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成
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的图案融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它的色彩、取材、构图代代相传,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精神需求。从布的形成,到染料的形成,到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再到蓝印花布的图案,无不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中华文化的风土人情。将蓝印花布资源融入幼儿教学,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增强幼儿对家乡、对民族的自信心,树立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蓝印花布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内涵,为了更好地开发蓝印花布资源,研究者与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展开合作,到蓝印花布博物馆开展田野调查,与蓝印花布的传承人吴元新先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和交流。在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研究者从蓝印花布的相关人物、相关传说故事、花纹图案、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制作技艺、用途这几方面出发,深入调查,收集、整理、挖掘了蓝印花布中的各种文化资源,建立了蓝印花布文化资源库。
蓝印花布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内容众多,包含了各个领域,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在幼儿园中开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教师在选择蓝印花布资源时,要对蓝印花布中的各种资源进行甄选。
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书本上的知识都是间接的知识,想要获得直接的知识,就应当去大自然中追求、探求。我们教育的内容应该着眼于幼儿社会生活,从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合适的教学内容。在选择蓝印花布资源时,要选择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棉花、衣服、布等,这些东西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幼儿容易理解获得经验。
符合幼儿的认知和发展需要 3~6岁年龄段的幼儿学习更加注重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是在幼儿自身兴趣的推动下,通过自身的探索来实现的,因此要求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并能引起幼儿认知和探索的兴趣。蓝印花布资源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比如棉花、染色植物、纺织工具等等,这些东西都是真实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这些材料很容易获得,幼儿能够直观的去观察了解这些事物,通过各种感官能够更加形象地去认识这些东西。
具有地区的文化特色 南通是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些文化的形成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辛劳,是当地人民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教育价值。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抓住南通地区蓝印花布的特色,比如南通独有的蓝印花布图案、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术,将其中独有的知识和内涵传递给幼儿,让幼儿感受南通蓝印花布文化的独特性,感受家乡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研究者与南通市幼儿园合作,将蓝印花布资源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从集体教学活动、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生活活动、家园共育这几方面充分地利用蓝印花布资源。
集体教学活动 在甄选蓝印花布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将蓝印花布资源与幼儿五大领域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与蓝印花布有关的教学活动,并开展了为期三周的“蓝印花布”主题活动,形成了蓝印花布系列课程体系。第一周的活动主题是“认识蓝印花布”,通过让幼儿欣赏美丽的蓝印花布,讲述蓝印花布的绘本故事和传说,认识蓝印花布的图案,了解图案的寓意,初步培养幼儿对蓝印花布的兴趣。第二周的活动主题是“蓝印花布的工具和材料”,在欣赏了解蓝印花布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熟悉认识制作蓝印花布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让幼儿对蓝印花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为之后幼儿学习制作蓝印花布打下基础。第三周的活动主题是“小小设计师”,本周分为“制作”和“表演”两个活动主题,引导幼儿学会如何制作蓝印花布,感受制作蓝印花布的乐趣,激发幼儿对于蓝印花布的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蓝印花布时装秀,让幼儿在感受蓝印花布的美的同时,发现蓝印花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环境创设 环境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途径,它的作用是潜在的,同时又是无处不在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这些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幼儿的心灵,实现其他教育途径所不能实现的教育目标。在开展蓝印花布活动时,教师需要重视对环境的创设,让全体幼儿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各种感官的方式去感知汲取环境中所传递出来的有关蓝印花布的信息,提升了幼儿对蓝印花布的理解和认知。
在本次活動中,教师在墙面、门窗等地方装饰蓝印花布制作的工艺品,用蓝印花布的花纹装饰主题墙和区域活动的区域牌,在区域中张贴蓝印花布的制作步骤,在主题墙上装饰幼儿的作品,让幼儿在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观察到蓝印花布;其次,教师在各个区域投放与蓝印花布活动有关的材料道具,供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操作,比如在种植区投放蓝草,让幼儿能够观察蓝草;张贴棉花的生长过程图片,让幼儿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在美工区投放卡纸、颜料等,方便幼儿画画;在科学区投放纺车和织布机,让幼儿能够亲身体验操作织布机。通过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对于蓝印花布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生活活动 日常生活,既包括幼儿在幼儿园中与教师和其他幼儿之间的自由互动、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也包括幼儿在平常生活中的活动以及其他的常规活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能够利用蓝印花布资源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在蓝印花布资源的利用中,教师在图书角投放了许多与蓝印花布有关的绘本故事,比如专门讲述蓝印花布故事的绘本《蓝花坊》,教师利用幼儿午餐前的等待时间带着幼儿一起欣赏绘本,让幼儿对于蓝印花布的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可以鼓励幼儿在闲暇时间自由阅览;为餐桌铺上用蓝印花布制作的餐布,让幼儿在午餐时间能够进一步欣赏蓝印花布的花纹和图案,方便幼儿观察,教师、幼儿所佩戴的围兜可以选择用蓝印花布制作的,让幼儿在午餐时间也能充分地感受蓝印花布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午睡起床后等待餐点的闲暇时间播放一些与蓝印花布有关的视频,将蓝印花布中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幼儿。
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教师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在本次蓝印花布活动中,教师充分与家长合作,在活动开始之前,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对于本次要开展的活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请家长帮忙一起搜集蓝印花布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在活动中,家长提供了蓝印花布的服饰、蓝印花布的图书以及织布机等物品,为本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帮助。同时,教师还邀请家长参与制作蓝印花布,参加蓝印花布艺术展,这些活动使家长对蓝印花布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蓝印花布中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将蓝印花布资源融入幼儿教育,不但能够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还可以培养幼儿对蓝印花布的兴趣,推动蓝印花布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幼儿和幼儿园的教师们通过学习和研究,认识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了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从而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活动的有效进行。
【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新时代青少年生活研究”(编号:20JYB00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