。菩萨面如鹅蛋,头戴天冠,身披璎珞,具有典型的印度风格,裙子和花冠则有明显的藏地特色,华美而庄严。菩提树上雕有摩尼宝珠、象牙宝和金锭宝。五座小塔须弥座的四面图案都基本一致,只是中央小塔须弥座南面正中浮雕一双精美的佛足,安放在一朵盛开的莲花上,左右衬以缠枝莲八宝。早期的佛教不提倡偶像崇拜,佛教徒将佛足、菩提树刻于石头之上,对其顶礼膜拜,代表着对释迦牟尼的尊崇和纪念。
真觉寺金刚宝座虽然是模仿印度菩提迦耶大塔建造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就造型而言,其规模相对菩提迦耶大塔缩小,但宝座部分却有所增高;中央小塔的体量减小,和其余四座塔的比例更显协调。外部装饰大量采用了中国木构建筑的形式,如筒瓦、滴水、斗拱、藻井等等,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雕刻也采用中国传统的石雕技法。林徽因在《北京近郊的三座“金刚宝座塔”》中这么盛赞:“(西直门外五塔寺塔、德胜门外西黄寺塔和香山碧云寺塔)这三座塔虽同属于一个格式,但每座各有很大变化,和中国其他的传统风格结合而成。他们具体地表现出祖国劳动人民灵活运用外来影响的能力,他们有大胆变化、不限制于模仿的创造精神。在建筑上,这样主动地吸收外国影响和自己民族形式相结合的例子是极值得注意的。”
真觉寺金刚宝座融合了中印两种建筑风格,有着堪称明代艺术杰作的精美雕刻,被梁思成称为同类型建筑中“最精的代表作”“最杰出最重要的实例”,历史和艺术價值极高。1961年真觉寺金刚宝座(五塔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刚宝座塔前有两棵古老的银杏树,应该是建寺或建塔时就有了,树龄约有600岁。两棵都是雌树,树干虬劲,枝繁叶茂,秋天满树金黄,硕果累累,古树、古塔相映成辉。每年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是银杏的最佳观赏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塔寺由西郊公园(后更名为北京动物园)管理,1980年移交给北京市文物局,成立了五塔寺文物保管所。1987年,又在五塔寺的旧址,成立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如今的石刻馆,既承担着保护真觉寺金刚宝座的职责,又是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艺术的一家专题博物馆。馆藏文物2600余件(套),以北京地区的石刻、石雕文物为主,包括碑碣、墓志、造像、经幢、石雕、石质建筑构件等类别。众多寺庙碑、诰封碑、墓碑、会馆碑、唐至清代墓志等石刻,是北京地方史志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中东汉元兴元年(105年)的汉故幽州书佐秦君神道石构件是北京地区现存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文字石刻。《诒晋斋帖》《敬和堂帖》等帖石是明清书法艺术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