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着力推进“治沙+致富”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2022-04-08 06:10撰文供图杨丽李炎
山东绿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东阿县冠县沙区

撰文·供图|杨丽 李炎

近年来,聊城市坚持把防沙治沙、促进生产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将改善生态环境与促进农民致富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沙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双赢”之路。

发展丰产用材林,成就富民增收“大产业”

积极引导沙区群众种植杨树、刺槐、泡桐等丰产用材林,发展板材加工业。聊城市茌平区菜屯镇三分之二的土地为沙质土壤,种粮产量低,收益很不理想,历史上的菜屯镇曾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态。近年来,菜屯镇发挥境内马颊河横穿而过、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丰产用材林,解放劳动力投入其他产业增加收入;同时通过推广林间种粮,亩均产值达到纯粮食种植的1.5 倍。随着杨树丰产林的发展,涌现了大量板材加工企业,附加值大大增加。截至今年6月底,菜屯镇板材加工企业1000 余家,年产值40 多亿元,解决了当地7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我国北方最先达到人均木材加工收入超万元的乡镇,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规模较大的单板生产基地之一和黄河以北最大的木材交易及加工基地。

发展特色经济林,变身助农增收“金果果”

▲ 东阿县羊肚菌种植

大力引导沙区群众种植大樱桃、鸭梨、苹果、油桃等特色经济林,发展林果产业。聊城市黄河故道风沙区昼夜温差大、土壤通透性好、光照充足,适宜发展林果产业。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冠县、阳谷县、莘县为主的优质苹果产区,以东阿县、冠县、高唐县为主的优质梨产区,以冠县、阳谷县为主的优质樱桃产区,以冠县、茌平区为主的优质桃产区,以东昌府区、东阿县为主的优质葡萄产区,以茌平区为主的圆铃大枣产区等。截至2021年底,全市经济林总面积43.86 万亩,产量53.35 万吨,年产值17.32 亿元。聊城市冠县推动发展1.2 万个冬暖式、春秋式果树大棚,冠县田马元村成为全国最大的早熟大樱桃生产基地和山东省首家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全村果树种植面积4000 余亩,年产优质果品6500 吨,人均纯收入达4 万元以上。昔日贫瘠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树成荫、四季飘香的花果园。

▲ 茌平区赤松茸种植

发展林下经济,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鼓励引导沙区群众利用防沙林开展林下养殖、种植,发展林下经济。借助良好的生态屏障发展林下种养殖,既提高防沙治沙效果,还能提高林业生态综合效益。截至2021年底,全市林下经济突破10 万亩,产值达3.9 亿元。冠县鲁燊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林下养殖华北柴鸡260 亩,亩均产值8000余元;莘县莘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林下种植平菇等食用菌400 亩,亩均产值6 万元。茌平区菜屯镇采取“党建+合作社”模式,成立了5 家党支部领办的赤松茸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全镇种植面积300 多亩,年亩产达4000 余斤。东阿县优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推广种植各种菌类800 余亩,年产值600 万元,带动周边50 余户村民就业。

▲ 国有马西林场食用菌种植基地

发展生态旅游,蹚出绿色发展“新路子”

创新引导依托现有林业资源,开展森林游憩、采摘,发展生态旅游。冠县兰沃乡在丰富的古梨树资源上做起了旅游文章,建成了“春赏花、夏看绿、秋尝果、冬品树”的AAA 级景点,成为鲁西较大的平原森林景区。每年4月份举办的梨园文化观光周和每年8月份举办的采摘节,把休闲旅游活动中的吃、住、游、购、娱等有机融合到梨园生态文化和乡村民俗活动中,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40 万人次,形成生态—文化—休闲的产业链条。

下一步,聊城市将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完善“治沙+致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完善各级道路水系为骨架的生态防护林网,提升黄河、大运河、徒骇河、马颊河、漳卫新河森林生态功能带,重点提升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林场,加强村庄、苗圃、公园等重要点位的绿化提升,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大力开展平原农田防护林、黄河大运河等重要河流生态廊道提升行动,构建起带、片、网、点相结合的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生态防护林体系。让沙化土地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实现沙区生态更安全、群众更富裕、生活更美好。

猜你喜欢
东阿县冠县沙区
世界银行考察团来冠县考察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项目
红色沙区的由来及发展
冠县:校地合作产学研融合迈出新步伐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沙区梭梭注水造林技术
2017年东阿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总结
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精准扶贫探析
赏桃花
航空梦想的摇篮——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