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局到破局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任务群语用题的命题设计与思考实践

2022-04-08 05:31潘春汝
中文信息 2022年2期
关键词:命题新课标中职

潘春汝

(杭州市富阳学院,浙江 杭州 311400)

长期以来,作为语文学习中最能体现学生社会交际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题型——语言理解和运用题,一直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因其涉及书面语体与口语交际、应用文体,具有综合性特征,故形式多样驳杂,而传统高考中呈现单一考点形式固化、不同考点逐年轮替的特点。

随着教学领域“新课标”的颁布、社会领域“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高考命题也开始尝试走一条“内容为王”的道路,对语用题的命题采用任务群的设计思路,即以某项大任务带动若干小任务并融合多种考查形式。而高考内容的改革必然倒逼更多师生投身于这场变革,做一名躬身入局者,以期推动教与学的新发展。

一、大局:新课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变化

1.2020年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变与不变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不仅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设置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专题,增强针对性,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的要求,更在参照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厘清并规范了“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与内涵。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中职与普高新课标对核心素养四维度的阐释,除了基础性共识不变之外,还存在较大的变化和差异:语言的“理解”比“建构”更尊重中职生相对薄弱的学养基础;审美的“发现”相对于“创造”,对中职生来说更易操作与实现;文化的“参与”相较“理解”,则更能彰显中职教育重在实践的价值取向。新课标的这些“变”与“不变”,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共性特点,又一再赋予中职语文以职业教育特色,更有利于广大中职师生在教与学中积极探索一条适合的、务实的、创新的道路。

2.2021年浙江省中职单考单招试题的命题变化

对大局中的“变”与“不变”洞悉深刻、反应及时的,还有作为“局中人”的高考命题者。以《2021年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为例。

在第三大题文字表述题中,以“迎接建党百年”为契机,以“学校从5月份开始组织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为任务群,设计了经典诗歌的默写、革命基地活动项目的设计、基地电子屏感言的组织、主题菜品设计的推介词等题目,各题型统一于同一主题麾下,整散协调,有机结合;在第四大题媒体文阅读中,选用了以“‘新职业’与青年”为主题的非连续性文本,且在主观题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假设你有一位名叫“大瑜”的学长,去年7月中职毕业后去某二手车市场做经纪人,现在觉得这份工作没前途,想辞职不干,请你以他好友“小亮”的名义给他写一封简短的信,表达你对他的问候、建议(简述理由)、鼓励以及祝福之意。(要求:格式完整,字数 160字左右);在第五大题文学作品阅读《柰李飘香》中则设计了根据文本为微店取名并阐述理由、用至少一种修辞为柰李果酒写一则广告语的两道主观题。

以上颠覆传统命题的变化综合来看,无疑是语用题的“任务群”特点和阅读题的“语用化”特点。从课堂教学的“三教”改革,到应试体制的试题改革,都是对新课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回响”;而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向,又给课堂教学传递了这样的信号:文本与文体固然值得重视,但命题的常规思路未尝不可打破,文本与文体的限制未尝不可突破,一切都应以培养学生四大核心素养为旨归。

二、入局与破局:中职任务群语用题的命题设计与思考实践

作为一名一线中职教师,苦语文“人文性”还是“工具性”的属性之辩、中职语文“独立”还是“从属”的地位之辩久矣,而新课标、新高考的别开生面,让笔者感到唯有放弃无谓的辩争,积极适应时代的变革,才能无畏于变局,无愧于学生。以下从教师与学生的两种立场来谈谈中职任务群语用题的命题设计与思考实践。

1.躬身入局,教师因势利导

主动拥抱前述变革,教师应率先躬身入局。因专业背景的加持、对核心素养和课程改革的理解,教师在命题设计中应扮演好“主导者”的角色,具备一种“程序员”意识,了解自己的“用户”(即学生),把握“行业趋势”(即“新课标”),在各种语料间实现信息的“编码”(即“命题设计”)与“解码”(即“解题思路”)的转换。

在中职任务群语用题的设计中,应坚持“整合性”原则和“合宜性”原则[1]。

1.1 坚持“整合性”原则

1.1.1 统整性原则

统整性原则集中体现在任务群的主题上,这一主题可以从意义出发,如围绕“诗歌颂青春”主题,开展系列诗歌学习活动,以此设题;也可以从中心事件出发,如2021年浙江省高职考围绕“迎接建党百年”这一核心事件,在实地游学中开展系列子活动,并以此设题;此外,也可以从典型人物出发,如围绕“苏轼”这一形象,创设“东坡穿越”之虚拟情境,以此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设题。

统整可以避免传统语用题的孤立、琐碎,使各种类型的语言运用题因某一项任务而聚合。

1.1.2 组合性原则

组合性原则最能体现语言运用类题型的丰富性、综合性、灵活性和真实情境中的应用性。但“组合,并不是简单的任务或活动叠加”,而是在各种题型之间,“通过一系列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分化和融通”,设置某种关联,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2]。

根据“整合性”二原则,笔者尝试设计了以下任务群语用题。

语言运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13分)

2021年,国家从推行“双减”、规范校外教培机构,再到整治“学区房”,连出重手,以改变教育“内卷”现象,推动实现教育公平。这一系列举措也使中职学校得到了来自社会大众前所未有的关注。中考填报志愿前夕,树人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树职”)决定举办面向初三学生和家长的校园开放日,意在讲好职校和职校生自己的故事,改变公众对职校的刻板印象。

(1)为打造典雅、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树职向全体师生征集了各幢大楼的楼名,以下是成功入围的命名,请你将其出处补写完整。( 任选2句,共2分)

思学楼(教学楼):_______①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善工楼(实训楼):工欲善其事,_______②______。

无涯楼(图书馆):________③________,而知也无涯。

饭否居(餐厅):_______④______,尚能饭否?

