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供图|解孝满 王宁
近年来,山东坚持“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秉承“有效保护、科学评价、协同创新、共享利用”的工作方针,高点站位,创新举措,努力构建全省林草种质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林草种质资源“三位一体”保存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新发展。
坚持把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作为维护生态安全和战略资源安全的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一是完善立法。颁布实施省政府规章《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办法》,新修订的《山东省森林资源条例》《山东省种子条例》均增设种质资源保护条款。二是科学规划。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15—2025年)》,新公布的《山东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部署建立健全林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三是完善政策。推动出台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专项补助经费政策,2020年启动,先期省财政每年投入资金200 万元,为省级库有效运转和资源安全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加强领导。成立厅林草种质资源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组织协调、政策指导和工作推进。
▲ 莱阳市珍贵树种种质资源库
▲ 草本植物普查
在2014年完成全省第一次全面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基础上,2021年启动了全省草本植物种质资源普查,落实省级经费3126 万元,计划2024年完成。普查严格落实一张图和数字赋能工作要求,将数字化贯穿普查全过程。一是普查区域设计。根据全省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建设要求,以国土三调数据为底数,打破行政区划,以生态区位为标准,将全省划分为黄河流域及黄河三角洲、沿海滩涂及近海岛屿等20 个区域,设置林地、草地、湿地、耕地、沿海滩涂、海岛等不同地类样方套7865 个,样线3100 条,体现全面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二是普查数据整理。坚持外业内业数据整理一体化原则,开发应用移动终端数据采集软件,简化内业整理流程,实现终端采集与后台审核分析同步,建立全省林草种质资源数据库。三是普查成果运用。普查工作坚持“一个底图、一套体系、一个系统”,在普查完成后进行统计分析,普查结果全面汇入全省自然资源一张图和大数据体系,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完善全省原地保存、异地保存和设施保存“三位一体”保存体系的目标定位,不断提高种质资源收集能力,扩大资源保存数量。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持续多年开展全省林草种质资源保护理论和实践培训,在全省建立以各个省级资源库为主力的种质资源收集队伍。近两年来共组织29 支收集队伍,累计行程14.5 万千米,以暖温带及华东地区为重点区域,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种质资源。二是加强国家库和省级库管理。目前,全省建有省级以上林草种质资源库43 处,包括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山东分库1 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7 处,省级林草种质资源库35 处(异地保存库21处、原地保存库14 处)。指导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行省级库动态管理机制,对省级库实行动态调整。三是加强资源收集保存。以山东分库、国家库及省级库为依托,加大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力度,近两年收集保存林草种质资源1689 种7918 份,其中参加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秦岭试点收集1931 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0 种243 份。截至2022年6月,全省国家级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林草种质资源4.01 万份(山东分库1.63 万份、国家库0.98 万份、省级库1.4 万份)、标本4.8 万份。
▲ 冠县毛白杨种质资源库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通过加强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课题,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精准评价,推动建立鉴定评价技术体系,初步构建了楸树、国槐、白蜡等树种核心种质及其指纹图谱;测序组装全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36 套,挖掘功能基因5 个,挖掘新种质559 份,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草新品种179 个,省级林木良种203 个。突破了84 个珍稀濒危等野生植物和26 个重要栽培树种的繁育技术瓶颈,研发技术专利125个。依托全国或省内共享平台,共享资源5600 份、资源信息8 万余条,推广新品种80 多个、新技术120 多项,推动了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共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