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2022-04-09 14:29孙永平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项伯樊哙项王

孙永平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是其中非常精彩的一个故事。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各不相同。接下来,笔者就分别谈谈项羽和刘邦的特点。

一、项羽:勇而少谋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武将。李晚芳曾这样评价他:“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但是,他虽然神勇,却不善筹谋。郭嘉曾说:“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苏洵也说:“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这位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英雄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却也把自己的缺点毫无保留地暴露给了对手。所以,他注定会失败。在《鸿门宴》中,作者就很好地展现了项羽勇而乏谋的特点。

听到曹无伤传过来的消息,项羽既没有查证,也没有思考该如何去应对,而是“大怒”,立马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看似十分威风、势不可挡,实则毛毛躁躁、意气用事。“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伯当时是这样替刘邦说情的。项羽并未思考己方的大将为何会替刘邦说话,这背后有无什么曲折……   而是轻易地“许诺”,忘记自己当时得知曹无伤所传的消息时有多愤怒了。可见,他当时决定“击破沛公军”的想法是多么的草率。当刘邦来到他的眼前后,他才听了三两句话,就将给自己传递情报的曹无伤给“出卖”了。哪里有政治家的眼光?他就像一个天真的孩童,听了别人的甜言蜜语,就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秘密说了出来,半点城府也没有。当“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时,项羽默然不应。项庄舞剑之时,项伯却“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此时的项羽难道真的没有嗅出里面的火药味吗?他知道项庄是范增派去杀刘邦的人,却没有思考项伯为何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袒护刘邦。后来,樊哙撞倒卫士闯进帐内,“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十分的无礼,项羽不但不发怒,反而称赞他,还“赐之卮酒”“赐之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旁若无人地大朵快颐。项羽毫不责怪,依然问道:“壮     士!能复饮乎?”完全没有意识到樊哙是敌方阵营中的人。当沛公不告而别悄然离去后,他还傻傻地问:“沛公安在?”难怪范增会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二、刘邦:能屈能伸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毛主席评价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一开始,刘邦不喜劳作,后来却能以布衣之身夺取天下,建立汉朝基业,是因为他善于交友,善于用人,心胸豁达,能屈能伸,有领导才能。在《鸿门宴》中,作者很好地展现了刘邦能屈能伸的特点。

一向贪财好色的刘邦在入关之后一改“贪于财货,好美姬”的脾性,“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志在夺取天下。可见,曹无伤口中的“沛公欲王关中”并非空穴来风。可是百密总有一疏,当消息走漏之后,“沛公大惊”,不知道该怎么办。当得知张良对项伯有救命之恩后,他立刻与项伯结交,并“约为婚姻”,从而获得了项伯的支持,为拜见项羽作好了铺垫。面对项羽,他卑躬屈膝,称其为“将军”,并自称“臣”,极力奉承、讨好项羽。对自己被安排“北向坐”,也毫不在意。在“项庄舞剑”意欲刺杀他时,他一点也不慌张,等着项伯出手为他解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真是一个善于利用一切人才的高手。他善于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及别人强,就多听能人的建议。所以,他才能扭转局势,成就大业。

本来占尽先机的项羽最终却被看似毫无胜算的刘邦打败,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惋惜,所以文学史上才会有那么多赞美项羽的诗句,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可是,读完《鸿门宴》,我们会明白:即使时光重来,项羽也无法战胜刘邦。因为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勇而少谋、妄自尊大,根本不是能屈能伸、虚心纳谏的刘邦的对手。

读史可以明智,当我们穿梭在历史的烟云里,欣赏历史人物的神采时,不要忘记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中学)

猜你喜欢
项伯樊哙项王
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屠狗者樊哙: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鸿门宴》前后二三事
猛人樊哙
以文本细读的视角看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四面楚歌
《鸿门宴》:救刘邦于剑下者谁
亚父之死
《鸿门宴》中的两个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