(2)开放日当天,学校将在无涯楼二楼报告厅举行“说出我的故事”宣讲会,会场布置中需要一对红色横幅来烘托主题,同学们合力想了几个词:“青春”“创造”“拼”“搏”“职”“技”,请你选词入联,字数不限,可增可删,切合主题,拟写一副对联。(3分)

(3)你在校门口做导览服务时,需告知前来参观的家长宣讲会地址与行走路线,请参照下图,进行准确、清晰、得体的介绍,不超过150字。(4分)学生和家长的校园开放日”开展系列活动;组合性原则体现于诗词与楼名的结合、对联与宣讲会的结合、口语介绍与导览图的结合、演讲稿与仿写的结合,这系列组合并非生搬硬套的捆绑,而是考量到各题型之间的有机融合,随机却不随便。

1.2 坚持“合宜性”原则

1.2.1 合宜的时机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语文教学带来源源不断的素材,教师既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视野,又要有善于发现时机的敏感与智慧。时机可能是宏大的社会叙事,也可能是切近身旁的某件小事,无关乎大小,能够让老师择机而用、相机而教的时机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

如:2021年浙江省高职考试题抓住了“建党100周年”的时机,笔者的前述命题则抓住了“双减”政策落地的时机。前者切合当年的国家政治生活热点,后者切合职业教育因“双减”备受各界关注这一社会生活热点,这样的时机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宝贵而合宜。

1.2.2 合宜的对象

任务群语用题的设计对象不应凌空蹈虚,而应切近现实与当下。最合宜的对象就是答题者本人,即学生。新课标中这样阐述:“语言理解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审美、文化方面的发展都建立在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之上,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它充分肯定并强调了个体思考与个体表达的价值。

仍以前述命题为例,无论是在家长开放日当天“说出我的故事”宣讲会上用几个主题词拟写一副对联,还是把宣讲会演讲稿补写完整,都以中职生为命题对象,寄望其借此增强自我身份认同、专业认同。

1.2.3 合宜的形式

任务群语用题的形式往往丰富而多变,仿写、修辞、图文(表文)转换、对联、书信、广告词、宣传语、演讲、辩论、点评……不一而足,可供设计者选择的余地很大。但形式首先要服务于内容,依据前述整合性原则,以此为基础,采英撷华,可选择最能多元化考查学生书面表达、口语交际、真实情境下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题型。

2.请君入“局”,学生深度学习

任务群语用题的命题设计即使以老师为“主导”,其设计的对象“主体”也始终为学生;但即便如此,学生并未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为其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动机和热情并未被真正激发出来。“师傅”把徒弟“领进门”后的第一要义应是帮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和建构,使其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体。

2.1 砥砺思维,学习破“局”

在任务群语用题的教学实践中,首先,应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发现其审题的谬误、漏洞,侧重过程性评价;其次,引导学生在把握新高考对任务群语用题的要求后,学会自主归纳自身输出方式、输出内容的错误类型,把握答题规律,规范答题方式,砥砺思维品质,从而提升自己在高考中破局竞争的能力。

2.2 换位思考,主动做“局”

创新往往源自模仿,游戏规则制定者常常是资深的游戏玩家,“做题者→命题者”的角色转变不仅是“被动→主动”的观念转换,更是“消极接受→积极参与”的行为模式转换。

主动做“局”,可采用小组合作、编辑共享文档的形式,可鼓励原创编创、共建师生题库的形式,可采用头脑风暴、召开选题大会的形式。学生在谬误中学会成长,在做“局”中享受“沉浸式”学习的快乐。如2021年我班学生自主设计了以“举国欢庆,寻根之旅,我们在路上”为主题的任务群语用题,将文博展馆实地走访与诗歌赏析、仿写、书信、邀请函、解说词进行巧妙的嫁接,让源于生活的语文回馈于生活,从而使自己体味到生活之美、语文之味。

三、局外:收获与反思

通过对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任务群语用题的命题设计实践,师生共同经历了“输入→输出”“思维的发散→表达的整合”的改变,随之带来的改变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命题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学业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升。更直观的变化是,任务群语用题不但可以呈现在高考命题中,更可以出现在语文课堂里、广阔天地中,任务群语用题突破常规设计,盘活语文试卷和作业,让题目妙趣横生,也让课堂掷地有声。

跳出局外进行反思,任务群语用题在实践过程中仍避免不了踩的“坑”是为形式而形式,即片面追求形式多元化而偏离了核心素养这一整体方向,是为本末倒置,当引以为戒。

猜你喜欢
命题新课标中职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